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Ⅰ 李萬軍
撐桿進位三級跳
——從全省增比進位看“六枝速度”
文Ⅰ 李萬軍
最近5年,是六枝特區歷史上發展速度最快、經濟效益最好、發展后勁最強、城鄉面貌變化最大、財政實力明顯提升、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

近日,2012年上半年度全省增比進位綜合測評排位揭曉,六枝特區排名第22位,與2011年的34位相比,向前遞增了12位。其中旅游總收入增速、稅收收入增速、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速三個指標,分別排全省第一、第二、第三位,生產總值增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旅游總收入增速、稅收收入增速、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速、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速、金融機構個人儲蓄存款余額增速、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增速8個指標在全市排第一位。
增比進位綜合測評排位的背后,我們看到了六枝發展的喜人變化。2011年全區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為2006年的2.19倍、3.75倍、12.59倍、2.32倍;財政總收入、一般預算收入和財政支出分別為2006年的3.05倍、3.99倍、4.41倍;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為2006年的3.09倍和3.34倍……
最近這5年,是六枝特區歷史上發展速度最快、經濟效益最好、發展后勁最強、城鄉面貌變化最大、財政實力明顯提升、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
2007年、2011年六枝特區在全省的增比進位綜合測評排位:2007年排68位、2011年排34位。從68位、34位再到22位,我們看到六枝特區經濟呈跳躍式發展,創造了六枝發展史上的奇跡,凸顯出了六枝人民砥礪奮進的信心和不甘落后的勇氣。
這種撐桿式跨越發展的“六枝速度”具體體現在哪里呢?
今年7月的一天,在浙江打工的六枝特區牛場鄉箐腳村村民陳懷富聽說老父生病住在特區人民醫院,接到電話后,陳懷富忙不迭地往六枝趕。在人民醫院的家人聽說陳懷富已經下火車坐上的士了,便在醫院門口的館子里炒菜等他,可2公里左右的距離卻左等右等不到,將近一個小時后,陳懷富才從的士車上匆匆奔了過來。
一在桌子邊坐下,陳懷富忙向親友們解釋,從六枝火車站到街心花園一路堵車。
人們欣喜地發現,近段時間以來,在六枝那平路上,每天都有數百人在施工作業。
到醫院后的第二天,陳懷富在小弟的陪同下,到興建的南環路散步,看到公路兩邊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的樓房,他由衷感慨:“家鄉的變化真快啊。”
(5)住房。農民的住房條件顯著改善,住房安全保障明顯加強。農民人均住房面積,從1978年的8.1平米,增加到2012年的37.1平米。全國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價值,從1981年的160元增加到2012年25300元[注]國家統計局: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2014年全國農村貧困人口人均住房面積27.4m2,相當于全國農民平均的64.5%。近幾年政府解決農村貧困人口住房不安全問題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農村住房不安全問題初步得到解決。
為切實抓好城鎮化帶動戰略,六枝特區多方籌資投入1.18億元對城區街道進行改造。目前,南環路東段已開工建設,南環路西段擬于明年動工,南環路中段、貴煙路、那平路、團結路、前進路、火車站廣場的改造和亮化正如火如荼,8月30日前全面完工。
據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在城鎮化建設中,六枝特區依托“盆景山城”,按照擴容2平方公里以上目標,堅持擴容提質并舉,著力“南擴、北改、東拓、西延”建設。積極推進貴煙路城區過境段、云盤、九龍、平寨商住小區、和平街、干河、六枝農貿市場等片區舊城改造和城東新區、城南新區、城北新區、六枝河道沿線新區開發建設。
與此同時,緊扣民生不松手,著力解決群眾住房問題。今年以來,新開工建設房地產開發項目和舊城改造項目12個,已啟動廉租房建設8778套,面積43.89萬平方米,形成東城惠民小區、煤機新苑、新窯、木崗新區、郎岱、巖腳發展小區等一批集住宅、商貿、農產品批發為一體的城鎮新區,共解決城鎮低收入家庭8000余戶,近3.5萬人。按照這樣的速度,預計到2015年,六枝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將達22平方公里。5年后,又一座亮麗新城將展現在世人眼前。
2006年、2011年六枝特區工業生產總值分別為:25.16億元、94.32億元。
5年時間工業生產總值增加69.16億元,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
工業生產總值增長的背后,是發展競爭主戰場上的高水平競技。
在抓工業經濟中,六枝特區提出“以大項目帶動大投資,以大投資帶動大增長,以大增長帶動大發展”的思路,強調“一天也不能等”的項目建設理念和“進度壓倒一切”的操作意識,舉全區之力,切實抓好三大園區建設,引領大項目落地。
走進六枝特區,一個個項目引人注目:投資150億元的路喜循環經濟園區、新華等煤礦建設、華興管業和九龍釀造廠異地改擴建等項目建設進展加快……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上半年全區共實施項目213個,總投資216.45億元。
在六枝特區郎岱鎮安樂村,20多個大棚排在一起,白茫茫一片。
今年郎岱鎮以示范點建設為載體,建禽類規模養殖場6個,養殖禽類10萬羽、年出欄禽類20萬羽、生產禽蛋500萬枚,建規模養殖場10個,養殖商品豬近1萬頭,年可出欄商品豬近2萬頭。如今,600畝大棚西瓜暢銷省內外,當地農民得到了很大的收益。
據了解,六枝特區近年來堅持“農業穩區”發展戰略,圍繞“強基礎、調結構、興產業、扶龍頭、促增收”這一主題,經過努力,基本形成“一片(郎岱市級萬畝商品蔬菜基地)、兩線(安水線和六納線優勢蔬菜產業帶)、三大板塊(南部水黃路沿線優勢農業產業聚集區、中東部優質糧油主產區、北部山地薯玉種植及種草養羊聚集區)”的新格局,生態養殖、無公害蔬菜等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步伐加快,農產品升級取得初步成效,呈現出較好的發展勢頭。
在抓農業產業中,六枝特區一方面抓好新型農民的培訓,推廣先進的種植、養殖經驗,并出臺加快農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切實把惠農補貼兌現給農戶,促進農民種值養殖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加大交通、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為發展農業提供保障。此外,還整合各類資金2億多元,推進南部片區蔬菜、畜牧等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六枝特區還大打“商標富農”戰略,目前,全區已有農產品商標45件,成功打造出了“烏蒙”富硒茶、“巖腳”面條、“月亮河”牌有機香米、“月亮河”牌綠殼鴨蛋等知名農產品品牌,“郎岱醬”還獲得了地理標志商標注冊。
通過努力,六枝特區農業工作得到了各級好評,2009年獲得了“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2006年以來,先后獲得了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縣、商品糧基地縣、重點產煤縣、基層農技改革與建設示范縣、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縣,省茶產業發展重點縣、優質肉豬基地縣、地道中藥材種植基地縣、科技扶貧種草養羊項目縣、財政支農資金整合試點縣、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高標準農田示范縣等,這些“六枝農業名片”,成為助推六枝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農民增收的強大動力。
現代農業的推廣促進了農民收入的增加,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863元、2008年2524元、2011年達4026元。
如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六枝特區正在向新的發展目標邁進:力爭“十二五”時期進入全省經濟強縣行列。(作者單位:六枝特區組織部 責任編輯/彭奇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