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汝珍
(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高校擴招以來,教學質量問題逐漸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為提高高校教學質量與水平,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在全國范圍內大力實施“高等學校質量工程”,“國家精品課程”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003年4月,教育部下發 《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號),精品課程建設工作正式啟動。[1]2006年11月,根據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教育部制定了《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加大了對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的關注度。2007年,高職高專采用獨立指標體系評審。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不斷加強,總量不斷增加。截止2012年,有教學團隊維護的5844門課程已經錄入了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其中,國家級精品課1041門,省級精品課2637門,校級精品課2166門,涉及20個專業大類,84個課程門類,計劃的課程門類中,管道運輸類和部隊基礎工作類目前處于空白階段。[2]課程建設總量的增加成效如何,是否達到了精品課程建設的要求,是否起到了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所有這些都值得研究者和精品課程建設的參與者進行深入調查研究。
根據網站提供的數據表明,各專業大類基本上構建了國家級、省級和院校級為基礎的三級精品課程體系,且以省級精品課程為主,其次是院校級精品課,再次是國家級精品課程,形成了一個不太規整的梯狀模型。
目前精品課程總數排名前五位的是電子信息、制造、財經、公共基礎、文化教育。排后五位的是水利、公安、環保氣象與安全、法律、公共事業。在精品課程體系中,無論是國家級、省級還是院校級的精品課程,電子信息、制造、財經都是三個總量較大的專業大類,而水利、公安、環保氣象與安全則是總量較少的專業大類。以精品課總數居于前三位的專業大類來看,不管是一級學科專業還是二級學科專業,基本上以省級精品課程為主,其次占比例較大的是院校級精品課程,呈現不太規整的梯狀模型。
課題組成員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從國家精品課資源網上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從總數位于前三位的專業大類中抽取,每個專業大類抽取1門進行推廣現狀調查,基本情況如下:
1.電子信息大類抽取了《模擬電子技術與實踐》課程,這是國家2007年立項的精品課程建設,從國家的網站上能獲得的資料信息是:課程概況包括:課程簡介,教師團隊、教學條件、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課程內容包括教學設計、試卷、參考教材,無法獲得關于教學效果的資料。在建設院校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的網站上也無法找到更多的相關資料。
2.財經大類抽取了《成本核算實務》課程,這是2009年江西財經職業學院獲得立項的國家級精品課程,在國家資源網上能獲取課程概況的所有資料,課程內容資料也很豐富,尤其在課程示范作用上,獲得了同行院校的認可,山西、深圳、河南等相關職業院校前去參觀交流。
3.制造大類抽取了《設備管理與預防維修》課程,這是柳州職業技術學院2009年獲得立項的國家級精品課程。從建設學院的網站上,獲得了課程設計與實施、特色與創新、工學結合、教學改革與技術服務、師資隊伍、實踐條件、教學效果、制度與保障等簡單的信息情況。從教學效果來看,都是2009年以前的情況,2009年以后的情況很少,除了2009年學生參加全國高職院校技能邀請賽,取得了較好成績外,沒有其他的報道。
通過對精品課程建設現狀的數據資料表明,目前精品課程的建設在體系建設和質量建設及其推廣管理上都存在一些不足。
按照精品課程體系建設的基本要求,在規模上,應該是院校級精品課程多于省級精品課程,省級精品課程多于國家級精品課程;在結構上,應該是比較規整的梯狀。但是,現有資料表明,絕大部分專業的院校級精品課程總數沒有超過省級精品課程。這表明精品課程建設的基礎還存在不穩固之處,有的省級精品課程可能根本就沒有開展院校級的課程建設工作,在集中了一些人力和物力之后就申報了省級精品課程的建設項目,這樣的課程建設工作存在很明顯的隱患。
從抽樣的幾門課程來看,在建設的平臺上是屬于國家資助的精品課程,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都應該得到了國家和學校的大力支持,相對于省級和院校級的課程建設具有明顯的優勢,無論在校內外都應該起到示范效應,在同專業課程中也應該起帶動或者推動的作用。可是,從網站上提供的資料來看,各門課程缺少的就是教學效果資料,有的也大部分是課程建設前的報道資料。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課程具有良好的建設基礎,但是在國家精品課程立項后卻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還停留在立項時的水平。同時可以看出,建設院校在立項建設后做的相應工作沒有達到外界預期的目標,也沒有在建設后做好積極的推廣工作。
不管是國家級還是省級、院校級精品課程建設,科學合理的管理是促進建設順利進行的保障。在抽樣的課程中,都是屬于國家級的精品課,應該在質量的要求上比省級和院校級質量要求更高、把關更嚴。為什么抽樣調查中出現了這樣的現象呢?主要原因應該是管理不到位。第一,管理的現代化手段不到位。國家級精品課程應該在國家級的網站上能查詢到所有的相關信息,建設院校應該把所有的建設重點資料上傳到網上,以供同行學習借鑒。但是,有很多需要的資料卻無法查詢,這嚴重阻礙了課程的推廣。第二,管理方法不科學。科學的管理方法應該能讓對象按照既定的要求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但現有資料表明,國家級的精品課程在質量上并沒有達到既定的要求。第三,宣傳推廣方法不到位。外界無法獲得國家級精品課程的建設資料與建設院校推廣方法和手段有必然的聯系。
第一,加強精品課程質量的管理,進行專業細分,提高精品課程建設的質量。根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重新調整專業內部的布局,根據具有戰略性的新型產業來建設精品專業,建設高質量的精品課程。
第二,加大對處于弱勢狀態專業大類課程建設的扶持力度。有的專業大類由于開設的專業和學校相對比較少,在師資隊伍的結構上沒有足夠的優勢,對于教學內容、方法、教材等方面的改革沒有充分的基礎和實力,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課程建設和專業的發展。
第三,堅持精品課程的內部和外部體系協調發展的道路。精品課程的內部協調是指在一個專業內部,各門課程齊頭并進。精品課程的建設應該從全面服務于專業建設的需要出發,對一個專業所涉及的課程采取全面建設的方法,這樣才能讓精品課程真正為專業建設服務。目前一般的專業至少開設了10門課程,核心技術課程也有將近一半,但有的精品課程卻只有2—3門,因此,要對精品課程、專業設置和開設專業學校的數量與質量進行宏觀調控,盡量使課程、專業和學校在數量上保持合理的比例,在質量上起到全國示范的作用。
精品課程建設的目的是為了讓它能對專業建設起促進作用,在同行業中起示范輻射作用。這是一項長期的工程,而不是應急工程。因此,職能部門應該在項目建設完成的時候評價其效果,即對專業促進的效果、對學生知識技能提高的效果、對學生就業的促進效果、在行業中的影響效果及在同行中產生影響的效果,并且制定效果評價指標體系,進行定量的評價。在評價的時間上,每年都需要建設部門上交效果評價報告,職能部門采取抽樣不定期的調查方法,對評價報告進行核實,需要這門課程在建設后的至少五年內能在同行中起示范性作用。對于效果良好的精品課程,國家應該給予額外的資助,保證精品課程建設的可持續性。
建設的質量高低在于管理理念的指導。在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各管理層必須選取合適的科學有效的管理理念對精品課程建設進行指導。在有代表性的管理理念中,全面質量管理理念對于建設過程的管理能起到比較好的效果。精品課程管理手段的現代化水平也是提高課程質量的一個重要體現,管理的現代化能保證精品課程建設的先進性。因此加強精品課程的現代化手段,建設和維護好網站,完善網絡資源,對于課程的推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在建設過程中一定要杜絕為評估而建設的心態,要樹立常態意識和精品意識,參與精品課程建設的團隊成員必須從自身建設開始,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把自己打造成為學校的骨干、精英。所有教學人員在骨干和精英的帶領下,齊心協力建設好各級精品課程。
[1]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號)[EB/OL].http://info.jyb.cn/jyzck/200604/t20060403_14296.html.
[2]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EB/OL].http://course.jingpinke.com/#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