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要有能賺錢的機會,咱們就一定要抓住。”我8歲的女兒麗波正在給她同齡的表姐妹漢娜上課,小家伙表情一臉凝重,“否則遲早有一天咱倆都得睡到大街上。”
麗波似乎對錢有著特殊的興趣,發展到現在簡直可以用沉迷來形容。她看了電視廣告后,決定去開一個2000蘭特(南非貨幣單位,1 南非蘭特 = 0.1240 美元)的戶頭,做長線投資。她已經籌集了近2/3的款項,現在正天天為剩下的800蘭特著急。有天晚上她突然很興奮地跑到了我們的臥室,眼睛閃閃發亮地問:“媽媽,我能用谷歌搜出最快、最簡單的來錢方式嗎?”
這個小毛孩想出的致富招數往往讓我無言以對:她會把舊香水瓶里裝滿自來水,然后逢人便兜售她的優質香水;她主動承攬了爺爺周日的午餐,用些三明治之類的東西糊弄老人家。不敢想象她若整天泡在網上會學到些什么?我尷尬地笑著對她說:“你能不能想些別的掙錢方法呢?”
誰知麗波從那刻起就拿我這句話當令牌,認定這算得到了正式的官方認可,可以大張旗鼓地搜刮錢財了。那天晚上很晚她才睡覺,起草了一份苦差支付名錄,詳詳細細把每一項我讓她幫忙的事情都列在了上面。早晨,她正式向我宣布,以后每完成五項任務需支付給她10蘭特。第二天,她又給所有朋友都發了一份內容相同的郵件,主題就是請大家獻計獻策,為她掙錢指出條明路。
每隔一段時間,小家伙就會用計算器認真計算自己近來 “買賣”的利潤。所有到手的錢她都會入賬,每一分都存入她的小錫罐里去。一次,她跑來對正在看電視的丈夫說:“爸爸,你想看看我現在有多少錢了嗎?”我看丈夫的反應并不積極,覺得自己有必要把這話翻譯給他聽,“麗波的意思是你是否想膜拜一下她的錢匣子?一道體會下她數錢的那種樂趣。”
都是我生的孩子,麗波的弟弟跟姐姐就截然不同,手里但凡有一點零花錢就拿去買蘇打水什么的。而麗波直接無視弟弟吃零食的樣子,眼里只有她的那個錢罐。聽見有錢敲響罐子的聲音,比吃了什么好東西都能讓她開心。那天晚上給她掖好被子,我正準備轉身離去,她突然目光迷離地盯著窗戶,憧憬萬分地對我說:“媽媽,等到我快過生日的時候,如果有人問我需要什么禮物,你就告訴他們,什么都多余,只要給錢就可以了。”這孩子對錢都到了日思夜想的地步了!
一天漢娜的母親,也就是我的妹妹對我說:“你是不是該關注下這個問題了,你們家麗波到底是覺得錢這種東西很有趣呢,還是覺得錢能保障她的未來,她現在是不是處在一個極度缺乏安全感的環境里?”麗波除了錢,還是錢,對什么事情都打不起精神,小女孩喜歡的東西她統統覺得沒意思。
妹妹剛提到這事時我還沒怎么在意,家里從來都沒有短缺過麗波什么,我給孩子們的愛也絕不遜于其他母親。我想也許麗波只是小孩子一時興起,過一段時間就不會這樣了。但麗波對錢的癡迷卻很持久。也許我該跟麗波好好談談了,給她灌輸正確價值觀,告訴她一個人內心的強大才是最重要、最可寶貴的東西,錢財實乃身外之物,正如無論你多么有錢也不能確保一定不會染病。于是,吃晚飯的時候我假裝很隨意地感慨:“為什么有錢人總是覺得擁有很多錢就可以救他們的命,擁有很多錢才有安全感呢?”
麗波說:“我就很有錢,可是我不是那么想的啊。”
我舒了一口氣,看來她沒什么缺乏安全感之類的問題。但我還是想問清楚:“那為什么你那么喜歡掙錢呢?”
“我喜歡累積的過程。”小大人皺起了眉頭,做思考狀。想了一會兒對我說:“而且我喜歡跟人打交道,做交換的那個過程。最重要的是,我喜歡那種有很多錢很多錢的感覺,咱是有錢人!”
我想她的話也無可厚非吧,財務工作者和熱愛投資的那些人,他們也會把錢省下來拿去投資。他們對金錢比普通人更敏感,喜歡跟錢打交道,這也不能說明他們的品質有什么問題,也不能說明他們的靈魂里就只剩下了錢。
可還有一件事讓我想不明白,我問女兒:“那你為什么跟漢娜說,如果不幫你掙錢,她就要流落街頭了?”“你還不知道漢娜啊”,女兒邊說邊擺出一副老謀深算的樣子,“我不把后果說嚴重點行嗎?她什么事情都嘻嘻哈哈不上心,整天就知道玩。”
[譯自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