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劉洋 胡青江
能源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在經濟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工業化推進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對于能源消費量也隨之逐年增加,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的矛盾日益嚴峻,能源消費也成為影響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之一。在中部崛起中,河南作為領軍省份實現了經濟的高速增長,同時河南又是能源消費的大省。因此,研究河南省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對促進我國能源消費和經濟的協調發展,為我國區域經濟能源消費政策的制定都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及借鑒意義。
文章相關數據取自于1978~2010的《河南統計年鑒》,選取河南省生產總值和能源消費量作為研究變量。為了更確切地反映出實物量的增減變動情況,本文剔除了價格變動對名義GDP的影響,參照以往的研究經驗,將名義GDP以1978年為基期進行處理。
考慮到現實經濟生活中,大部分的時間序列數據都有一個隨機趨勢,往往是非平穩的,應用傳統回歸分析方法進行估計與檢驗,可能會導致“偽回歸”現象。只有所選擇的變量擁有相同的單整階數的時候,才表明這兩個序列具有可協整性。單位根檢驗有DF檢驗法、ADF檢驗法和PP檢驗法,其中,常用的是ADF檢驗法,如果一個序列在成為穩定序列之前必須經過d次差分,則該序列被稱為d階單整的。經過檢驗可知,變量的二階差分變量是平穩的,說明均為二階單整序列,此時變量滿足組建協整方程的條件。
協整檢驗的常用方法有JOHANSON檢驗法和EG兩步法,其檢驗的目的就是為了考察非平穩變量之間是否具有長期穩定的關系。為此本文采用EG兩步法,來判斷變量之間的協整關系。
第一步,建立模型,通過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對其進行回歸,得到回歸方程:

從DW值來看,該序列存在序列自相關,采用廣義差分法進行修正,得到下列回歸模型為:

此時,已經消除了序列相關。
第二步,對該回歸模型的殘差平穩性檢驗,判斷變量之間的協整關系。

表1 殘差序列μt單位根ADF檢驗結果
由表1可以看出,殘差序列μt單位根ADF檢驗值為-5.176301,則比各個顯著水平下的臨界值都小。因此,殘差序列為μt平穩序列,也就是說河南省的能源消費和GDP之間存在一種長期的均衡關系。
變量之間的協整關系往往反映它們之間的一種長期均衡關系,誤差修正模型作為一種具有特定形式的計量模型,一方面可以反映變量之間的長期均衡關系;另一方面可以反映短期偏離項長期均衡修正的機制,從而彌補了長期靜態模型的不足。
令ecmt=μt,建立誤差修正模型:

進行OLS估計,得到:

從上面的誤差修正模型中我們可以看出誤差修正系數小于0,符合反向修正機制。能源消費的短期波動可以分為兩個部分構成:一部分是短期GDP波動的影響;另一部分是偏離長期均衡的影響。從系數估計值來看,短期內,河南省能源消費每增加1%,GDP增加0.197263%,且當短期波動偏離長期均衡時候,將以(-0.114010)的調整力度把非均衡狀態拉回到均衡狀態。
在研究中,通常采用格蘭杰因果檢驗來進行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的判斷。由以上協整檢驗的結果可知,所選擇的變量之間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且經過二階差分后,Δ2EC和Δ2GDP均為平穩性序列,但這種關系是否存在因果關系以及因果關系的方向如何,還需要對Δ2EC和Δ2GDP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來判斷,結果如下:

表2 格蘭杰因果檢驗
表2可以看出來,檢驗結果表明在10%顯著水平下,當滯后期為5時,此檢驗拒絕了Δ2EC不是Δ2GDP的格蘭杰原因的原假設,接受了Δ2GDP不是Δ2EC的格蘭杰原因的假設,這表明在1978~2010年河南省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能源消費對GDP的單向格蘭杰因果關系,GDP的增長對能源消費卻不存在單向的格蘭杰因果關系。
(1)河南省能源消費與GDP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在短期內,能源消費與GDP之間存在波動關系,從長期來看,二者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
(2)河南省存在從能源消費到經濟增長的單向因果關系,說明河南省的經濟增長對能源消費具有一定的依賴性,能源消費每增加1%,GDP就增加0.247484%。也說明了政府部門有必要制定相關的能源消費政策,進而更好的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1)切實調整產業結構。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河南省的產業結構不斷的得到優化。截至2010年,河南省三大產業比例為14.2:57.7:28.1,但第二產業比重相對過高,第三產業比重偏低。長期以來形成的產業結構不合理,質量效益相對較差,尤其是主導產業競爭力不強、過于依賴能源消費等狀況還沒有得到有效的改變。因此,應堅定不移地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改變傳統的生產消費模式,要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代表的低能耗、技術密集型行業,降低高耗能行業和高耗能產品的比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2)走低碳經濟、循環經濟之路。當前,河南省處于工業化中期的第一階段,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對能源的消費的缺口逐年拉大。因此,優化產業鏈條,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就凸顯的尤為重要。為此,要重視高耗能產業所產生的“三廢”等廢棄物質的綜合利用與開發,強化對資源的綜合、循環利用和污染集中治理,推行清潔生產,從而達到環境、經濟和社會的三種效益統一。
(3)加強節能降耗,合理使用能源。通過查詢統計年鑒,我們發現煤炭在河南省能源消費結構中所占的比重一直在80%以上。鑒于煤炭在河南能源消費中具有基礎地位,為了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一方面,應該倡導科學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建設節能型社會,推廣先進的技術,加強節能降耗的改造,促進生產工藝的升級。另一方面,要優化現有的能源消費結構,積極開發新能源,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提高其在能源消費中的比例。
[1]張琳,何煉成等.能源消費與中國經濟增長的動態關系研究[J].開發研究,2009(3).
[2]王火根,沈利生.中國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關系研究——基于中國30省市面板數據的實證檢驗[J].統計與決策,2008(3).
[3]何秀萍,柯俊.內蒙古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發展關系實證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