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年華
摘要:眾所周知,在學習過程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許多學生不愿學英語,關鍵是他們對英語沒有興趣。因此,作為中學英語教師,首先應該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英語教學的生命。本文根據中學生興趣的特點和英語學科的特點,結合筆者本人的教育實踐,總結并提出了激發和培養中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培養;中學英語;學習興趣
引言
“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新課程標準中被列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的第一條。可見,學習興趣在學生的學習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1.中學生的興趣特點
1.1興趣范圍縮小,中心興趣形成。調查表明:從小學到大學,學生興趣的范圍發展有一個從廣到窄,又從窄到廣的過程,中學階段處于由廣到窄的階段。中學生興趣范圍縮小,許多中學生開始產生了中心興趣,且研究表明:中學生中心興趣常常同他們渴求某方面的知識或追求某種理想的職業有關。
1.2興趣的穩定性和深刻性加強。初中學生逐漸出現了穩定的學科興趣。進入高中后,隨著他們對自身需要的深刻理解,逐漸形成了對理想的追求。
1.3直接興趣與間接興趣趨于平衡。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主要是直接興趣,間接的學習興趣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到了高中,兩種興趣已趨于平衡。
2.培養英語學習興趣的策略
根據心理學家對能引起興趣的事物的研究和中學生興趣的特點的研究,結合英語學科的特點以及教學實踐,本人提出以下一些教學策略。
2.1需要激趣策略
學習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興趣是在需要的基礎上、在活動中發生并發展起來的。需要的對象也就是興趣的對象。因此,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首先要讓學生理解國家為什么把英語科作為三大主科之一的原因,明確英語的重要性和學好英語的必要性。教師可用數字來說明英語使用的廣泛性。如:全世界有50%的報刊和60%的廣播使用英語,最有價值的科技論文每年達500萬篇,有半數以上是英語發表的。再比如:中國加入WTO、北京成功申辦奧運會、廣州準備申辦亞運會、教育部公布并將實施英語新課程標準、北京警察和出租汽車司機必須要拿英語合格證、廣州從明年起引進人才要提高對英語的要求等等。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布置DoyouthinkEnglishisimportant?Whyorwhynot?之類的問題,要求在課外去通過閱讀書刊、采訪、上網等方式搜集資料,寫成一篇議論文,然后到課堂上進行小組或全班討論。此外,筆者還經常拿日常生活中的英語讓學生翻譯,如:報上的英語招聘廣告、日用品的英語使用說明書等。通過種種措施,讓學生懂得學好英語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個人發展的需要(如升學就業)、時代發展的需要、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2.2立志生趣策略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興趣發展,一般要經歷有趣——樂趣——志趣三個階段。有趣是興趣發展的初級階段,是個體對新異的現象或對象直接發生興趣,具有直觀性、盲目性、和廣泛性,隨生隨滅,為時短暫;樂趣是興趣發展的中級階段,個體對某一事物產生了特殊愛好,具有專一性、自發性和堅持性的特點;志趣是興趣發展的高級水平,它是興趣與崇高理想和遠大的奮斗目標(即志向)結合的產物。一個胸無大志,得過且過的人,他的興趣是難以形成和發展的。例如,當地一所高中2003級歷史班一個英語成績特別優秀的女生在參加市舉行的英語演講比賽中講到,她對喜歡上英語是因為她想將來做英語導游,向外國游客介紹祖國的美麗山河和燦爛文化。因此,要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應結合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和前途理想教育,或用一些與人生觀和理想有關的名人故事和名言來教育學生,只有這樣,才能讓興趣之芽扎根于理想的沃土之中,并長成參天大樹。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志能生趣,趣從志生”。
2.3興趣遷移策略
興趣遷移法,就是以學生直接感興趣的某項活動為基礎,有意識地用“迂回包抄”的方法,使學生對英語產生間接興趣。[1]如可將其業余的興趣愛好遷移到英語學習上來。感恩中學的林建新老師就曾把幾個熱衷于打電子游戲的同學成功地將其興趣遷移到英語學習上來。有一次,他把幾個常逃學到街上打電子游戲的同學叫到宿舍,打開電腦,讓他們見識“紅色警戒”、“沙丘2000”和“星際爭霸”等游戲。那令人振憾的32位音效,賞心悅目的3D動畫,人性化的交互式操作,讓街上游戲廳的16位到8位的游戲望塵莫及。很快他們就融入游戲當中。但每每就在他們指揮著千軍萬馬,即將解放全人類,實現心中夢想時,屏幕上卻出現數行英文提示,這些學生全傻了眼,這時他就在旁邊輕描談寫地給予翻譯。學生頓悟:玩,也要懂英語。事后這幾個學生就開始對英語感興趣了。還有,有的同學因對某一老師的喜愛和敬仰而遷移到對他所教的學科上來。因此,我們要提高自身素質,更新和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做到博學多才,獲得學生的敬佩與信賴;同時要熱愛、尊重、關心、寬容學生,與學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對我們所教的英語學科上來。[2]
結語
學習興趣來源于社會和個人的需要,來源于學習上的成功,來源于富有趣味性的學習內容,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來源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以及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3]只要我們從學生的特點以及他們思維的深處發現興趣的源頭,使學生覺得外語學習既有意義又有興趣,我們的教學就是成功的。正如《基礎英語》的作者埃克斯利說:“凡是能激發學生喜愛英語的方法則是教英語的最好方法。”
參考文獻
[1]左煥琪.外語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2002
[2]周宏,高長梅,白昆榮.學校心理教育全書[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1
[3]張正東.談談怎樣教外語[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