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萍
摘要:近年來,在中國會計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也出現了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并且失真程度之深、范圍之廣、危害之大,引起了社會的極度關注,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已經對國家經濟秩序構成了嚴重威脅。列舉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分析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積極尋求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對策,以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地發展。
關鍵詞:會計信息失真;現狀;原因;治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5-0078-02
一、會計信息與作用
會計信息是指會計單位通過財務報表、財務報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資者、債權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單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信息。會計信息主要用來處理企業經營過程中價值運動所產生的數據,按照規定的會計制度、法規、方法和程序,把他們加工成有助于決策的財務信息和其他經濟信息。具體地說,會計信息是指會計數據經過加工處理后產生的,為會計管理和企業管理所需要的經濟信息。會計通過信息的提供與使用來反映過去的經濟活動,控制目前的經濟活動,預測未來的經濟活動。會計信息是社會經濟有效運行的重要基礎,而真實性是對會計信息質量最基本的要求,社會經濟的有效運行要求會計信息能夠與它所反映的客觀事實相符。中國目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一些嚴重的問題如國有資產流失、證券市場發育不良、社會交易費用高昂、企業籌資困難等很大程度上都與企業會計信息失真有關。由于國有企業在中國國民經濟體系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會計信息失真所帶來的后果是十分嚴重的。
會計信息的作用:(1)會計信息能幫助投資者和貸款人進行合理決策。在市場經濟環境里,企業的資金主要來自股東和債權人,無論是現在或潛在的投資人和貸款人,為了作出合理的投資和信貸決策,必須擁有一定的信息,了解已投資或計劃投資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2)會計信息能評估和預測未來的現金流動。企業內外使用者對信息的需求主要是為了幫助未來的經濟決策,預測企業未來的經營活動,其中主要內容側重于財務預測,如現金流量,償債能力和支付能力等。通常,預測經濟前景應以過去經營活動的信息為基礎,即由財務報告所提供的關于企業過去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的信息作為預測依據。(3)會計信息有助于政府部門進行宏觀調控。國家財政部門根據企業報送的會計報表,監督檢查企業的財務管理情況;稅務部門通過閱讀企業的會計資料,了解稅收的執行情況。(4)會計信息有利于加強和改善經營管理。企業將生產經營的全面情況進行搜集、整理,將分散的信息加工成系統的信息資料,傳遞給企業內部管理部門。企業管理者可及時發現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做出決策,采取措施,改善生產經營管理。
二、會計信息失真及其危害
所謂會計信息失真,就是指會計信息不能如實、準確、完整地反映會計對象。會計信息的失真,使得在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出現了驚人的國有資產流失現象。同時,失真的會計信息也為會計信息使用者造成了嚴重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會計信息失真妨礙國家宏觀經濟管理和調控。企業是整個國民經濟的細胞,是宏觀經濟的微觀個體。在中國,宏觀經濟決策所需的大部分信息來源于會計信息,如果會計信息失真,就會使宏觀決策失誤,對國民經濟實施不當的調控,從而導致整個國民經濟的混亂。
2.會計信息失真誤導了關于企業的預測和決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與投資人、債權人和社會公眾有著密切的聯系,投資人和債僅人為了保護自身的利益,就要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會計信息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幫助投資人和債權人進行科學的決策,如果會計信息失真,必將誤導投資人和債權人的經濟預測和決策,造成社會資源的嚴重浪費。
3.會計信息失真影響企業內部管理。會計是企業內部的重要信息系統,會計提供準確可靠的信息,有助于決策者進行合理的決策,有助于強化內部管理,如果會計信息失真,會嚴重干擾企業的規范管理,使企業面臨生存和發展的危機。
三、會計信息失真防范策略
1.逐步推廣會計委派制,徹底根治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會計委派制不是政府一聲令下就能全面實行的,必須根據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需要,先進行試點,在實踐中創新一些具體運行模式,如“財務總監制”、“直接管理制”等等。在積累了必要的經驗后,再在各企、事業單位逐步推廣??傊?,實行會計委派制消除了會計人員與企業經營者在經濟利益上的共同關系,再委以新的會計法確定的法律責任,相信長期困擾的會計信息失真的頑疾將得到徹底根治。根據派駐企業的性質不同,在委派之前,委派機構應對委派會計明確其職責和權限,最好有明晰的、可量化的指標。如果被委派機構是行政事業單位,委派會計的基本責權是:控制預算資金的支出和預算外資金的使用,防止貪污挪用、公款私存等違法違紀行為的發生;對國有企業則重在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使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股份制企業主要是確保企業對外公布的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合法性,監督企業遵守財經秩序,防止股東和經營管理者以虛假的會計資料合伙欺騙稅務部門、投資者、債權人等。加大對委派會計的業務培訓。派往各單位的會計,上崗前應經過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專門培訓,使之盡快勝任工作,同時應加強中途的會計繼續教育。若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仍不能勝任其職責的,堅決予以辭退。委派會計的檔案由會計服務公司統一管理,建立信息數據庫,委派會計的職稱仍參加全國統一職稱考試,根據職稱高低、工作年限,以及實踐工作能力,進行一年一度的考評、年檢,合格者繼續留用,不合格者或解聘,或另派,實行三年輪崗制。委派會計的工資、獎金由聘請方支付,與經營管理者脫鉤。由會計服務公司聘用的,按聘用合同統一支付,委派機構直接聘請則按協商價支付。
2.加強法制建設,加大執法力度。治理會計信息失真,首先,必須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規,使各項會計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時要健全各項法律法規的實施細則,并注意與有關其他方面法律的銜接,避免執法上的混亂,確保會計法規的全面、配套、及時,以使會計法規具有科學性、嚴謹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堵住會計信息失真的法律漏洞。其次,加大執法力度,嚴格執法,對于違反有關法律、法規的單位和個人應當依法處理,依照2001年7月1日頒發的《會計法》規定,單位負責人是本單位會計行為的責任主體,對本單位會計工作全面負責,明確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會計資料的真實性所負的責任,要求單位負責人一定要提高法律意識,認真做到依法辦理,并明確提出凡是單位領導授意、指使、強迫會計人員編造、篡改會計數據、弄虛作假的,必須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執法部門應該沖破各種阻力,嚴格依法處理,決不姑息遷就,同時對違法的會計人員也要給予相應的處理,確保會計信息資料的真實性和合法性。最后,相關職能部門應該支持協助各單位和企業嚴格執行會計的法律法規,使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同時要求職能部門本身嚴格執法,特別要下大力氣根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的“三亂”行為,消除行業不正之風,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提高其會計信息質量。
3.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強股東等財務信息需求者參與監控的動機和能力,比如健全董事會、建立審計委員會、建立股東對經營管理者的強力約束、建立董事會與經理層之間基于合約的委托代理關系等措施。強調單位負責人的法律責任。要想從根本上扭轉中國會計信息失真的嚴重局面,關鍵是要對單位負責人實施有效的控制,要明確、加重單位負責人的會計責任。而中國1993年的《會計法》在這一點上卻規定得不夠明確,缺乏可操作性,在實際中造成了誰負責,結果誰都不負責的混亂局面。新《會計法》第4條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钡?0條規定:“單位負責人應當保證財務會計報告真實、完整?!钡?8條規定:“單位負責人應當保證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不得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違法辦理會計事項。”第46條規定:“單位負責人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本法規定行為的會計人員以降級、撤職、調離工作崗位、解聘或開除等方式實行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貪污給予行政處分?!毙隆稌嫹ā返倪@些規定強化了單位負責人的會計責任,抓住了會計信息造假的本質,從而能夠有效地治理中國會計信息嚴重的局面。一旦造假事實被發現,單位負責人難辭其咎;單位負責人對會計人員頤指氣使、把會計人員當擋箭牌的局面也會大大改觀。
4.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會計法》除明確單位負責人的法律責任外,也規定會計人員做假賬,屬于明知故犯,不論何種原因,一律處罰。會計人員對會計報告的真實性、合法性與單位負責人共同承擔責任。所以會計人員應該透徹理解《會計法》,堅持依法進行會計行為,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社會道德,在社會中,如形成崇尚良好的職業道德環境,會促使會計人員在主觀上注意加強行使會計監督的義務;反之如果會計職業道德敗壞成為一種風氣,會計人員協助造假不僅不會受到社會指責還會成為一門值得夸耀的技巧,那么可想而知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能有多少。
5.大力發展注冊會計師事業,完善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不斷強化社會會計監督。一方面,嚴格注冊會計師執業標準,強化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觀念,清除一批嚴重違反職業道德的注冊會計師,對出具虛假報告或作偽證者要承擔法律責任,受到法律制裁。另一方面,要提高注冊會計師社會監督地位,轉變監督方式,建立以注冊會計師為主體的監督體系,不斷強化社會會計監督力度。改變現有的注冊會計師聘任制度,例如每三年強制性更換會計師事務所,以免因會計師與企業過于親密而喪失獨立性。對事務所“審計業務”以外的收入比重作出明確規定,防止事務所因為向所審計公司提供咨詢服務收取大額服務費而喪失獨立性。同時,對注冊會計師的服務質量進行抽查,發現舞弊行為,及時果斷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