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農業大學 王金鐸
創建和諧校園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高校是傳播知識、培育人才、服務社會的重要陣地,匯集了大量高素質的人才精英,高校的和諧對社會的和諧具有強大的輻射作用。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校園的和諧尤為重要,構建和諧社會,必然要求創校園的建和諧校園,高校所處的特殊地位及其肩負的歷史使命,使和諧校園的創建被賦予時代特殊的意義。
和諧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其內涵是事物之間在一定條件下,相輔相成、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安定有序狀態。和諧思想的核心都是“和而不同,求同存異”,具體延伸到學校,延伸到和諧校園,主要是指校園內部各要素之間以及高校與社會之間處于一種相互幫助、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高效運行狀態。和諧校園更多體現為一種教育生態平衡,具體指以校園為紐帶的各種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協調、整體優化的育人氛圍。
和諧校園是以培養社會主義和諧人才為主要目標,以和衷共濟、內和外順、干事創業為核心內容,以人、事、物、景、情五個基本要素之間的協調運轉為根本特征,最終從根本上促進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學校發展、社會發展的良性循環??傊?,和諧校園的內涵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公平競爭、干事創業、奮發向上的人文氛圍;二是自由和諧的人際關系;三是安全穩定的校園環境。
構建和諧社會是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上提出的新理念,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我黨闡述社會主義,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沉淀與升華。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創建和諧校園無疑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與中華全國總工會2007年工作目標的堅最好體現。構建和諧校園,就是溫潤流暢地處理好校內外各方面的利益關系?;鶎庸鳛辄h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為教職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其地位敏感而特殊,既要協助黨支部、校行政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更重要的是組織教職工、引導教職工、服務教職工、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工會只有堅持以人文本,與時俱進,認真履行工會的基本職能,團結和動員廣大教職工投身到學校的各項工作中去,唯有這樣,才能讓校園充滿活力、凝聚力,形成一所名校的磁性特質。教師工作生活平等互愛,處處溢滿著雖緊張但有序、快樂、和幸福的氣氛。綜上所述,必須進一步加強學校工會建設,利用工會的優勢,積極協調,為人際關系的和睦融洽,為校園的和諧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工會是黨的重要依靠力量,是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學校工會是以職工代表者的身份,成為學校管理體制的組成部分。與此同時,工會是教職工自愿結合的群眾組織,工會組織如果沒有教職工的參與,就成了空中樓閣,名存實亡。而全體教職工如果沒有工會組織引導,也就成了一盤散沙,失去凝聚力,更談不上促進學校的發展壯大。
校園生活是每個成員地共同參與,應該以人為本,就是要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關心人、尊重人,注重激發各方面的創造活力.營造重視人才、珍惜人才的環境和機制,建立師生員工身心愉悅的物質和精神環境。以人為本,創造和諧,才能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學校事業發展,營造氛圍,開辟空間。工會在“送溫暖”工作中,根據教職工的特點,在經濟上、物質上送溫暖的同時,更重視精神方面送溫暖工作。
在每年的法定和傳統節日,如婦女節、端午節、重陽節、春節等節日積極開展各種文化娛樂活動有助于加強師生交流,促進和諧校園建設的進程.工會牽頭組織開展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體活動,用先進的文化思想占領教職工的業余文化陣地。充分利用組織教職工開展文藝、體育、旅游、競賽等活動的契機,陶冶職工情操,愉悅職工身心,抵制封建迷信等不良影響,以健康文明的活動教育教職工,促進了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園文化的形成,增強了學校的凝聚力。
和諧校園的構建首先是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制度的呼喚。工會應積極促進行政主體到位,推進校務公開工作不斷地規范化、制度化,使校務公開做到及時公開、真公開、全公開、保證教職工享有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落實全心全意領先教職工辦學的方針,為構建和諧校園作出重要貢獻。
工會堅持以履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為基本職責,致力于學校民主環境的營造,有助于發揮廣大師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使更多的人參與管理和被管理進一步使構建和諧校園.其次,工會堅持以建設“教工之家”為載體,密切黨與教職工的聯系有助于緊跟黨和時代到步伐進一步推進和諧校園的建設,促進教育水平的提高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最后,工會堅持以完善長效機制和制度化建設為基礎,加強工會干部隊伍建設,提升工會的工作水平,有助于進一步服務于和諧校園的建設,使構建和諧校園有章可循,穩步前進。
人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主體,能否充分發揮人的能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是構建和諧社會最直接和決定性的因素,只有人的素質提高了,社會文明了,才能促進和諧社會的快速實現。因此,堅持以人為本,努力建設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教職工隊伍,是建設和諧校園的根本保證。工會組織作為黨領導下的群眾團體,要把努力提高教職工隊伍整體素質,組織教職工為建設和諧校園,促進學校高水平發展做貢獻作為重要任務來抓。師德教育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高尚的師德是鑄造師運魂的崇高精神境界。工會組織作為黨領導下的群眾團體,應時刻圍繞學校改革發展的大局,超前思考,切實做好教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積極在廣大教職工中開展愛崗敬業教育,利用報告會、出校師德專刊、優秀教師報告會、如何做一個好教師的演講比賽、評選學校師德標兵等各種形式,樹立和褒獎在批政治、業務素質“雙高”的先進教師形象。其次,要充分發揚廣大教職工的主人翁精神,增強責任心和創造力。實施教育創新不僅是新時期賦予科研院所和眾多高校工會的使命,基層學校更是要及早地在孩子們心中播下“希望的種子“在創新教育過程中,學校工會應進一步發揮優勢,堅持以人為本,大力提高廣大教職工的教育理論創新能力。
總之,構建和諧校園是促進學校事業全面協調發展的現實需要,需要全校教職工生積極參與和整體聯動,更需要發揮工會的組織領導作用。工會要堅持以人為本,人文關懷的工作理念下,團結和動員廣大教職工投身到學校的各項工作中,創造一切條件,使校園里人與人、環境與人得到相互和諧發展。
[1]王玲,寧文玉.在構建和諧校園中維護教職工權益[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4).
[2]唐鳳梅.淺談工會組織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J].湘潮(下半月),2012,02.
[3]蘇曉云.高校工會組織與和諧校園的構建[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8,1.
[4]陳杰峰.高校工會在構建和諧校園中的作用力[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