龐素芹
急性顱內血腫多發病突然,病情危重,且有易變、突變、多變的特點。爭分奪秒,盡快手術清除血腫,解除神經壓迫,是拯救生命的關鍵之一[1]。此手術又均在全身麻醉下完成,麻醉又是手術成功的先決條件,和手術順利實施與進展的前提。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我科行急性顱內血腫清除術24例,經麻醉與護理的密切配合,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24例,男16例,年齡32~65歲,平均54歲,女8例,年齡26~52歲,平均46歲。均經CT和磁共振檢查下明確診斷。其中外傷性顱內血腫20例,高血壓腦出血4例。術前合并高血壓8例,冠心病3例。
1.2 麻醉與護理配合
1.2.1 術前
1.2.1.1 調節室內溫濕度 接到手術通知單首先調整手術間溫度在22℃ ~25℃,相對濕度50% ~60%。因為患者在全身麻醉狀態時,全身會失去對外界溫度變化而進行自我調節的能力。
1.2.1.2 做好術前器械準備工作 因為顱內血腫患者多發病急、突然、病情危重,需盡快手術清除血腫解除壓迫,因此手術室護士接到手術通知后,應立即準備手術所需器械:敷料、雙極電刀、冷光源、顱骨電鉆、頭架等所需物品器械,檢查手術無影燈等器械,使其處于應急備用狀態,為手術做好準備工作。
1.2.1.3 做到嚴格的查對制度 護士、麻醉師、手術醫師三方認真核查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手術名稱、手術部位、麻醉方式,檢查麻醉前用藥情況,過敏史,詢問飲食情況,查看有無義齒,術前導尿管是否通暢,并三方簽字確認。
1.2.1.4 建立靜脈通路 核對無誤后,巡回護士應首先迅速建立二路以上靜脈通道,以保障麻醉及手術輸血、補液及給藥的需要,一般使用靜脈套管留置針和三通閥,以保障麻醉和搶救用藥快捷方便。
1.2.2 術中
1.2.2.1 協助麻醉誘導 協助麻醉師連接好麻醉機電源,吸痰管與中心吸引等連接好處于備用狀態,麻醉要抽好整齊擺放,約束帶固定好患者協助麻醉醫師靜脈給藥[2]。
1.2.2.2 配合氣管插管 麻醉誘導后巡回護士應在患者頭端一側協助麻醉醫生氣管插管,將備好的喉鏡遞給麻醉醫生。充分暴露聲門后遞氣管導管,并根據需要協助暴露聲門,插管成功后拔出導絲遞牙墊,協助擠壓呼吸囊,調整導管深度并用膠布固定[3]。
1.2.2.3 參與體位擺放 插管結束后,協助麻醉師、手術醫師擺放體位,保證呼吸通暢,維持循環系統穩定。全身麻醉后由于患者肌張力喪失,所以在擺放時一定與手術醫生和麻醉醫師一起保護好患者的頭頸部,頭架要固定好,而且要觀察好氣管插管,防止扭曲脫落,保護好導管、尿管、靜脈針。顱內血腫清除術基本都是平臥位,頭部墊好頭架在頭圈,眼部用眼貼保護,雙上肢雙下肢適度固定保護。
1.2.2.4 保證靜脈暢通器械配合 保持靜脈通暢是麻醉及手術中給藥、補液、輸血及患者出現危癥時極為重要的一項搶救措施。全身麻醉的患者應用誘導劑后應暫時加快補液速度,使藥物盡快進入循環,又由于麻醉后血管括約肌松弛,術中出血有效循環血量下降,應遵遺囑及時補充液體,必要時輸血。器械護士應提前10~15 min準備器械,連接術中所需管路如電刀、吸引器、雙機鑷、冷光源線束、顱骨鉆等器械,密切配合手術進行。
1.2.2.5 嚴密觀察生命體征 手術室護士應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并協助麻醉醫師觀察術中失血情況,如根據吸引量、紗布塊血量的失血情況來決定輸血量,輸血前與麻醉醫生嚴格執行查對制度,輸血過程中,嚴密觀察有無輸血反應。還應掌握各種搶救技術,熟悉各種常用監護儀及除顫儀的使用方法,以便在緊急情況下與麻醉醫生默契配合,做到忙而不亂,很好地完成搶救工作。
1.2.3 術后
1.2.3.1 蘇醒過程中 顱內血腫患者意識均不清醒,術畢,護士應協助麻醉師共同看護好患者,適當約束患者四肢,防止因患者煩躁而引起的自行拔出氣管導管、墜床、留置針脫出、引流管拔出等意外情況的發生。
1.2.3.2 拔管時 若患者術后呼吸平穩,意識有所恢復,應準備連接好中心吸引的連接管,協助麻醉醫生拔出氣管導管。并迅速清除口腔內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并喚醒患者。若患者意識恢復差,觀察生命體征平穩后,固定好氣管導管、各種引流管,準備送患者[4]。
1.2.3.3 病房交接 手術室護士與麻醉醫師共同護送患者回病房或ICU,與值班護士詳細交代手術后的傷口引流管、尿管和留置針,以及皮膚情況。若未拔除氣管插管,應認真交接氣管插管插入深度及雙肺呼吸音,麻醉術中情況,術后麻醉注意事項等,待值班護士測量血壓、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正常后返回。
麻醉滿意率100%,由于護士與麻醉師細致合理的圍手術期的護理配合,本組24例顱內血腫手術患者的麻醉、手術成功,無1例出現異常情況,有4例手術室直接拔氣管插管,20例帶氣管插管返回病區TCU。
急性顱內血腫患者大多為外傷造成,個別為高血壓腦出血,發病及病情變化快,術后病程長恢復緩慢,有繼發并發癥、后遺癥的可能。所以在麻醉與手術過程重要快捷迅速,爭分奪秒,密切配合,為患者贏得搶救時機。首先要做好手術所需物品器械準備工作,其次做好相關的麻醉配合和術中體位的合理擺放,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護理失誤,最后還要特別注意觀察患者整個術程的生命體征變化,出血量及尿量,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麻醉醫師,對癥處理[5]。而麻醉對整個手術的順利進行非常關鍵,麻醉過程是一個連續的整體協作的過程,不單純是術中鎮靜、鎮痛、肌松,還包括圍手術期的監測,術中的合理補液、輸血,維持電解質平衡等范圍,所以麻醉師及護士一定要有嫻熟的技術及過硬的水平。綜上所述,在手術過程中,手術室護士除了不斷學習專科知識、操作技能、搶救技能,在實施護理過程中,還要做到嚴密觀察病情,做到心中有數,準確判斷,及時處理,減少低血壓及其他意外的發生,高質量的護理工作對患者手術、麻醉、術后康復具有重要作用。麻醉醫師的過硬水平及技術與手術室護士高質量的密切配合是確保手術麻醉工作順利完成的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良好的護理配合能提高麻醉及手術的安全性和質量,對保障手術成功有重要的作用。
[1]武嘩.急性顱腦損傷急診護理體會,中國社區醫師,2005,7(10):85-86.
[2]肖艷.全身麻醉的護理配合.全科護理,2007,5(36):50.
[3]樂文珍,馬改梅.淺談手術室護士與麻醉工作的配合.長治醫學院學報,2003,2:152-154.
[4]顧雪萍.全身麻醉拔管后15 min內病人的應急護理.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9):112-113.
[5]惠秀麗.87例顱腦外傷患者急診護理體會.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2):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