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智勇(陜西省商洛中學 陜西 商洛 726000)
上板放腳是助跑與起跳結合的關鍵性技術,是人體由“跑”向“跳”過渡的開始。上板放腳動作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起跳效果。所以在最后一步助跑中,起跳腿膝關節抬得較低,而且還要積極主動地著地,這既可減少著地時的沖撞力,又為著地后快速前移身體做好準備,起跳腳著地時,足跟與足掌幾乎同時接觸地面。從而使助跑與起跳結合更為緊密。
起跳腳著地后,在水平速度慣性力和運動員身體重力作用下,產生很大壓力,迫使起跳支撐運動器官完成退讓性工作,這一動作過程為緩沖階段。緩沖的作用主要在于減緩起跳的制動力,迅速改變身體重心的運動方向,分解運動支撐器官強大的沖擊性慣壓負荷,保證身體積極前擺,為蹬伸創造有利條件。隨著訓練水平的提高和起跳技術的完善,起跳緩沖時,膝關節的彎曲度趨于減小,起跳時,膝關節的彎曲越大,起跳時間也就越長,這不利于完成爆發式的蹬伸動作。因此,要提高起跳效果,增大騰起初速度,首先要提高緩沖效果。緩沖是蹬伸的基礎和前提,它決定了蹬伸的初始條件。
蹬伸階段是由起跳腿膝關節最大彎曲時開始至起跳腳蹬伸離地面瞬間結束。蹬伸動作與騰空初速度及騰起角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蹬伸動作越快越充分騰起初速度和騰起角越大。因而成績也就好。在蹬伸時,不僅要強調起跳腿的蹬地動作,同時還要強調擺腿、擺臂動作的協調配合。當蹬伸動作結束時,運動員的重心應位于較高的位置,起跳腿的髖、膝、踝關節充分伸直。上體和頭部保持正直姿勢,此時身體前傾或后仰都會產生回旋或加大制動。擺動腿大腿接近水平,小腿自然下垂,雙臂前后擺動,并注意提肩、拔腰。
起跳中的擺動動作對于減少著地時的制動力,加大動作幅度,提高起跳速度,增強起跳效果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起跳時不僅要強調起跳腿的快速有力蹬伸,還要十分注意擺動動作,以及起跳過程中“蹬”與“擺”的協調配合,擺動腿的擺動速度對起跳有直接影響。擺動動作在不同的起跳階段有著不同的作用,起跳開始時,向前、稍向下的擺臂動作,可緩和起跳腳著地時的沖擊,減小緩沖期中的壓力。但當擺動腿和臂用力向上擺時,則可增大起跳腿的肌緊張,提高肌肉用力的效果。當起跳動作接近完成時,臂、腿擺動“突停”,以產生制動,有助于將助跑獲得的動量“傳遞”給身體重心,帶動和提高身體重心,獲得最大的騰起初速度。
助跑和起跳時完整跳躍技術中的最重要部分,因為決定跳躍成績的基本因素,即身體重心的騰空高度和遠度,是由助跑起跳中的用力所造成的,而空中動作和落地只是合理使用已得到的騰空高度和遠度,而不能創造新的高度和遠度。因此,只有不斷提高助跑起跳技術中的用力效果,才能提高跳躍水平。具體的我們要在今后的教學與訓練中注意,加快跑水平速度的練習;還必須努力提高運動員快速充分地完成起跳動作的能力;掌握適當的助跑最后兩步的節奏,對助跑與起跳的銜接、加快起跳速度具有重大意義;適宜的著地角度、屈膝緩沖角度和蹬伸時機是增強起跳效果的關鍵;提高跳遠運動員起跳腿的專項力量素質等等才是正確完成起跳技術的基礎。總之,高速助跑的前提下,良好的助跑與起跳相結合,使兩者能夠在不斷提高的更高水平上相互適應,才能創造出優異的跳遠成績。
從助跑技術分析中可得出,獲得較高的水平速度,選擇適當的助跑距離、起動方式,控制好助跑過程中的步長和步頻,形成良好的助跑節奏,消除助跑的心理障礙,以及克服環境條件的能力,注意提高助跑速度和最后6-8步的助跑節奏,形成良好的起跳意識,是助跑和起跳自然連貫結合的關鍵。
在起跳過程中,要把握好上板放腳時的快慢和正確與否,緩沖階段的適當緩沖和有利的蹬伸時機及各個環節的協調配合,注意利用擺動腿的蹬擺作用,以及力量素質的練習,使起跳腿的起跳由被動起跳轉為主動快速起跳。
助跑起跳技術要想合理利用,應加強短助跑的練習,必須強調起跳速度以及跑跳練習和力量素質方面的訓練,注意心理在訓練、比賽中的作用,使助跑中的速度和起跳技術得以充分發揮和有利結合。
總之,在跳遠訓練中,教練員要使助跑速度和起跳能力盡可能保持平衡。但隨著訓練的不斷深入,這兩者的平衡會不斷的被打破,經常出現一方面優于另一方面的情況。所以,有必要對學生進行定期的測驗和檢查,及時發現問題,迅速彌補不足,使兩者不斷地在更高的水平上達到新的平衡,這是不斷提高跳遠運動水平的必由之路。
[1]時傳國.淺析跳遠技術訓練的發展趨勢[J].田徑,2006(1):46.
[2]羅光霞,胡廣浩.跳躍項目中速度訓練與彈跳力訓練的有機結合[J].田徑,2004(12):18-19.
[3]李老民.田徑運動科學探蹊[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