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硯峰,李建春
(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226)
高職教育定位于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的高技能人才,在我國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千百萬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高等職業院校必須及時跟蹤市場需求的變化,主動適應區域、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是加強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實驗、實訓、實習是三個關鍵環節[1],高職院校只有建設具有示范性的物流實訓基地,才能夠推動物流管理重點專業的建設;才能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高物流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就業能力;才能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符合行業發展需要。所以高職院校的物流實訓基地要遵循一定的指標進行建設才能符合社會對高職物流人才培養的期望,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高職物流實訓基地的資金投入指標可以從固定資本投資額與生均實訓設備額兩方面進行評價。
物流實訓基地固定資本投資額是物流實訓基地的工作量指標,它是基地所有的機器、設備、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資產的價值表現;它是反映固定資本投資規模、結構和發展速度的綜合性指標,又是觀察工程進度和考核投資效果的重要依據。固定資產投資額的構成包括建筑工程、安裝工程、設備、工具、器具購置及其他費用四個部分。高職物流實訓基地的固定資本投資額,是物流實訓基地可以提供的實踐或培訓能力的體現。因此,固定資本投資額是建設高職物流實訓基地的首要標準。
根據教發 [2004]2號《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指標(試行)》要求,綜合高職院校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應不低于4 000元/生,考慮近幾年的物價影響,以2012物價指數參考,生均實訓設備額應不少于6 000元/生。尤其作為國家示范骨干院校的重點專業,物流管理專業每屆應不少于100人,考慮物價因素,綜合如下:物流實訓設備總額應不少于200萬;且生均物流實訓設備不少于6 000元/人,才能成為示范性高職物流實訓基地的基本要求。因此,綜合考慮各種情況,生均物流實訓基地固定資本投資額是比較理想的建設物流實訓基地的一項重要指標。
高職院校物流實訓基地的培訓指標評價應包括三個方面:實訓基地每學期的實訓課時量、培訓覆蓋率和設備利用率。
物流實訓基地的培訓量是指物流實地各實訓室(區)可以提供培訓課時的累加總量。這項指標是建設物流實訓基地的另一項重要標準,這是因為物流實訓基地只有能夠提供較高的培訓容量,才能保證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就業能力。根據教職成[2011]12號《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高職教學中實踐教學比重應達到總學分(學時)的一半以上。以物流管理專業三年的總課時2 600為例,則需要提供1 800課時的實訓課時量,即示范骨干院校的物流實訓基地可提供的實踐課時量不能少于1 800課時/年。以物流實訓基地培訓量為指標的好處是可以直觀地反映所在專業學生的實踐教學量,對于就業質量和技能提高有直接的幫助。
物流實訓基地的培訓覆蓋率是指物流實訓基地有培訓的專業學生人數占整個專業人數的比率,一般以一個學期(18個周)作為一個工作周期。它可以反映有多少比例的學生在本學期得到了培訓,是評估培訓效果的一個新興指標,可以反映工作周期內培訓的質量。培訓覆蓋率有兩種計算方法:培訓覆蓋率=培訓人次/額定學生人數;培訓覆蓋率=培訓的人數/計劃中應培訓的人數。以物流實訓基地培訓覆蓋率作為指標的意義在于教學實踐工作中,實踐培訓的成果很難衡量;另外,培訓效果又不能在短時間內轉換成顯性的生產力。而培訓覆蓋率,對于培訓評估的量化來說,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指標。根據廣西職業技術學院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年度報告(2011)顯示:2010屆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生在校期間學習掌握基本工作能力的僅占49%,核心課程滿足度為41%;有53%畢業生認為教學中最需要改進的是實習和實踐環節[2]。由此可見,培訓覆蓋率是可以直接反映就業水平,提高教學與就業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培訓覆蓋率可以作為物流實訓基地建設的另一個參考標準。
我國高職院校已經建成的物流實訓基地的利用率普遍不高,有的僅僅是為了學院辦學水平評估或迎接專業建設檢查而突擊建設,展示的多,使用的少,成為學院的擺設,這樣的形象工程對于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的發展有百害而無一利。物流管理專業實力主要體現在師資力量、管理水平和實習實訓條件。利用率是衡量實訓室是否被充分利用的重要指標,高職院校可以根據本?,F有物流專業人數及物流專業的預期發展變化,計算實訓基地可能的利用率。例如,每學期以18周計算,每周以50課時計算,則取實訓課時數/900課時來計算一個實訓室(區)的利用率,物流實訓基地各實訓室(區)加總的利用率,則是整個物流實訓基地的利用率。作為國家示范骨干高職物流實訓基地利用率應不低于30%才算是比較合理的。
高職院校物流實訓基地的能力指標評價可以從物流實訓基地的參觀示范能力、區域物流服務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三個方面進行衡量。
作為國家示范性骨干院校,本身就應該領先同行,具有示范的效果,尤其要能滿足同行高職院校、企業參觀學習的需要。物流實訓基地建設是示范骨干建設的一個重點;是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改善辦學條件、彰顯辦學特色、提高教學質量的物質基礎;是對外交流的一個窗口;也是展示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能力的一個平臺,因此更應具有參觀的價值。同時,建設具有示范意義的物流實訓基地,將極大地提升其他物流實訓基地的建設水平,更好地為物流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就業質量提供有力保證。
物流實訓基地的區域服務能力主要是指實訓基地要為特定區域的經濟發展服務。職業教育的區域經濟功能已經成為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根本動力,并且職業教育真正承擔起了推動經濟發展的重任,培養急需的應用型人才。因此,職業教育必須針對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針對崗位需求狀況,調整專業設置及專業方向,修訂教學計劃,改革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以便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高職的物流實訓基地既要充分利用區域教育資源,依托行業、企業、事業單位辦教育,又要與社會密切結合,主張企業、行業、社會和個人的廣泛參與。尤其要重視組建有企業人士參與的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聘請企業領導或工程技術人員參與教學改革,修訂培養計劃,指導教學設計、教學改革;并要選聘一定比例既有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又有一定教學能力的工程技術人員為兼職教師,以加強技能、技術教育。學校也要積極與企業聯系,建立穩定的實習基地,加強與企業合作的緊密程度,以便建立起與社會、企業聯系緊密、溝通及時的職業教育訓練體系。
社會服務能力是指物流實訓基地直接為社會發展提供服務活動的能力,即利用本身資源直接投入到社會各方面的建設和發展。高職院校利用校內實訓基地和師資,可為企業員工、進城務工人員提供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通過提供技術服務實現校內實訓基地的“換血”功能,推動校內物流實訓基地的正常運轉,促進產學研有效結合[3]。如以物流實訓基地為物質基礎,搭建產學研結合的技術推廣服務平臺,面向企業開展技術服務,推進科技成果轉化;面向新農村建設,提供農業技術推廣、農村新型合作組織建設等服務;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職業教育國際標準和規則的研究與制定,提高高等職業教育的國際影響力;服務大型跨國集團和企業的境外合作,開展技術培訓,滿足企業發展需要和高技能勞務輸出需要;要積極開展中外合作辦學,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提升辦學水平;以基地為依托為當地繼續教育和文化傳播中心搭建多樣化學習平臺,開放教育資源,開展高技能和新技術培訓,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參與社區教育,服務老年學習,在構建國家終身教育體系和建設學習型社會中發揮積極作用。尤其是利用物流實訓基地提高學生“雙證”擁有率,利用師資和設備資源提供職業鑒定,是物流實訓基地建設考慮的另一個指標。這樣的高職物流實訓基地,有利于學校發揮資源優勢為社會提供培訓和技術服務,是評價一個物流實訓基地的重要指標。
高職物流實訓基地的固定資本投資額,能夠反映物流實訓基地可以提供的實踐或培訓能力;生均實訓設備額能反應學校對專業實訓條件的投入資金額度,也能反映一個學校對實訓的重視程度,是評價物流實訓基地的重要資金指標。培訓指標可以直觀地反映所在專業學生的實踐教學量,對于就業質量和技能提高有直接的幫助;能力指標則能反映學校與社會需求結合的緊密程度,決定專業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所以高等職業院校要及時跟蹤市場需求的變化,主動適應區域、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根據學校的辦學條件,有針對性地建設物流實訓基地。建設具有示范意義的物流實訓基地,將極大地提升其他物流實訓基地的建設水平,更好地為物流管理類專業學生就業質量提供有力的保證。高職物流實訓基地建設對于推動骨干院校建設,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改善物流實訓教學,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具有很強的示范意義。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財政部.關于進一步推進“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號文)[Z].2010.
[2]麥可思數據有限公司.廣西職業技術學院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年度報告(2011)[Z].2011.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