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顯功
帕里斯的裁判
文/黃顯功
筆者與藏書票的緣分始于其在圖書館的職業生涯,這使他較早地接觸和了解書間精靈的躍動。他對藏書票的收藏動機不是為了投資,而是將它視為一種文化載體,好讓自己在閱讀中的感悟得到藝術地發揮。
黃顯功說:“中國人見識過藏書票并非是20世紀30年代初的事,事實證明,在此之前,一些傳教士、西方學者和外交官就將貼在書籍中的藏書票帶到中國。有時候我在上海圖書館庫房里查閱資料,無意中就會翻到老舊的歐洲原版藏書票。”

三位女神與帕里斯(拉脫維亞)

女神們與帕里斯(立陶宛)
藏書票是源自15世紀德國的一種藏書擁有者的標志,它與中國傳統的藏書印是具有功能相同而形式不同的特點。藏書票通常采用版畫技法制作,也可稱藏書票為微型版畫,這種微型版畫被譽為“版畫珍珠”、“書中寶石”、“書上的蝴蝶”,不僅表現形式多樣,而且其豐富的內涵,現已成為世界各國人士所使用和收藏的一種藝術品。
西方的藏書票早期以實用為主,一般貼在圖書封里的扉頁上,其大小尺寸通常在10厘米見方左右。在19世紀中葉,藏書票成為人們搜集的對象,成為一種新的藏品。因為在這方寸之間,蘊含了西方的歷史、宗教、神話、文學等多姿多彩的文化大世界。
古希臘神話傳說是西方人的精神故鄉。那些映射著人類童真年代的古希臘人,他們普遍的社會價值觀念和生活態度中,特洛伊戰爭的故事是膾炙人口的經典,是人們喜聞樂見的藝術題材。這個題材曾被拍成電影《特洛伊》等多種藝術形式,在上海世博會上也出現過“特洛伊木馬”的巨大造型。歐洲的原版藏書票在反映這一主題時,主要以“帕里斯的裁判”來體現。
“帕里斯的裁判”中所涉及的人物是三位女神赫拉、雅典娜、阿佛洛狄忒和牧羊人帕里斯,藏書票的各種畫面以不同的視角巧妙布局,精心雕琢,為收藏者們展現了一幅幅遠古優美的畫面。故事源頭是從海仙涅柔斯的女兒忒提斯舉行婚禮時,邀請了奧林匹斯的眾神參加,唯獨沒有請鬧事女神厄里斯。因此,厄里斯心懷不滿地決心制造麻煩,她飛臨婚禮現場上空,投下一個上書“贈給最美麗的女神”的金蘋果,眾女神見此都欲占為己有,后經大家議決在赫拉、雅典娜和阿佛洛狄忒三位女神中選擇。

帕里斯的裁判

女神搶奪金蘋果(比利時)
后來,經宙斯建議,由赫耳墨斯帶領她們去找在山上放牧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作仲裁。三位神都以各種承諾力爭金蘋果。比利時達默用木刻刀夸張地刻畫了三位女神欲奪金蘋果的神態。當時,三位女神都竭盡其能地展現自己的美麗,以最美的姿態玉立于帕里斯面前。拉脫維亞女藝術家娜塔麗亞·瑟奈特索娃和立陶宛的馬里烏斯·柳卡拉的藏書票均細膩地描繪了她們優雅的身姿。最后,愛神阿佛洛狄忒向帕里斯許諾,只要將金蘋果給她,他將得到全世界最美麗的女人——希臘斯巴達王墨涅拉俄斯的王后海倫,并回去當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同意了。后來,帕里斯到達斯巴達后,與海倫相戀,一同私奔回到特洛伊,于是引發了斯巴達王動員國內武士,推舉他的哥哥邁錫尼王阿伽門農為統帥,興兵攻打特洛伊,以奪回妻子。
此戰歷經十年,以特洛伊人中了“木馬計” 而慘敗告終。烏克蘭的謝爾蓋·赫拉波維巧妙地把特洛伊之戰的起因金蘋果之禍與戰爭的終結者木馬相結合,在藏書票中高度概括了曠日持久、流矢紛飛的大戰。在西方,因此而形成了數個具有貶義的名詞典故。如“不和的金蘋果”(Apple of Discord)用以表示任何引起紛爭的事,挑起爭執的禍根;“特洛伊木馬”(Trojan Horse),專指一個詭計或會帶來禍患的隱憂;“希臘人的禮物”(a Greek gift),此處禮物指的是特洛伊木馬,意指圖謀害人的禮物,誰得到它,誰就會遭殃。
從“亞當夏娃”的蘋果惹禍到“特洛伊之戰”的紅顏戰場,我們從中真切地看到了古希臘人對美的熱愛與追求。這種社會人文精神反映在對人體自然形態美的高度崇尚。如法國哲學家丹納在《藝術哲學》中說:“希臘人竭力以美麗的人體為模范,結果竟奉為偶像:在地上頌之為英雄,在天上敬之如神明。”這種民族審美意識不僅貫穿在希臘神話和文學之中,許多情節洋溢著對人體美的率真追求,而且在社會生活中也是崇拜肉體的自然之美,如古希臘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的人們都是裸體進行比賽的。因此,我們不能以“紅顏禍水”來理解特洛伊之戰,海倫正是古希臘人塑造的人體形態美的典型。對交戰雙方而言,為了海倫,一方是興師動眾,跨海征伐,以致勞民傷財,客死他鄉;另一方是眾志成城,固守十年,造成城破國亡,生靈涂炭。這一切只是因為她的美麗。所以,從文學與藝術的角度來看,特洛伊戰將隨著荷馬的《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大史詩作品而永恒,其藝術作品的創作也將永無止境。
而從歷史角度來說,特洛伊戰的真實性自古以來都眾說紛紜。直到1868年8月14日,自幼熟讀荷馬史詩的德國考古學家什里曼來到小亞細亞的西南部——被土耳其人稱之為希薩利克的廢墟,他站在屋頂上,手里拿著《伊里亞特》,環顧四野,遙想當年,直到夜幕降臨,他堅定地說:“我確信,這兒即是古代特洛伊的所在。”經什里曼從19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的六次大規模發掘,認定了特洛伊的存在,此舉使他成為希臘史前歷史的拓荒者,使考古學真正成為一門新興的科學。后經多爾普費爾德的繼續發掘與研究,證實了特洛伊之戰的戰火遺存與紀年。但一百多年來,“信古”與“疑古”之爭仍未止息,這也許正是“金蘋果”閃耀的魅力吧。
編輯:沈海晨 map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