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君,高宏偉(北京交通大學,北京 100044)
LI Rui-jun,GAO Hong-wei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44,China)
物流業是一個新興的、發展潛力巨大的產業,與區域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物流業的超前或滯后發展是有一個度的,超過一定的度,就會影響區域經濟的順利發展。山西省地處中國中部地區,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近年來,山西省煤炭產業和鋼鐵產業發展迅速,推動了物流產業的快速發展。隨著山西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現有的物流產業是否能完全滿足經濟發展的要求,是否需要對物流產業重點投資,讓其加速發展以更好地滿足山西經濟發展的要求,諸如此類的問題引起了社會的關注。
有研究認為,山西省的物流產業近5年來發展迅速,強大的物流產業對山西省煤炭產業的發展乃至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撐,如張越[1](2005)提出,山西省物流業發展快速,對經濟產生了促進的作用。兩者處于和諧的發展關系。但也有研究認為,山西省的物流產業還遠不能適應山西煤炭產業與制造業等經濟發展的要求,存在明顯的滯后現象,敬春菊[2](2012)指出山西省物流業物流形態還比較落后,服務項目單一,僅停留在提供簡單的運輸和倉儲服務上,與工業、制造業的關聯度低。由于在山西省的 “十二五規劃”中,山西省的經濟發展對物流產業提出了作為第三方物流業建立綜合物流樞紐等方面更高的要求,很明顯,當前的物流產業并不能滿足山西經濟發展的要求,處于明顯的滯后階段,由此判斷兩者近期的發展關系處于十分不和諧的狀態。
學者對山西省物流業與經濟發展關系是否協調的判斷存在不同的論點,山西省物流產業與經濟發展之間究竟屬于哪一類需要給予明確的回答,否則誤判兩者的協調性會對山西省經濟發展、物流業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本文想對此問題展開探討,本文欲以統計年鑒1980年到2011年山西物流業與經濟發展數據,用協整、格蘭杰因果關系分析方法,從物流市場的供給與需求角度,探討物流與經濟之間的協同關系,找出研判兩者協調程度的依據,為山西物流業的快速發展提出提供參考。
許多學者致力于物流產業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研究。毛小清[3](2000)認為,物流是經濟增長的格蘭杰原因。王俊 (2000)揭示了中國物流業對經濟增長有促進關系。楊志梁、張雷、程曉凌 (2009)利用中國各省1991~2007年物流發展水平和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度數據,對在中國東中西部物流和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3個區域的物流與經濟增長均存在協整關系,東部地區兩個變量存在雙向Granger因果關系,而中、西部地區兩個變量僅存在物流對經濟增長單向的Granger原因。譚清美等[4](2000)研究認為江蘇省物流能力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36.77%。
歷史研究中多基于國家層面的物流與經濟的關系分析,關于具體省份的物流經濟關系分析較少,有也只是停留在發達地區的研究;或研究只為GDP與物流的一元回歸、單一方向的因果關系分析,缺少雙向的、相互促進的因果關系分析。以往研究缺少山西省經濟發展與物流產業關系的研究,也缺少對山西物流業發展的定量的研究。許多論文也只是從定性的角度研究了山西省物流業的發展。例如李峰[5](2008年)研究了山西省物流業發展的幾大現狀與模式,然后根據現狀與發展戰略,提出了適合山西省物流的發展模式。本文創新之處在于定量的研究山西省物流產業與經濟發展關系,并從物流市場及供給需求角度來分析協調與否。
本文利用定量的方法對山西省的物流與經濟關系做格蘭杰因果分析。定量體現在通過歷年來山西省貨運周轉量、運輸線路長度以及經濟指標的數值來分析它們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而對區域物流與經濟協調關系分析。格蘭杰因果分析法可以找出物流與經濟雙向的因果關系,即經濟的前期的發展對近期的物流變化是否有影響,物流的前期的發展是否對經濟的變化有影響??炊呤欠裉幱谝粋€相互促進的發展狀態,如相互促進則二者協調發展,如二者有一項滯后,則二者處于不協調的發展狀態。所以格蘭杰因果法可以找出一個時間上的遞進因果關系。
本文通過實證檢驗得出:山西省物流需求和經濟發展是雙向的因果關系,山西省物流供給不是經濟發展的格蘭杰原因,經濟發展不是物流供給的格蘭杰原因。即表明山西省的物流需求的增加給山西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經濟發展也帶動了派生需求物流需求的發展。山西省的物流供給滯后,沒有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山西省的物流市場與經濟發展不協調。
(1)指標選定。物流需求用貨物運輸量和貨運周轉量作為統計指標。經本文利用格蘭杰因果關系分析得出貨物運輸量對貨運周轉量產生影響,二者具有重疊性,所以在分析物流需求與經濟發展關系中,我們只選定一個貨運周轉量 (每公里公噸)作為指標,記做x1。
物流供給:考慮山西省的鐵路、公路運輸發達,周邊水域缺少,航運貨物量小的現狀,山西供給網絡運輸線選定鐵路、公路兩個指標來作為網絡運輸線 (公里)。網絡運輸線記做鐵路、公路運輸線的加總,網絡運輸線記做x2。
山西省經濟發展指標選取山西省地區生產總值GDP,GDP已剔除價格影響,選取GDP指數記為y。
本文的數據均根據1980~2010年的山西省統計年鑒整理得出。
相關數據處理用excel,Eviews3.1軟件。
(2)協整檢驗。運用傳統計量經濟學建立模型時,如果序列不平穩而很有可能產生 “偽回歸”,得到不正確的結論,本文利用協整來檢驗物流供給與經濟發展關系、物流需求與經濟發展關系。協整關系是反映非平穩的單整序列之間存在的一種長期穩定關系。即若2個 (或2個以上)的時間序列變量是非平穩的,但它們的某種線性組合卻表現出平穩性,則這些變量之間存在長期穩定關系,即協整關系。如檢驗的數據是非平穩 (即存在單位根),但各個序列是同階單整的,則可以運用協整檢驗。
(3)格蘭杰因果關系[6]。格蘭杰因果關系的計量學定義是 “預判斷x是否引起y,則判定y的當前值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由y的過去值來解釋,然后考察加入x的滯后值是否改善y的解釋程度。如果x的滯后值可以改善y的解釋程度,則認為x是y的格蘭杰原因”。從統計學角度來看,即是x的滯后項在統計意義上顯著。如果一個變量是另一個變量的原因,則它必須是在時間上領先于結果變量,所以格蘭杰因果關系是一種時間序列意義上因果關系。
(1)單位根檢驗。在協整檢驗之前進行單位根檢驗,確定所研究序列的平穩性。用ADF檢驗法,分析x1、x2、y各序列均是非平穩的,對這3個序列各作一階差分以后,Dx1、Dx2、Dy達到平穩。由Eviews軟件輸出ADF檢驗值,經Excel表整理如下:

表1 序列的ADP檢驗結果
(2)協整檢驗。由單位根檢驗得出物流需求、物流供給、經濟發展都是一階差分平穩,所以可進行協整分析。
利用最小二乘法對y與x1、x2作簡單回歸,回歸后出現模型的殘差序列resids后,對殘差resids作折線圖,觀察殘差序列是否平穩,后用單位根檢驗法作平穩性檢驗,得殘差序列的ADF檢驗值,檢驗的t統計量的值為-4.964565,小于0.01、0.05、0.1顯著水平下的臨界值-3.6661、-2.9627、-2.6200,所以拒絕原假設,則殘差序列平穩,y與x1、x2存在長期的穩定關系,多元回歸不會造成偽回歸??梢詫?者進行多元回歸。
(3)格蘭杰因果分析。本文運用格蘭杰因果關系分析山西省的物流供給、物流需求、經濟發展三者誰是誰的格蘭杰原因,即物流供給、物流需求是否可以有效地解釋經濟發展,經濟發展是否推動了物流供給、需求的增加。探討物流供給、物流需求與經濟發展三者發展是否協調一致。
運用SPSS統計軟件分析X1、X2、Y的格蘭杰原因。因X1、X2、Y原序列都是非平穩的,格蘭杰因果分析的前提是序列平穩,則不能直接運用原序列進行檢驗。因上述單位根檢驗得:X1、X2、Y的一階差分均是平穩的。所以用平穩的一階差分序列來代替原序列進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不影響序列的因果關系。在該格蘭杰因果分析中,分析滯后兩期的格蘭杰原因。即滯后兩期的X對Y的影響或滯后兩期的Y對X的影響。

表2 物流需求與GDP因果關系檢驗結果

表3 物流供給與GDP因果關系檢驗結果
檢驗結果分析:表2中,在Dx1不能格蘭杰引起Dy的假設下,P值為0.00167<顯著水平0.05,在小概率原理下,拒絕了原假設,所以Dx1是Dy的格蘭杰原因。在DY不能格蘭杰引起Dx1的假設中P值為0.00037<顯著水平0.05,在小概率原理下,拒絕了原假設,所以Dy是Dx1的格蘭杰原因。
表3的兩個假設中,P值均大于顯著水平0.05、0.1,接受原假設。
(1)山西省經濟發展不是物流供給的格蘭杰原因。滯后兩期的經濟發展指標不是物流供給指標的格蘭杰原因。也就是說,近幾年的經濟發展沒有引起物流供給的有效變化。說明在山西省經濟快速發展的條件下,物流供給并沒有提高,沒有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山西省對物流產業的投資不足。
(2)山西省物流供給不是經濟發展的格蘭杰原因,山西省現有物流需求與物流供給發展不平衡,說明在現有的物流需求下,物流供給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雖然物流供給有提高,但是現代化程度還比較低,物流網絡線路只從量上有了很大提高,但質的提高還是有限,故對經濟影響不大。另一方面也說明,用物流網絡線即運輸線路的長度作為物流供給的衡量指標有一定的缺陷,不能很好地表示出物流供給的變化,應該探索更好的物流供給指標。
(3)山西省經濟發展是物流需求的格蘭杰原因。經濟發展帶動了現在物流業需求的變化,即物流需求增加。山西省經濟發達了,省內的消費能力提高,購買、投資能力提高,加大了對物品的需求,派生出的物流需求也增加。
(4)山西省物流需求是經濟發展的格蘭杰原因。物流需求增加促進了經濟發展。對山西省的物流需求增加了貨物運轉量,即增加了對山西省貨物的需求,比如對煤的需求,山西省的煤大部分是向外省、國外銷售。促進了第一、第二產業的發展,增加了地區生產總值,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由上得出:近年來,山西省的物流需求增加了,物流供給不足;物流市場未達到均衡狀態;山西省物流產業與經濟發展處于不協調狀態;物流供給未能達到經濟的發展要求;物流業滯后于經濟的快速發展。
根據上述提出的山西省經濟與物流發展的不協調狀況,提出相關政策建議,以加快山西省物流產業的發展,達到山西省經濟與物流相互促進發展。
第一,山西省在發展物流產業時,要注重物流需求與物流供給的協同發展,只有二者契合的很好,才能更好地推動經濟的發展。需求與供給如果出現差距,就會抑制物流業的發展,阻礙經濟的發展。第二,在山西省經濟發展的背景下,在物流供給方面加大投入,提高物流運輸體系、能力。建立合理的公路、鐵路、水路運輸線路。不僅要從量上更要從質上提高供給能力,在物流基礎設施完善的同時,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統,開發物流商務電子業務。在物流產業中引入物聯網,技術創新推動物流市場快速發展。第三,加大人員培訓的投資力度,提高物流從業人員的教育水平,提高物流業服務水平能力,提高物流企業軟實力。物流業屬于第三產業,人員素質在物流產業發展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第四,開發第三方物流,將企業里的物流部門分離出來,形成獨立的物流企業,包括運輸、倉儲、包裝等一系列業務,單獨的物流部門會更好地分配物流配送與線路,并跨區域合作,形成區域物流的一體化,減少物流成本,節約資源。
[1]張越.依托物流業發展帶動山西經濟的探討[J].經濟問題,2005(9):77-80.
[2]敬春菊.現代物流業與其相關產業灰色關聯度研究——基于山西省的實證分析[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2,40(4):47-51.
[3]毛小清.物流產業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基于山東省的實證分析[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4]譚清美,馮凌云,葛云.物流能力對區域經濟的貢獻研究[J].現代經濟探討,2003(8):22-24.
[5]李峰.物流業發展模式研究——以山西為例[J].生產力研究,2008(16):65-67.
[6]楊渺.格蘭杰因果關系的多元推廣及應用研究[D].四川:西南財經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2002.
[7]郝瑞珍.山西省現代物流發展分析[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0(18):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