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3年4月7日,全國體育總會決定立即停止中美1983年雙邊體育交往。這是“胡娜叛逃事件”帶來的影響,也是自建交以來,中美第一次出現嚴重的外交沖突。
1982年7月,聯合杯國際網球比賽在美國舊金山市郊的圣克拉拉城舉行。中國女子網球隊順利進入第二輪,即將挑戰強敵德國隊。然而,交戰前夕,主力隊員胡娜從所住的酒店不辭而別,消失了。幾天之后,胡娜通過他人向美國政府提出了“政治避難”的申請,給出的理由是有關方面一直“強迫她加入中國共產黨”。
從胡娜遞交“政治避難”申請的一刻起,中國就立即通過外交手段與美方交涉,要求美國將胡娜安全送回,并保證胡娜回國后不會受到任何形式的迫害或懲罰,仍可繼續參加國際網球比賽。與此同時,美國政府也因為胡娜的去留產生了意見分歧。當時中美建交才不過3年,美國人還是首次遇到來自中國大陸的名人“政治避難”。美國國會迅速高調介入,事件一下子從體育交流變成了國家間的外交爭斗。
最終,美國國務院頂著風頭批準胡娜“政治避難”。“胡娜叛逃事件”使得中美兩國關系立刻緊張起來,體育聯系一律停止。
到底是何原因使胡娜作出驚人舉動呢?2003年,已經定居臺灣的胡娜說出了她滯留美國的真實原因:“我太想成為職業網球選手了。”胡娜雖然拿過全國所有比賽的冠軍,卻因為中國選手很少參加國際比賽而不能參加排位賽,這就意味著胡娜不可能進入職業比賽,成為真正的職業網球選手。當看到一些外國的手下敗將紛紛成為職業運動員,甚至打進世界前30名時,胡娜總是說:“如果我有他們這樣的機會,我一定能打得更好。”于是,她決定留在美國。由于受傷病困擾,胡娜直到滯留美國3年后才開始了職業網球生涯,最好排名進入世界前50位。1992年,29歲的胡娜因傷告別球場。1996年,胡娜遷居臺灣,經營一處網球俱樂部。
2004年,胡娜首次回到祖國大陸。之后,她多次回來擔任中國網球公開賽的解說嘉賓。如今回想當年自己的行為,胡娜感慨地說:“我那時實在是太年輕,太單純,也太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