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煜和,林筱玲
(伊寧衛生學校,新疆伊寧835000)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許煜和,林筱玲
(伊寧衛生學校,新疆伊寧835000)
創建以精品專業為代表的品牌是中職學校內涵建設的主要任務。通過剖析精品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出準確定位中等職業教育,明確醫學檢驗技術人才培養規格,倡導從知識目標向能力目標轉變,從培養知識型人才向培養應用型人才轉變。構建起學生應具備職業崗位“四類技能、三種意識、四大素養”,以職業為導向,任務驅動,能力遞進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醫學檢驗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精品專業
筆者就醫學檢驗技術精品專業建設中的人才培養模式設計和實施談點體會。
以現代職教理念為引導,準確定位中等職業教育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規格,秉承“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辦學方針,與醫院(行業)共同開展醫學檢驗職業崗位現狀分析及專業技能型人才需求預測,研究人才市場需求發展趨勢,在對畢業生情況進行跟蹤調查的基礎上,根據職業崗位需求制訂招生計劃。
專業培養目標:注重實踐能力培養,加強專業技能實訓,融合綜合素質的培養,使學生具備適應醫學檢驗專業及相關領域職業崗位所需的素質和技能。同時對從事本專業工作人員需具備的素養、知識和能力提出要求。
專業人才培養規格:滿足各層次醫院及行業的需求,重點是服務基層醫院、培養實用性檢驗技術人才,畢業后能適應基層醫學檢驗一線工作崗位需要的醫學檢驗技術人才。
對畢業資格提出的要求包括課程考試(核)、語言能力、計算機能力與職/執業資格要求和指導學生繼續學習專業的途徑。
確定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核心職業領域、就業拓展職業領域和就業范圍,如: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以醫學檢驗為核心職業領域,以衛生理化檢驗、病理檢驗、試劑生產、市場營銷等為就業拓展職業領域,就業范圍主要面向醫療衛生保健醫院、基層醫院檢驗科、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采供血機構、計劃生育指導站、體檢中心、衛生檢驗檢疫部門、海關檢疫、醫學院校及其他相關行業,對應的職業(崗位)有臨床檢驗技師、公衛檢驗技師、衛生工程技師、病理技師、輸(采供)血技師。并通過對醫學檢驗技術人才所面向的職業崗位群進行調研,明確各職業崗位群的工作任務和職業崗位能力要求。
在學校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和醫學檢驗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通過行業調研、畢業生跟蹤調查、行業專家咨詢、專業及課程分析論證會等多種形式對本專業職業崗位群進行分析,根據崗位能力與職業標準要求,分析各崗位典型工作任務,明確適應職業崗位工作所需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與行業專家共同制訂、不斷完善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構建與行業人才需求相適應、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與課程模塊結構,并結合服務伊犁州及農牧區基層人民健康和培養實用性檢驗技術人才為目標,積極開發專業核心課程標準。
(1)課程體系開發流程包括:行業調研→職業崗位(群)→確定知識、技能與素質→依據職業標準→確定開設課程→構建課程體系與課程標準,以校內醫學檢驗實驗實訓室、實習醫院為工學結合平臺,設計教學并組織實施。
(2)課程體系設計上,依據對學生學識背景、職業成長規律及專業培養目標分析的基礎上設計課程體系。
(3)課程體系構建上,以崗位分析、職業導向、項目引領、任務驅動、能力本位為原則,參照相關職業標準,結合醫學檢驗職業崗位群的“工作任務+服務方向”知識能力需要,構建與醫院(行業)人才需求相適應,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
(4)課程模塊結構方面,專業課程體系由公共課模塊、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專業技能課程模塊、專業拓展課程模塊、實踐教學課程五大模塊構成,其中公共課模塊和專業基礎課程模塊教學由學校專任教師完成;專業技能課程模塊和專業拓展課程模塊由學校和醫院兼職教師共同承擔;實踐教學課程模塊在各級實習醫院并由校外實習醫院兼職教師完成。
(5)課程與崗位知識能力方面,通過對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所面向的職業崗位的調研,分析崗位工作任務,確定崗位職業能力,其中核心能力是醫學檢驗崗位職業能力,在培養學生具備專業核心能力的前提下,同時要培養學生適應不同就業崗位和工作崗位所需的多方面職業素質與職業能力、學習領域。以便完成相應的崗位工作任務。
以“職業導向、崗位分析、任務驅動、能力本位”為宗旨,通過校內外實驗實訓基地的認知性實踐、模擬和真實崗位實訓及頂崗實習過程,培養學生的職業崗位技能,提高專業理論和實踐教學質量,形成了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特色。專業核心課程根據課程特點,實施以項目引領、任務驅動、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設計以血液、體液常規檢驗過程為工作任務的教學項目,同時在專業核心課程教學中形成專、兼職教師團隊共同授課、校內及醫院實驗實訓基地教學資源共享完成教學任務的長效機制,開發校企(醫院)合作,共建技能實訓室、凸顯工學結合的專業技能課程模塊,形成以提高專業核心技能、促進職業素養形成及培養職業意識貫穿始終的“434”專業特色培養目標,強調學生具備職業崗位的“四類技能、三種意識、四大素養”,即:(1)醫學檢驗職業崗位的4類基本技能包括:①各類細胞及有形成分辨認;②血液及體液成分分析及檢測;③病原體檢測技能;④檢驗儀器使用、分析與維護;(2)醫學檢驗職業崗位的3種職業意識包括:①生物安全意識;②質量控制意識;③職業服務意識;(3)醫學檢驗職業崗位的四大素養包括:①職業道德與職業責任;②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③交流與溝通的技巧;④自主學習與不斷進取。
“434”專業特色培養目標體現在,第一學年以培養職業人文素質為主,第二學年以培養崗位核心技能為主,第三學年以培養崗位綜合能力為主,循序漸進推進,以項目引領、任務驅動,早期接觸臨床和實踐職業崗位,教學并重、學做結合、以做為主,形成使職業能力遞進的“434職業導向,項目引領,能力遞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第一學年,學生主要在校內進行人文社科、公共基礎課程模塊及專業基礎模塊的學習,第二學期安排去教學醫院進行職業崗位的認知性見習,并利用假期進行參觀、社會實踐及認知性見習。第二學年,在校內模擬職場環境的實訓室(實訓基地),或教學醫院現場完成專業技能及核心技能模塊的學習,實踐教學環節的總學時一般不低于教學活動總學時的60%,可開展職業崗位核心技能比賽,同時安排去教學醫院進行職業崗位的教學見習,培養學生的職業認同感、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第三學年,根據臨床實習大綱要求,安排學生到教學實習醫院(實習基地)進行臨床教學實踐和頂崗實習,成為具有一定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的醫學檢驗技能型職業人。
職業素養教育方面,一是通過學生對自身職業生涯的規劃設計,引導學生對未來從事職業的憧憬;二是發揮第二課堂實踐育人作用,在教學、實驗實訓、學習等校園文化環境建設中,突出職業性;三是發揮職業崗位育人的優勢,同時接觸社會、行業、服務患者、確立道德信念和形成職業道德品質的重要場所,通過校內實驗實訓基地模擬臨床實驗室的建設,為學生創造職業氛圍。通過制訂教學見習、臨床實習相關管理規定,遴選職業道德高尚、技術精湛的專業能手承擔帶教工作,通過帶教教師言傳身教和引導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
職業能力教育方面,以專業知識需求為主線,人文社科、醫學基礎、專業基礎知識為學習專業知識前后鋪墊、相互貫通,為學習專業核心課程理論教學奠定基礎。蕢
G630
A
1671-1246(2012)12-00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