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江華
(寧夏醫科大學,寧夏銀川750004)
高職醫學物理學教材建設現狀及改革思路
邵江華
(寧夏醫科大學,寧夏銀川750004)
研究我國高職醫學物理學教材建設現狀,分析我國高職醫學物理學教材存在的弊端,提出高職醫學物理學教材改革的原則、思路和模式。
高職醫學物理學教材;建設現狀;改革
如何在有限的教學課時內,將與醫學臨床應用相關的知識內容傳授給學生并培養和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醫學物理學課程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醫學物理學改革的核心部分是教學內容的改革,而教材是內容的載體,它集中體現了教學內容的改革。目前高職醫學物理學教材種類較少、內容偏難、缺乏實用性,迫切需要通過更新來更好地適應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
目前,多數高職學校醫學物理學教材內容是按照理工院校普通物理學課程內容加上一些醫藥學實例編寫而成的,基本上是理工課普通物理課的簡化本或是本科醫學物理學教材的壓縮版。大部分教材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教材注重學科體系的完整性、系統性,理論知識偏難、偏深,不適應現在的學生狀況。(2)理論聯系實際不夠,案例較少,缺乏實用性。(3)教材編寫板式、語言風格等與高職生的閱讀心理有一定的差距,從而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4)課后習題數量較少,類型單一,不能充分起到通過解決習題使學生對課程內容達到融會貫通的作用。
2.1 課程內容
教材采用模塊式編寫方式,將整個教材內容劃分為“醫用物理基礎知識”、“醫學中的物理”、“近代物理基礎”3大模塊。“醫用物理基礎知識”模塊中的理論知識部分內容的選擇遵循“必需、夠用”的原則,根據目前3年制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降低原來教材中相關知識的深度和難度,盡可能簡化數學推導過程,或直接給出定理、定律內容。教材力求加強對學生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的培養,加大科學方法教育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即增加一些相關的物理學史、物理學家介紹方面的內容,讓學生了解物理知識探求的真實歷程,告訴學生現在學習的物理知識是很多物理學家的研究成果綜合而來的,里面包含著他們的思考、探索和創新,讓學生深刻的體會物理思想和物理觀念得出的過程。教材中加入物理學史,介紹重要物理理論知識的形成歷史,將知識和智能結合起來,相互促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光的本性中加入物理學家對光的本性認識的探索過程,在X-射線一章中加入倫琴發現X-射線,在原子核與放射性的內容里加入盧瑟福對原子核式結構研究,居里夫人對放射性核素的研究等。
教材內容中的“物理在醫學上的應用”知識以專題(包括生物力學原理的醫學應用;流體運動規律在血液循環系統中的應用;聲波的醫學應用、電磁學在醫學上的應用;醫用光學儀器、X-射線、CT成像、放射性核素在醫學上的應用等)形式編寫,方便學生閱讀,同時也方便教師根據學時選講。近代物理的大部分內容對高職學生來講難度較大,因此,“近代物理基礎”模塊內容不能把本科教材里的內容拿來壓縮而成,而是要精選與醫學應用相關性較大的內容定性介紹(如狹義相對論的時空觀;質量和能量的關系;能“看到”和處理單個原子的火眼金睛——掃描隧道顯微鏡;信息化社會的關鍵支柱——光電子技術;激光及其醫學應用;磁共振及核磁共振成像等)。
2.2 理論聯系實際,增強教材的實用性
在教材中增加一些醫學上的案例和實際生活中的現象、問題和應用,讓學生大腦中的概念與現實中的實物相對應,與實際相聯系,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和教材的實用性。高職醫學生普遍表示對醫學物理課中與生活和醫學聯系緊密的內容感興趣,如超聲霧化在臨床中的應用,B超,多普勒彩超,X射線,CT、低頻、中頻、高頻和超高頻電療技術,磁療技術,內窺鏡,核磁共振成像技術等,把那些物理學知識中反映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在醫護及相關專業工作中的應用等內容編入教材,才能實現物理知識與醫學的有機結合,真正體現出教材的實用性特點。
2.3 增強教材趣味性、可讀性
教材是教學信息的載體,是學生學習的基本依據,教材編寫應體現為學生服務的意識,“以學生為中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材編寫時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組織內容,考慮對學生來講哪些地方缺乏通俗性,哪些地方知識跳躍太大等問題。盡量少用抽象空洞的表述,盡可能配備通俗易懂的實例或者圖表,采用啟發式和探究式的編寫方式將內容組織成條例清晰的一個個知識點。內容地引入可選擇先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如在“超聲波的特性”內容前先編入問題:人在做超聲診斷時為什么先要涂耦合劑?在敘述薄膜干涉前先提出兩個問題:(1)肥皂泡看起來為什么是五顏六色的?(2)照相機的鏡頭為什么呈藍紫色?從類似的醫學實例或生活現象、問題和應用入手引入新知識,內容由淺入深,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述,并加入必要的預備知識。為了學生方便預習和自學,在課程內容前加入預習思考題等。
根據教材內容,靈活穿插“知識鏈接”、“閱讀材料”、“相關案例”等選讀內容。如將“電場中的高斯定理”的內容放在“靜電場”內容的“知識鏈接”中;將“安培環路定律”內容放入“電磁現象”磁場內容之后;在“流體的流動”中加入“閱讀材料”、“紅細胞的軸向集中”、“紅細胞的變形性”;在“液體的表面現象”中加入“相關案例”、“氣體栓塞”嚴重可導致人體死亡的案例等,這些小板塊可增強教材的趣味性、可讀性,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4 體現本專業的新進展、新知識、新技術、新概念
教材內容要反映現代科學技術。教材中要加入突出反映物理學科的時代性以及物理學的最新發展成果的內容。通過查閱大量國內外文獻、資料,向有關專業機構、專家進行咨詢,了解本專業最前沿的知識并將其充實到教材中。如在講噪聲的防護時,不僅講對噪聲的防護措施,而且還可以將噪聲控制的更高層次的“防護”——變害為利“噪聲發電”編入教材;在電磁現象內容的后面加入“磁單極子”方面研究的最新進展——德國亥姆霍茲聯合會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于2009年9月首次觀測到了磁單極子的存在以及這些磁單極子在一種實際材料中出現的過程等。
2.5 合理地設計習題
課后練習題是學生掌握和理解知識,將學過的知識的融會貫通的重要途徑。因此,編寫教材時不但要重視理論知識的內容,而且要重視習題的內容,按照學習目標和要掌握的知識點精心選擇和編寫習題。高職醫學生普遍反映現用教材習題量少、類型單一,教材習題要增加數量、類型。編寫教材的習題時應考慮激發、提高或者檢驗學生的創新能力、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除了傳統的答案相對固定的習題外,還應當有答案開放、促進發散思維的習題,讓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去創新。可在練習題中引入新的知識和資料,讓學生探索現學、現用甚至自己去搜集資料來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應用能力。
[1]楊春華,鄒吉波.高等職業教育中物理教材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05(12):47-50.
[2]吳靜,張鵬程,朱本超.醫學物理學課程內容整合方案[J].醫學教育探索,2008,7(4):370-371.
[3]戴雄英,李文斌,高永毅.中美大學物理教材的對比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5(6):48-80.
[4]梁路光,趙大源.醫用物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劉成云,熊祖釗,徐麥榮.醫學物理學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J].中國醫學物理學雜志,2007,24(6):458-460.蕢
G423.3
A
1671-1246(2012)12-01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