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藹云
(張掖市人民醫院,甘肅張掖734000)
橋式比目魚肌肌瓣修復小腿軟組織缺損的圍手術期護理
林藹云
(張掖市人民醫院,甘肅張掖734000)
比目魚肌肌瓣;小腿軟組織缺損;圍手術期護理
高能量創傷所致的小腿軟組織大面積缺損伴肢體主要血管受損,難以用常規局部帶蒂皮瓣或吻合血管的皮瓣修復。此時,往往利用對側肢體比目魚肌帶血管肌瓣覆蓋創面,以形成一種橋式交叉移植從而達到修復目的[1]。2008年9月至2011年3月,我院采用橋式比目魚肌肌瓣修復小腿軟組織缺損12例均取得滿意效果,現將臨床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 對象
本組患者共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齡18~56歲,平均32歲。損傷原因:交通事故7例,墜落傷2例,機械傷3例。損傷部位:小腿中段8例,小腿下段4例;右小腿7例,左小腿5例。損傷程度與范圍:均為較大面積軟組織缺損,伴骨或肌腱外露,其中8例伴脛腓骨骨折。軟組織缺損面積最大22×11 cm,最小8×6 cm。經超聲多普勒檢查,伴有脛后動脈損傷4例,脛前動脈損傷8例。
1.2 方法
術前檢查患者健肢脛前與脛后動脈通暢,完好無損。在腰麻下,取平臥位,先行患肢清創術,再依創面大小從健肢內側作縱形切口,分離比目魚肌,從近端結扎切斷脛后動、靜脈,切去比創面稍大的比目魚肌肌瓣,將雙腿并攏后,用帶脛后血管的肌瓣修復患肢創面,取大腿部游離皮片,呈網狀游離移植在肌瓣和脛后血管蒂上。將雙腿平行包扎在一起,肌瓣松散包扎,血管蒂外露便于觀察[2]。
1.3 結果
12例患者中10例傷口Ⅰ期愈合,2例肌瓣遠側緣有小的植皮壞死,經2周換藥后傷口愈合。術后第14天開始斷蒂訓練,當阻斷血流2 h,肌瓣血供正常后可在局麻下斷蒂。斷蒂時間:術后21~28天,平均24天。術后隨訪6~24個月,骨折愈合牢固,肢體功能基本恢復,受區皮瓣外形良好;健肢供區愈合滿意,無明顯功能喪失,獲得滿意的臨床效果。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外科皮瓣轉移對患者心理上是一種重創,患者常常擔心手術是否成功,移植皮瓣的成活率,肢體功能與外觀,由于害怕今后的生活、工作會受到影響,而致情緒低落。因此,我們對患者主動進行針對性的心理治療,介紹手術方式、同類病例愈后效果,多與患者交流,及時了解患者的疑惑、需求,根據不同個體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增強個體適應能力以樹立其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3]。
2.1.2 一般準備了解傷口情況,注意供區有無皮膚損害,如瘢痕、炎癥等,配合醫師檢查受區的血管情況,如行多普勒或血管造影等檢查。訓練患者床上大小便,備皮,適量備血等。
2.2 術后護理
2.2.1 體位護理術后體位安置是保證皮瓣血供和靜脈回流、促進靜脈成活的重要措施之一[4]。置患者于平臥位,雙腳踝部用鋼針固定,抬高雙下肢20~30 cm,與心臟在同一平面。雙下肢制動,盡可能避免移植肌瓣受壓。向患者及家屬講解保持體位的重要性,避免發生移植肌瓣血管蒂扭轉或受到牽拉。
2.2.2 肌瓣的觀察和護理由于比目魚肌肌瓣是帶蒂移植,沒有進行血管吻合,術后不需使用抗凝劑也不會發生與血管吻合有關的并發癥。因肌瓣被植皮,故需全部包扎[5]。護理的重點是:(1)保持室溫與患肢局部溫度,有利于肌瓣血液循環。術后常規用60W鵝頸燈對患肢移植肌瓣區燈烤保溫,燈距20~30 cm,移植肌瓣區皮膚溫度應維持在33℃~35℃以上。(2)由于移植區肌瓣血管蒂是裸露的,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潔,用無菌敷料覆蓋,不包扎,便于隨時揭起敷料觀察血管蒂。(3)注意對房間空氣定期進行消毒。(4)觀察移植區血管搏動情況,間接觀察動脈供血與血管蒂受壓情況。(5)觀察血管蒂有無靜脈怒張或局部滲血,可間接地反映靜脈是否有回流受阻等情況。(6)術后第10天打開敷料,觀察肌瓣與植皮成活情況,依成活情況決定進行斷蒂訓練的時間。
2.2.3 斷蒂訓練及護理術后第14天植皮與肌瓣成活良好時,就可以開始行斷蒂訓練,如局部愈合欠佳,應推遲幾天再開始訓練。(1)制作血流阻斷器:一次性注射器除去乳頭,將盲端變為空心管;準備一根15 cm的橡皮筋;用橡皮筋纏繞血管蒂后,再將其兩頭穿入注射器內,向前推空心管使橡皮筋收縮,施力于血管蒂,用注射器卡死橡皮筋,阻斷血流。(2)斷蒂前訓練:因橋式肌瓣血管蒂裸露,血管蒂表面行中厚皮片植皮,敷一層凡士林紗布,兩腿之間僅有“蚯蚓”狀血管蒂相連,使斷蒂訓練簡單化,術后易于觀察和觸摸其動脈搏動情況。術后第14天開始斷蒂前訓練,方法是向前推空心管拉緊橡皮筋15 min,以觸摸血管蒂遠端仍有動脈搏動,而皮瓣出現紫色為止,放松5~6min,至皮瓣顏色恢復紅潤,鍛煉1~2天;拉緊橡皮筋30min,放松5~6 min,觀察1~2天;拉緊橡皮筋1 h,觀察1~2天;拉緊橡皮筋2 h,觀察1~2天。根據皮瓣顏色調整放松的時間,徹底阻斷血管而皮瓣顏色無變化時,可緊縮橡皮筋使動脈搏動消失。當間斷訓練阻斷動脈2 h肌瓣顏色無變化時,即可確定斷蒂時間。
橋式比目魚肌肌瓣移植,是對橋式交叉游離皮瓣移植的一種改進,主要用于患肢大面積軟組織缺損,伴有主要動脈損傷,局部無可利用的帶蒂皮瓣,又不適宜在同一肢體行吻合血管的游離皮瓣移植者[6]。橋式比目魚肌肌瓣移植的優點是:(1)不需要吻合血管、移植組織,只用對側正常的脛后血管,因而操作相對簡單、安全。(2)不需進行雙腿交叉固定,雙腿平行位固定就能使肌瓣轉移至對側肢體。與交叉位相比,平行位術后便于護理,患者痛苦小,容易接受治療。但術后護理仍要重點觀察雙下肢是否始終保持在平行位,防止因肢體分開而使血管蒂拉脫導致手術失敗。(3)采用血管蒂植皮方法大大簡化了手術操作,減輕了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血管蒂植皮后對裸露區要加強護理,以防感染與受涼等刺激造成的血管痙攣[7]。
我們的體會是:一旦肌瓣成活,就要積極行斷蒂訓練。較早的斷蒂訓練有利于促進肌瓣與受區盡快建立血液循環,便于早日斷蒂。以往報道橋式交叉皮瓣斷蒂時間長達7周,而本組平均術后24天就行斷蒂術,我們認為與本術式斷蒂訓練操作簡單可行和早期進行斷蒂訓練有關。
[1]陳望軍,于力,穆祥軍,等.應用比目魚肌肌瓣修復小腿軟組織缺損骨外露[J].實用骨科雜志,2006,12(1):79-80.
[2]張功林,章鳴,丁法明,等.橋式游離皮瓣移植血管蒂采用植皮包裹的方法介紹[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08,10(12):25.
[3]岳麗青.橋式交叉游離皮瓣移植修復下肢軟組織缺損的護理[J].護理學雜志,2002,17(5):396-397.
[4]劉中何,康金紹,邢培武,等.比目魚肌肌瓣加網狀植皮修復小腿皮缺損31例[J].中國骨傷,2002,15(4):236.
[5]孫弘,候春林.帶血管蒂皮瓣肌皮瓣轉移術[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
[6]侯樹勛.現代創傷骨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2.
[7]張功林,章鳴,楊德福,等.橋式半比目魚肌瓣移植一例[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08,31(4):273.蕢
R195
B
1671-1246(2012)12-01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