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桂平市尋旺二中 盧林杏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手段正廣泛地被應用于數學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教學和傳統課堂教學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如:圖文聲像并茂,生動直觀,多角度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信息來源豐富,課堂信息密度大;操作簡便,減輕教師課堂勞動強度等。然而,在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也存在很多值得廣大數學教師注意的問題。
現階段一些數學教學中,大多數多媒體課件質量不高,有些基本上是教學資料與教案的簡單重復和翻版。這種方式只是一種多媒體初級應用方式,只是教材的翻版、教案的復制、黑板的簡單替代,把多媒體變成了放映機,很少考慮教學內容的展示方式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這種課件開發水平滿足不了多媒體教學的要求,弱化了多媒體設備的利用效率。課件的制作和使用都停留在較低的層次上,缺乏針對性、缺少說服力。有些教師在制作課件的時候既沒有對教育目標、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進行設計,也沒有對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活動進行設計。
制作了多媒體課件之后,課堂上,教師就是不斷地點擊課件,把課堂變成了計算機和教具的播放過程,甚至有個別教師使自己變成一名機械操作員,把與學生的面對面教學演變成學生與屏幕的對接,演示課件的時間占到大部分的教學時間。多媒體成為教學的中心,這樣往往容易使生動有機的、充滿個性化、人性化的教學成了一堂“流水課”,失去了傳統教學方法的生機和活力,甚至不如傳統教學。這顯然難以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上課時,教師沿著課前結構好的順序,主導著課堂。結構化的課件與以往“灌輸式”課堂一脈相承,表面上節省了教學時間,提高了授課效率,實際上擠占了課堂上學生用于提問、練習的時間,與學生的交流就變得流于形式,是一種新型的“灌輸式”課堂。
筆者經過觀察,發現,很多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數學教學是這樣進行的:教師在課前備好教學內容并制成課件,講課時用聯機大屏幕投影演示,而后便開始照本宣科,課件此時僅僅發揮了“電子講稿”的功能,教師成了多媒體課件的放映員,很少注意到學習的主體——學生。
多媒體上課,沒有教師面授的激情講解,看不到教師音容表情和人格魅力的體現,課堂氣氛不夠活躍,不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思維,缺少學生的積極參入,學生不能有效地進入學習狀態,不能保證積極的投入,不能有持續的注意力。教師在講課時候也很少走下講臺,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眼神接觸和情感交流,這阻礙了師生的教學互動,不利于知識的傳授。久而久之,面對如此單調枯燥的教學氛圍,學生難免對數學學習感覺乏味,心生厭煩。
(四)授課速度過快,教學內容過多
多媒體包含的信息量大,畫面變化速度快,造成學生目不暇接,只能給學生瞬間的感官刺激,知識在學生眼中和頭腦里停留時間短,學生聽講解就不能記筆記,記了筆記就不能很好地聽講,不能突出知識的重點、難點,沒有時間理解,更沒有時間分析、整合進而記憶。節奏過快,常常會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大腦疲勞,接受知識的能力就會大大下降,以這種方式獲得的信息,將是轉瞬即逝,無法得以鞏固。
實驗表明,如果一堂課投影播放超過20分鐘,學生容易產生視覺疲勞,導致接受知識能力下降。由于多媒體短時間內傳送的信息量大、切換速度快,當階段性的學習過程結束后,影響了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深入了解,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部分學生甚至會產生抵觸情緒。前面的知識沒有學懂,后面的就學不進去了,長此下去,整個課程的學習質量就會出現危機。
多媒體教學的順利開展要求教師對計算機基礎和網絡知識必須熟練。否則,必然會在上課時出現問題。而一旦頻繁出現問題,就會耽誤許多課堂時間,使學生失去對學習的情趣,使教師無法完成已準備好的教學內容,從而大大影響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特別是問答式教學需要不斷地在各種電腦程序間進行切換,這要求教師要熟練各種設備的使用方法并能熟練地進行電腦操作。因此,在實施多媒體網絡教學之前必須增強教師使用計算機的能力。
數學教師不僅要掌握多媒體運用技術,更重要的是要理解現代教育技術的本質。利用多媒體教學,要在“輔助”上下功夫,要明白多媒體教學只能發揮其輔助作用,而不是用它來代替教師,充當課堂的主導地位。教師既要了解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又要看清楚多媒體教學的局限。既要發揚傳統教學的優點,又要合理利用多媒體手段,以求得最佳的教學效果。課件的制作和利用要圍繞教學重點和難點而定。
教師如果自己設計制作課件,要注意抓主題、抓重點,簡單明了,借助多媒體把教師難以表達的材料表達出來,使學生在欣賞數學語言美的同時,對數學學習產生真摯的情感,進而提高對語言的領悟能力,培養審美情趣,發展個性。
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是任何其他的教學手段和工具所無法替代的。多媒體網絡技術應用中容易形成過分強調信息技術的使用,其實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研究性學習,都是在教師的設計和指導下開展的教與學的活動。我們在強調學生主體作用和多媒體網絡技術應用的同時,也要十分重視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教學中,教師利用自己獨具個性的教學方法、教學技巧,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講解,通過師生間的情緒相互感染,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輔之以多媒體教學,能使教學生動活潑,富有特色,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多媒體教學中應精心設計優化課件,優化教學手段,善理人機關系,啟發交互,活躍課堂。
同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實際情況,考慮學生的認知規律,作到師生合拍,內容適量,重視學生的思考過程,善于留出時間,使學生理解和記憶所學知識,還需要不斷聽取反饋信息,更新課件。
另外在訓練學生的靈感、直覺和想象等非理性思維,在培養學生科學態度、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等方面,多媒體網絡技術是不能代替教師的。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只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重視教師在課程教學環節中的制定目標、建構策略、引導過程、答疑解惑等行為,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才能得到有效的開展,教學大綱中的有關精神和目標才能得以貫徹和落實。
多媒體課件是輔助數學教學的工具,開發和利用多媒體課件應遵循“教學適應性”的原則。課件在內容與使用上要完全面向師生的實際需要,使課件真正服務于數學教學。運用的時候要注意三點。
一是運用多媒體時要選擇最有利于學生掌握教學要點,并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的時機。
二是多媒體要用在“精彩”之處,用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用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之處,用在有利于學生消化教學內容之處。三是多媒體的運用要做到既不喧賓奪主地濫用,也不能因噎廢食而全然不用。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技術應找準多媒體與教學內容的切入點。同時,還要加強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真對性,避免教師過分依賴多媒體手段。數學教師應當明確,多媒體僅僅是輔助課堂教學、優化教學的手段。教師只有針對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行教學設計,把握好教學內容的深度,合理使用多媒體課件,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不要搞形式主義,一味追求多媒體教學而不注意實際效果,這樣就失去了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數學教學的意義。應該讓多媒體的運用既有利于教師的教,又有利于學生的學。教學中避免把數學課變成多媒體課件展示課,避免只重視多媒體而忽略常規教學媒體和手段,避免把投影屏幕當成黑板。多媒體的使用,應該優化組合達到充分發揮各種媒體自身的優勢,增強整體效果之目的。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使用多媒體,將多媒體與傳統教學手段結合起來以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多媒體技術進入教學領域后使得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手段都發生了重大變化。
但是,在運用多媒體這一先進的教育手段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它并不是萬能的,不能安全取代其他教學手段。因此,教師要把握好教學設計,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化作用,克服存在的問題,讓它更好地為數學教學服務。
[1]張舒婷.淺談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合理使用[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6).
[2]張軍.多媒體教學的回顧與思考[J].電化教育研究,2004(10).
[3]李松.對學科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的思考[J].教育科研,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