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執著地再次把南海爭端帶到世界媒體的聚光燈下,盡管這一海域近來并沒有什么新的火爆摩擦。在28日突然宣布的訪華安排中,國務卿希拉里要與中國談南海問題。在一場周二開始的軍演中,美國與包括菲律賓、新加坡等在內的6個東盟國家在靠近南海的蘇祿海、蘇比克灣、馬六甲海峽等地展現“團結、協作”。像釣魚島一樣,南海并不是中美之間的直接糾紛,但美國卻把這些爭端深深地溶入其重返亞太戰略之中。美國的重返力度令人驚訝,希拉里本周五開啟的亞太6國之行的第一站,是正在開太平洋島國論壇會議的庫克群島,路透社29日評論說,“美國甚至在世界的遙遠角落都在努力反對中國。”除了希拉里,美國防長帕內塔9月也要訪問中國,高官密集訪華是要安撫中國,還是向中國施壓?在許多媒體看來,這一問題目前沒有確定的答案。美國《華爾街日報》評論稱,奧巴馬的重返亞太戰略解決不了亞洲的難題,甚至有可能因為承諾過高卻兌現不足而增添該地區的不確定性。
突然宣布的訪華之行
據美聯社報道,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紐蘭28日宣布,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將訪問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6國。紐蘭說,希拉里的這次亞太之行將于8月31日從庫克群島開始,然后訪問印度尼西亞、中國、文萊、東帝汶等國。她表示,相信南海問題將在訪問的幾站中得到討論,“我們并不希望南海或其他任何地方的沖突通過威脅或戰爭的方式得到解決,而是希望看到這些沖突在談判桌上解決”。
這是希拉里今年7月訪問蒙古、老撾、柬埔寨等國之后的又一次亞太之行,也是5月初前往北京參加中美戰略與經濟年度對話之后又一次訪華。希拉里對庫克群島等地的訪問早就為外界所知,但行程把中國包括在內卻有些讓人意外。在許多媒體看來,中美關系的氣氛不太適合。“德國之聲”說,近期來,中國同鄰國尤其同日本的關系陷入緊張,而日本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核心盟友。此外,南中國海的領海糾紛還在繼續。美國計劃加強在亞太的外交和軍事存在,引起中國的不快。
“對抗”一直是西方媒體解讀希拉里亞太之行的關鍵詞,特別是在南海問題上。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稱,南海是“金錢之海”和“麻煩之海”。幾年來南海緊張局勢一直在增強,最近又達到了新的高度,人們擔心一旦該地區爆發武裝沖突將可能會把美國、中國、日本以及其它國家卷進去。希拉里就是要告訴這一地區的國家,該地區對美國來說“具有核心重要性”,“海洋安全”是諸多問題當中的一個,“跨國威脅”是美國政府重點關注的領域之一。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葛來儀對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說:“美國的興趣在于試圖確保中國不會威脅鄰國,不會動用武力或者其它手段脅迫鄰國接受違背他們利益的結果。”她還說:“顯然如果像菲律賓這樣的國家對美國充當地區首要保護人的能力失去信心的話,他們可能會走上具有潛在破壞性的軍備集結道路或者同意中國的要求,無論哪一種結果都不符合美國的利益。我們不想出現這樣一種局面:中國認為亞太地區是他的后院。”
與在東南亞抗衡中國相比,美國跑到南太平洋上對抗中國更令媒體感到新鮮,這些散布在浩瀚太平洋上的小島通常很難吸引到美國高官來訪。實際上,希拉里的到訪讓只有1.7萬人的庫克群島手忙腳亂。英國《獨立報》說,為了向希拉里提供一整套禮賓車隊,庫克群島的政府需要從居民那里租用汽車,并招募平民來充當儀仗隊隊員。
路透社29日評論說,希拉里本周要訪問南太平洋,體現出美國甚至在世界的遙遠角落都在努力反對中國,因為即使在這里中國的競爭也日益明顯。在南太平洋,希拉里將有機會親自強調同美國保持友誼將給這些小國帶來好處。這些南太平洋島國目前在國際問題上通常與美國保持一致,但現在北京也在極力爭取這些小國的支持。中國一直在增加對這些南太島國的經濟援助,自2005年以來已經承諾提供的援助資金超過了6億美元。
美國在亞太演習頻率前所未有
另據科威特新聞網28日報道,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9月也將首次訪問中國。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29日對《環球時報》表示,美國高官下個月訪華安排有些密集,背景是中美關系不太好。特別是希拉里訪華,并非是中美事先安排好的。可以推斷,希拉里可能與中國領導人就最近一些緊迫問題交談,主要涉及中日釣魚島爭端上出現的嚴重問題,也包括南海問題,特別是美國國務院針對中國建立三沙警備區的聲明,令中美兩國之間的戰略分歧和沖突性達到一個很高的程度。希拉里等美國高官可能要和中國就此進行坦誠的會談。
美國與菲律賓等國舉行軍演則是另一個焦點。據菲GMA新聞網29日報道,來自菲律賓、美國和另外5個東南亞國家的海軍周二開始在馬六甲海峽、蘇祿海和蘇比克灣舉行為期5天的聯合反恐訓練演習。菲海軍發言人奧馬爾·通賽說,演習的指揮與控制中心設在新加坡,7國將在蘇祿海和蘇比克灣舉行海上攔截演習。通過此次聯合演習,菲律賓海軍將鍛煉菲律賓士兵和海軍設施的作戰戒備能力,最終將提高菲律賓軍隊維護海上安全的能力。
蘇祿海與南海只隔著巴拉望等島,而蘇比克灣離不久前的爭議焦點黃巖島只有200公里。《菲律賓星報》稱,此次演習是在美國核潛艇“路易斯維爾”號對蘇比克灣進行港口訪問兩個月后舉行的。“路易斯維爾”號是美國公布增強其在亞太地區存在計劃之后訪問菲律賓的第二艘攻擊型核潛艇。
美軍近來在亞太地區的演習非常密集,往往一場還沒結束,就在其他地方另開一場。德國《觀察家》29日以“美國的亞太軍事演習針對中國”為題報道說,最近在亞太的各種軍事演習大部分涉及美國。今年以來,美國和中國的鄰國已經進行了多次演習,無論程度、數量和頻率都前所未有。這與美國重返亞太的戰略緊密聯系在一起。
“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演頻率歷史罕見,美國從來沒有以這種速度尋找或者鞏固與盟友的關系”,時殷弘說,這些軍演是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一部分,除去美韓針對朝鮮的演習外,其軍演的很大一部分都企圖達到對華威懾的效果,構筑對華威脅聯盟,甚至做對華作戰的最壞打算。
古巴Cubasi網站評論說,華盛頓和北京在貿易、人權和其他問題上經常出現的分歧如今又增加了南海爭議這個新的主題,這清楚地顯示出美國政府在亞太地區的利益在于試圖限制中國這個亞洲巨人影響力的傳播和增長。華盛頓在增加地區緊張的同時,卻把中國建立三沙市的做法貼上了“反對通過外交努力解決分歧”的標簽。
德國《背景》雜志29日說,美國在東南亞的軍事演習,將導致與中國的關系更加緊張,使該地區的軍事競賽進入“活躍期”。美國的大西洋角色已經成功轉變為“一個太平洋國家”,并強力塑造本地區的未來。
美國增添亞太不確定性
無論是南海,還是釣魚島問題,美國說著不采取特定立場,卻采取了不少在中國人看來很偏向的動作。據報道,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紐蘭28日在提到釣魚島問題時,首次公開使用了“尖閣諸島”,即日本當局對釣魚島及其周邊附屬島嶼的稱謂。日本《產經新聞》隨后臆測稱,由此可見,美政府已經將日本對釣魚島的稱謂定為其“正式名稱”,美方或已認定釣魚島及其周邊附屬島嶼是“日本領土”。紐蘭在記者會上還重申釣魚島是《美日安保條約》的適用對象。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燦榮認為,其實美國偏袒盟國的政策一直如此。1972年把釣魚島給日本開始,美國就表明了它的態度和立場。如今的各種表態都不令人意外,名義上不站隊,實際上是偏向一方。這種表態風險不小,可能讓美國陷入戰略窘境。美國官員此次密集訪華,可能是看到自己在南海和釣魚島問題上玩得有些過火,既要向中國施壓,又要安撫中國,告訴中國美國不是沖著它去的。
在美國國內,對重返亞太戰略的爭議一直沒有平息。《華爾街日報》27日刊文稱,奧巴馬重返亞太的戰略解決不了亞洲的難題,甚至有可能因為承諾過高卻兌現不足而增添該地區的不確定性。因為這一戰略會勾起菲律賓、越南等國的熱情,但隨后就是熱情破滅之后的懷疑。實際上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執政,只要北京方面沒有公然企圖奪取那些明顯由其他國家控制的領土,美國政府就不會去冒美中關系陷入危機的風險。
《福布斯》網站26日刊文稱,在近期日本與鄰國的島爭中,美日同盟并沒有扮演相應角色,而且如今亞太地區地緣戰略的核心是美中關系,美日同盟在這樣的背景下“基本報廢”。
美國的動作還引起一些分析人士的擔憂。英國《金融時報》28日刊出哈佛大學學者阿利森的分析說,任何一個新興大國的迅速崛起都會打破現狀。中國的崛起令美國不舒服,但一個日益強大的中國要求更多話語權、要求在國際關系中擁有更大的影響力,這樣的要求很正常。中美兩國領導人務必開始就潛在的對抗和爆發點展開坦誠磋商。而更為困難和痛苦的是,雙方必須開始做出實質性調整,包容對方無法退讓的要求。(本報駐美國、泰國、德國、加拿大記者陳一鳴于景浩青木陶短房 陳一 本報記者王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