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衛忠 何福娟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在建設項目環評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就目前來看,當前仍存在諸多的不足,尤其在公眾參與方面尤為不足。因而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引入公眾參與機制就顯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基于此,筆者將本文命名為《公眾參與機制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的應用初探》。首先就公眾參與機制進行了概述;其次探討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公眾參與存在的不足;再次探討了公眾參與機制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的應用;最后對全文進行了小結。旨在與同行進行業務交流,以不斷提高公眾參與效率,為促進建設項目環評效果奠定堅實的基礎,助推我國環保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公眾參與機制;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應用
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應用公眾參與機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不僅能提高公眾參與效率,還能提高環評效果,助推環保事業的發展。但就目前來看,公眾參與還存在諸多不足,因而必須在這一過程中認真分析存在的不足,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提高公眾參與機制的應用效果。基于此,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就公眾參與機制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的應用做出以下幾點探討。
一、公眾參與機制的概述
鑒于公眾參與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的重要性,以下筆者別從公眾參與機制的定義方法以及法律基礎三個方面就公眾參與機制進行概述。
(一)定義
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公眾參與就是環評部門與項目建設方與公眾進行雙向交流,以達到被公眾認可的目的,且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對公眾的利益不會產生任何威脅或危害,從而實現社會、經濟以及環境三種效益的有機結合,也是對廣大公眾權益尊重的重要表現,對公眾環保意識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方法
環評工作中的高技術含量和高利益的沖突對環評工作的專業性質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并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充分考慮各方之間利益的均衡性。因而在公眾參與方法方面提高其創新能力,從而不斷提高公眾參與的效率。而就目前的公眾參與方法來看,主要的方式的社會調查和討論,其中,社會調查主要是以問卷、訪談、電話、信息的方式進行信息的搜集,而社會討論則是通過邀請專家進行咨詢和審查以及公眾聽證的方式來進行。
(三)法律基礎
雖然我國很多有關環評的法律法規中都涉及到了公眾參與的重要性,但是在公眾參與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方面仍存在諸多的不足,尤其在公眾參與的地位及其與公眾利益之間的均衡和參與成本以及參與的積極性方面都存在諸多的不足。由此可見,當前在法律基礎方面還較為薄弱,必須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二、探討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公眾參與存在的不足
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公眾參與離不開環評機構的支持,以下筆者分別從環評機構和公眾兩個方面探討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公眾參與存在的不足。
從環評機構方面來看,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缺乏宣教力度且宣教形式單一化,雖然在很多法律法規中嚴格規定了公眾參與環評的重要性、方式方法進行了明確的規定,但是由于宣教力度的缺乏,使得公眾對自己應該擁有上述權利毫不知情,也就談不上環評工作的參與,雖然一些公眾參與了環評工作,但也只是簡單的調查,由于形式的單一性使得群眾參與的積極性低下;二是公眾參與意見處理方面不夠完善,對于公眾的意見處理形式化、簡單化,很多時候意見的處理只是為了達到程序要求而進行的表面化處理,很多時候都只是聽取而不采納群眾提出的意見。
環評機構在公眾參與方面存在不足的同時公眾在參與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有的群眾對于建設項目是否存在危險以及是否采取相應的措施對是不聞不問,甚至干脆采取抵制的態度不允許在自家附近建設任何工程建設項目,使得很多工程難以順利有效的進行,還有的就是公眾在參與過程中缺乏主觀性,只要是上級領導認可的意見和想法一味的支持。
三、探討公眾參與機制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的應用
通過上述幾點分析,為了提高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公眾的參與度,充分考慮群眾的意見,并在環評工作中適當的采納群眾的權益,在著力提高群眾參與的知情權和參與權的同時提高環評工作效率,因而必須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應用公眾參與機制,那么應該如何應用呢?筆者結合而自身工作實踐,提出以下幾點應用措施。
(一)確保公眾參與始終貫穿整個環評全過程
作為環評機構,應在環評工作中充分征詢項目所在地公眾的意見,并就擬建的工程項目實況進行公示,并充分尊重公眾提出的各種意見,勇于接受公眾提出的各種批評和監督,妥善處理好環保與發展經濟二者間的關聯,并在整個環評工作中邀請公眾始終貫穿整個環評全過程,為公眾參與機制的應用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外,還應通過建立具有激勵和約束性質的獎勵機制,通過其對環保工作的貢獻給予相應的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從而更好地引導其參與到整個環評全程。
(二)加大宣教力度著力提高公眾的參與意識
公眾參與意識的培養需要較長的時間,且與公眾的文化素質、思想道德水平以及法制觀念等有著直接的關聯。因而作為環保人員應在日常工作中加大宣教力度,使其充分意識到公眾參與在環評工作中的重要性和解決當前環境問題的嚴重性與緊迫性,從而不斷提高公眾的參與意識。
(三)加信息大公開力度,確保信息公開的廣泛度和深度
作為環評機構應通過多種形式公開信息,以提高群眾參與的有效性,例如通過開展聽證會、開展環保問題專場討論會等方式著力提高信息的公開力度,引導廣大公眾更好的掌握環保信息,從而引導其主動積極的參與到環保工作中來。此外,還應通過新聞媒介著力提高宣教和信息公開力度,在確保信息公開的廣泛度和深度的同時助推公眾參與意識的進一步提升。
(四)科學、規范地處理公眾提出的意見
對公眾意見進行綜合全面的整理和分析,有針對性的吸取或采納公眾提出的合理的、有建議性的意見,研究和制定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并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對公眾意見所作的處理說明,不僅要報送環境影響評價審查組織,還應向公眾公開,以便公眾監督。
(五)環評文件審批機構應重視公眾參與真實性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建設方報送的公眾參與資料進行抽查核實,確保其真實可靠。公眾參與是環境影響評價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和程序。公眾參與是推進環境保護工作的巨大動力,公眾參與的廣度與深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地方環境保護的水平。《環境影響評價法》為保障公眾參與環評提供了法律依據,增加了環保審批的透明度,提高了決策的科學性、評價的有效性。
四、結束語
總之,就公眾參與機制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的應用進行探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而在環評工作中應著力提高高中參與水平,確保公眾參與始終貫穿整個環評全過程,加大宣教力度著力提高公眾的參與意識,加信息大公開力度,確保信息公開的廣泛度和深度,重視對公眾意見的處理,環評文件審批機構應重視公眾參與真實性,在提高公眾參與機制應用效果的同時,為助推我國環保事業的發展而不懈努力和奮斗。
參考文獻
[1]鄭春宏,沈林玲,陶書峰.環境影響評價中公眾參與的問題與對策[J].環境科學與管理,2006,(05).
[2]程子君,李志強.中國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不足及其原因探析[J].環境科學與管理,2009,(09).
[3]喻潤梅.淺議我國環境影響評價中的公眾參與存在的問題及完善辦法[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02).
[4]邵道萍.論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中公眾參與機制的完善[J].蘭州學刊,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