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明
摘要: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城鎮建設加快,土地利用價值得到了明顯提升,地籍測量的工作在全國迅速展開各地區針對地籍測量可靠性要求逐步嚴格。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測繪從最初的白紙測圖,發展為能傳輸、處理、共享的數字信息圖件的數字化測繪,取代常規測量模式,廣泛用于地籍測量,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數字化測圖在測量中具有指導意義,在地籍測量中更是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地籍測量數據量內容大,且計算方法較為繁瑣,而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數字化測圖技術也因此得到迅速發展和應用,并在地籍測量中產生了一定的指導意義。本文通過介紹地籍測量的內容和數字化測圖技術的特點,針對數字化測圖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實際應用進行探析。
關鍵詞:地籍測量 數字化測量 數字化地籍測量
一、地籍測量
地籍測量是具有政府行為的基礎性測繪工作,是政府行在使土地管理職能的行政行為,在法律的意義上是行政性技術行為,為國家的土地管理部門提供擁有及時性的土地調查資料,為土地登記提供憑據。利用現代的測繪技術以高度精確的去測定、土地境界、土地面積、土地權屬位置,反映土地的利用情況、分布狀況和質量等級的測量。地籍測量主要是為國家政府提供服務,因此在進行地籍測量的同時還應該熟知相關的法律法規,而且從事地籍測量的技術人員還應該擁有相當豐富的土地管理知識。地籍測量不同于普通的地形測量或地貌測量,地籍測量是在進行地籍調查后的基礎上才開展的,必須根據土地的登記變化,而隨之進行不斷的更新,且要做到與實際的情況想吻合;地籍測量的技術和方法是根據當今測繪技術和方法的集成應用,具有相當可觀的先進性和領先性;地籍測量可以為土地管理提供精確度、及時性和可靠的地理參考系統。
二、數字化地籍測量
數字化地籍測量,是數字測繪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一種應用,其實質是一種全解析的機械輔助測量繪圖方法。數字化地籍測量是在計數機技術成功研發并使用后,一計算機為核心,連接輸出設備以及在計算機內部的硬件和軟的支持下,對各采集完成后的地籍信息進行輸入、繪圖、管理的多位一體的測繪防范。基于數字化地籍測量最大的特點是完成地籍測量的同時能夠建立起地籍信息圖形數據庫,開展現代化地籍管理奠定厚實的數據基礎。數字化地籍測量的目的是為了建立各個城鎮的地籍數據庫金額地籍管理系統,其數字化地籍測量的有點是能夠是地籍管理達到自動化。其只要的工作是包括地籍圖根實際的控制測量和地籍勘測(宗地權屬界址點及其它地物要素平面位置的測定);地籍調查表后對計算機的輸入和輸出;通過計算機對土地證、歸戶卡等的生成與輸出等。
三、數字化地籍測量的特點
1)精確度高。與傳統的測繪相比,在傳統的測繪中地表物平面位置的誤差主要是因為在解析圖根點時由于展點誤差和測定誤差、測定地物點的視距誤差、方向誤差的影響,導致傳統的測繪的數據具有相當大的誤差。而數字化地籍測量,配合全站儀測量,測量的信息轉換為數字數據形態,可直接進行傳輸記錄,儲存,繪制成圖,在這過程中通過全站儀的測量數據不會產生所謂的傳統測繪中的展點誤差、視距誤差、方向誤差等,能夠保證到外業測量的高度精確,為整個的地籍測量工作提供了一個高精度且準確的測量成果。
2)勞動強度小,自動化程度高。
通過與全站儀等各種測量儀器的配合,采集的各種信息,數據,可以自動記錄于測量儀器中,避免了傳統的手寫輸入和繁瑣的記錄、計算、檢查,大大的提高了效率的同時,也減少了外業工作時間,并且室內的工作也可以只通過計算機進行計算,繪圖,有效的縮短了測繪數據成圖周期。
3)信息處理
與傳統的測繪相比,傳統的測繪在信息采集后,會進行數據的歸類,統計,做表,計算,繪圖等,信息量十分巨大,而數字化地籍測量所運用的數字地圖,不會受到“測土比例尺”,紙張限制,也可以分層存放是地面信息的存放不受限制,更可以隨時調閱。在信息的儲存和傳遞方面,于以往的傳統測繪相比,更是具有十分大的優勢。傳統的測繪,由于是記錄在紙張或者圖冊上,需要定期保養維護,而數字化后,記錄、維護、保養等工序,可以直接省去。在信息傳遞中,比起以往的方法,現代社會計算機網絡的發展使其傳遞更加方便,快捷。
4)利于數據更新
由于社會發展,許多土地會進行一系列的變動,以往的測繪方法在變動后,會再次根據變化去勘察,隨后找出以往的記錄,再次重新進行制作,而現在,數字化測圖的結果就是,可以根據數據的變化在以往記錄在案的檔案中進行更改,迅速得到現在實際測量得出的數據和圖像,保證了及時性和現勢性。
四、數字化測圖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
1. 數字化測土圖方法
現如今,在我國的數字化測圖方法主要是以下三種:航測數字成圖、原圖數字化和地面數字測圖。原圖數字化,從字面解釋是指將原來使用的原有圖件進行數字矢量化處理,是紙制圖件數據變成各種可以修改編輯的計算機數據,也可以通過掃描原件圖件,使之數據化。裁判每個人得到數字化地籍圖的方法。航測數字成圖,實質將航拍得來的攝像片或圖片機型解析從而得到地面圖形的立體模型,也因此得到數字化地籍圖。以上三種測繪方法,都需要經過數據采集、信息處理與拜納吉和成果圖件輸出三個步驟。薩博中方法的適用情況不同,作業方法也不大一樣,需要針對當地的情況進行區別對待。在數據的采集中,都應當注意數據的保存,在數據的傳輸過程中,應當確定數據全部傳輸完畢,再以后的數據整理和制作中,要確保數據的輸入無誤。
2. 地籍測量中數字化測繪的步驟
數字化測繪在地籍測量中可概括為下七個步驟。
1)測圖的準備工作。在進行測繪之前,應當對要測繪的地表進行規劃,把測繪地表分為各個區,編號后,逐一測量,同時要確保測量的工作能夠不阻礙。
2)控制地籍的測量。地籍控制測量是為了在地籍細部的測量和日常的測量服務的,控制地籍測量是為了使它具有傳遞點位,坐標,及限制測量的誤差傳播和積累的作用。
3)地籍的詳細測量。地籍的詳細測量是采用GPS和全站儀以及草圖配合的方式對測圖的關鍵部分進行繪制。使得在草圖上重要的位置得以數據化,具體化。
4)地籍測繪圖的編輯。地籍圖在根據實際測量數據生成圖像后沒在利用制圖工具對圖形進行編輯處理。也可以對圖形的地物,地表,地貌驚醒加以增加或修改刪除。
5)地籍面積的計算。可以修正錯誤,按照從整體到局部的分層控制進行分級計算,核對按面積的平差,面積量的計算、面積的平差、面積的匯總等工作。
6)地籍圖件的生成。最后再三經過檢查無誤后,利用繪圖工具的功能進行對地籍圖、宗地圖、界址點成果表、宗地面積繪總表、土地面積分類表等圖表的文件的生成。
7)地籍信息系統的歸納和管理。在經過對圖表的核對、勘丈邊長與邊長的反酸一致后或對審查問題進行修改后建立初步的地籍信息歸納數據庫,再進行入庫前的數據復查,倘若數據無錯則可以進行建立地籍信息系統。系統確立后,可增設管理員名單,以確保數據不會輕易丟失或者被刪除修改。
五、結語
在地籍測量工作中采用數字化測繪技術可以大大的增強對數據精確,準確的要求,更能提高數字化測圖技術和效率成圖的精度,滿足一些城鎮建設的需要,為未來后續規劃和調整工作提供了基礎資料,以便取得更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王琪.調查與研究[J],2007(4):40-41.
[2]覃其進.淺談數字化技術在地籍測繪中的應用[J].廣西地質2001
[3]宋其友. 數字地籍測量[J].北京:測繪出版社,1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