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開展發黨建工作有利于推動企業跨越發展。強化國有企業黨建工作要堅持“核心”,增強企業軟實力;要改進“黨管”,建立民管機制;要梳理“信仰”,緊扣時代脈搏;要創新“機制”,永葆黨建活力,不斷開拓,不斷發展。
關鍵詞: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創新發展
黨建工作是各項工作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江蘇鹽業作為國有老企業,經歷了改革改制的陣痛,已經邁上集團化發展的快速軌道,國務院通過的《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更猶如春風拂面,必將催生企業發展的“新枝”。企業黨組織立足于新《黨章》,結合新形勢、新實踐,與時俱進,把黨建工作與企業領導班子建設、人才隊伍建設、企業文化建設和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緊密結合,取得了很多黨建工作理論和方法的突破,促進了黨建工作的新提高,但是“以黨代政”、“弱黨強政”等現象在企業內仍然存在,黨建工作為企業的跨越發展推波助瀾作用得不到強化。為貫徹落實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對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的總體部署,筆者認為,企業黨建工作要不斷開拓,不斷創新,不斷發展。一、堅持“核心”,增強企業軟實力
堅持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就是繼承黨的優良傳統。然而在改革新形勢新環境下,一方面一些企業管理者不能正確看待黨組織的作用,忽視黨組織在政治、經濟或社會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對黨組織在員工思想、企業文化和企業凝聚力方面的巨大貢獻視而不見,將企業內的黨建工作置于低人一等的位置,主要表現為對黨務工作的不重視,弱化黨建隊伍,讓外行甚至是企業內的“庸者”干黨務,在待遇上“政厚黨薄”,使黨組織成為企業附庸;另一方面部分黨務工作者仍沉湎于黨管一切舊格局,不能隨勢而變,及時通過學習改進工作方法,找準工作定位,而是熱衷于讓黨務人員抓企業生產和項目建設,或將其他專業技術能手充實到黨務工作隊伍中來樹立黨組織威信。黨務工作者抓經營,業務能手干黨建,我們承認有一些成功例證,但更多的是不成功,最終長期的結果將同“庸者”黨建一樣弱化黨組織在企業中的存在作用,因為其出發點本身太過注重追求業績指標帶來的光環,而忽視了我們黨組織建黨以來所倚重的最大優勢—政治思想工作和對群眾的凝聚力,以致于關注于芝麻忘記了西瓜。當然,企業的黨建工作也必須與企業特性緊密關聯。現代先進企業越來越注重企業軟實力建設,強調團隊協作與員工執行力,實踐證明軟實力建設確實很好地起到了企業實力倍增器的作用,說到底軟實力建設根本點其實也在于統一員工思想、增強企業凝聚力。由于文化傳統、人文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一個企業軟實力的建設具有很強的地區和民族特性,更多的需要依靠企業自身文化環境的提升和培養,是無法成功復制的。江蘇鹽業經過上千年歷史的積淀,形成獨樹一格的淮鹽文化,這是一筆無可比擬的財富。所以我們在創新企業黨建工作中,要傳承發展淮鹽文化,全面提升企業軟實力,使黨務工作成為國有企業處處不可或缺的潤滑劑,使企業正常運轉凝聚而不固化、飛速而不發散,才能切實體現出黨組織在國有企業中政治核心地位作用。黨組織參與企業決策是發揮企業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職能和基本途徑。一靠取得合法地位參與決策。可采取黨組織負責人和行政領導“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辦法,從組織上保證企業黨組織在法人治理結構中的合法地位,從而使企業黨組織的集體決策在法人治理結構中得到較為充分的體現。二靠提高自身素質參與決策。黨組織在企業有沒有位置,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黨組織負責人的自身素質的高低。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才能不斷增強參與決策的能力和水平。三靠集中群體智慧參與決策。黨組織要經常向黨員通報企業的生產經營目標、規劃,各階段完成任務情況,為黨員了解和參與企業重大問題的決策提供條件。同時要充分發揮黨員中的技術骨干、管理人員在經濟工作中的參謀作用,聽取職工對企業的意見和建議,以群體的力量和智慧來彌補領導者決策活動中的知識、智力及經驗上的不足,使決策更合理、科學。四是要加強對企業決策過程的指導和監督。黨組織在企業決策過程中要重視發揮超前研究、出謀劃策、反饋完善三個作用,保證企業決策的正確性和決策的貫徹實施。
二、改進“黨管”,建立民管機制
黨管干部是保證我黨作為執政黨在政治、經濟生活中領導地位的根本原則。隨著企業改革的深化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企業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正向縱深發展,按照誰出資、誰派人,誰管理的原則,企業經營目標的改變直接導致在干部任用觀念上過于強調其企業經營能力,企業用人權從企業黨組織轉移到企業董事會、經營管理層,黨組織的干部管理權限受到限制,黨組織威信的降低又使得黨組織對于部的任前考察因為聽不到真實的聲音而流于形式,沒能起到把關的作用,導致一些干部帶病提拔,無疑給堅持黨管干部的原則提出了新的課題。基于此,應打破傳統的黨管干部的思維定勢,改進黨管干部的方式方法。一是強化宏觀管理,弱化微觀管理,強化間接管理,弱化直接管理,真正體現黨管干部與市場配置的統一性。二是加強企業人才隊伍建設。針對當前企業經營管理隊伍人員較少,尤其是年輕和高級經營管理者嚴重匱乏,使企業后勁不足的狀況,要把體現黨管干部原則的措施向源頭延伸,花大力氣建立一支數量充足、素質較高的企業經營管理后備人才隊伍,為企業產權代表者和經營者選人、用人拓展選擇的空間。三是拓寬視野,建立選人用人機制。如向社會公開選拔,競爭制度,聘任制度,民主推薦選舉制度,職代會評議考核制度等,建立好的制度,用好制度選人用人。四是企業黨組織對黨員干部的監管考查也需要創新發展,應更多要依靠基層黨員群眾的民主監管力量。所以黨管干部不能僅限于任職前的考察和誡勉談活、出問題后的黨內處分和事后的警鐘教訓,要從制度和組織形式上全面發動黨員和群眾建立常態的監管考查機制,重在預防。由企業內黨組織牽頭定期形成對黨員干部的考查意見并歸檔,考查意見應主要以來自企業內普通黨員、群眾的評價和反映為主,本著不冤枉干部、不放過問題對待每一條意見和建議,以此作為黨員干部的任前組織考查的有效補充。
三、梳理“信仰”,緊扣時代脈搏
以往依靠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使廣大人民群眾在思想上一直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但隨著改革的深入,新形勢帶來許多新的問題,西方的或本土的、非法的和合法的、宗教或民間神靈的等各種信仰通過視覺、聽覺全方位對民眾意識形態進行轟炸宣傳,面臨嚴峻的形勢,堅守共產主義信仰領地,引導和梳理職工群眾信仰理念,是企業黨建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結合黨建工作現狀,要從基層黨支部黨建工作和發揮黨員模范作用的方式上進行改進,以更加地教育和引領廣大職工思想意識。一是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主動性和靈活性,“三會一課”對加強黨內教育、提高黨員素質的作用是經過歷史驗證的有效手段,但在多媒體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學習活動形式應更加高效和多樣化一些,在人力財力上加以支持指導,加強基層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二是適當改變對先進模范黨員的宣傳策略,多年來“舍小家顧大家”“大公無私”一直是籠罩在先進黨員身上最亮麗的光環,先進模范就是摒棄五情六欲、高大全的英雄人物,違背常情的過分宣傳只會引起群眾的逆反心理,導致民眾對先進遠觀而不愿親近,仰望而不愿跟隨。古人強調“修身齊家治天下”,新時期我們黨提出建設和諧社會,家庭和諧乃是基石,只有那些有血有肉,平凡中顯出偉大、偉大中透著至情的真性英雄,才符合時代特征和民眾心里希求,正所謂“小人物、大英雄”。
四、創新“機制”,永葆黨建活力
要保持企業黨建的生機和活力,必須適應新的形勢和任務的要求,推動企業黨建在創新中發展,在創新中完善,不斷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首先,在工作機制上創新。通過完善目標機制、決策機制、組織機制,建立黨建目標考核、工作管理等項制度,實現基層黨建工作目標與中心工作目標有機統一,明確黨組織的職責任務,優化黨建工作環境,激發黨建工作的動力。其次,在教育模式上創新。根據形勢的發展需要,針對黨員的思想和工作實際,開展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教育活動,改進傳統的教育模式,創造符合時代特點和黨員需求的教育內容和教育形式,把嚴肅的政治教育寓于生動的形式和多樣的載體中。第三,在服務功能上創新。做好“四個服務”,即服務基層。建立和實施聯系基層制度、工作調研制度,及時了解、掌握基層工作狀況,想基層所想,急基層所急,千方百計幫助基層解決困難,保證企業的發展戰略在基層貫徹落實;服務黨員。結合黨員的思想工作實際,為黨員提供學習教育的機會和實現價值的舞臺。利用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組織黨員培訓、評優創先等多種形式,為黨員提供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服務,達到啟發覺悟、提高素質、凝聚人心的目的;服務群眾。健全群眾利益表達和利益協調機制,拓寬新形勢下黨組織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的途徑和方法。如堅持三級談心制度,即領導班子成員之間、領導班子成員和分管單位的干部職工之間、黨員干部同群眾之間廣泛開展談心,使黨群、干群之間更融洽、和諧,黨組織更具戰斗力、凝聚力和影響力;服務中心。正確處理黨務工作與經濟工作的關系,找準結合點,把黨務工作融合于中心工作中,真正做到“思想上同心,目標上同向,任務上同擔”。
參考文獻
[1] 楊春權.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科學化研究.中共中央黨校,2011(04).
[2] 吳立鑫.論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創新.中共中央黨校,2010(05).
[3] 金環.淺議國有企業黨建工作中的創新精神.經營管理者, 2011(08).
作者簡介:
盧思勇,男,1959.2出生,江蘇省泗陽人,黨校研究生,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制度創新與社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