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美國政治學者弗蘭西斯·福山在其著作《歷史的終結》中自豪地宣布,自由民主戰勝了最頑固的敵人蘇聯,它已成為“人類政府的最后形式”。這位當時年僅37歲的日裔美國人的論斷引起世界的震動,也帶來了無數質疑。20多年來,不少媒體曾傳出福山變了的傳聞,還有人嘲諷他關于中國的論述自相矛盾。日前,在美國舊金山斯坦福大學附近的一家普通咖啡館,福山接受了《環球時報》記者的專訪。盡管他堅持認為自己的思想是在深化,所謂“變”只是“在原有基礎上再加一些東西,變得更復雜”而已,不過他也表示:“民主與經濟增長其實沒有太多關系。……從始至終,我的觀點都與美國本身沒有關系。……任何政治體制都會面臨下滑趨勢。”
美國十年來犯了兩大錯誤
環球時報:20多年前您提出“歷史的終結”而聞名世界,但現在許多事物都變了,尤其是最近兩三年。很多人認為您也修正了過去的“歷史終結論”的看法,是這樣的嗎?
福山:我并不這樣認為。我并沒有改變看待世界的理論基點。我只是對于一些特別的政治問題改變了自己的觀點。在我看來,美國近十年來犯了兩大錯誤:一是伊拉克戰爭,二是2008年發生的金融危機。兩者都是保守派思想引發的后果。政府的政策運行也并不是很理想,它沒有按照世界的邏輯思維去發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才和一些老朋友合作重新思考一些新問題。
在我看來,危機到來也許不能幫助我們尋求經濟政策上的自由,雖然存在一些政策上的差異。但我認為,國家的政策制定機制就應該自由民主,在對外市場經濟中也應當包含民主思想。這與我早期提出的“歷史終結點是民主自由的資本主義”并不相悖。
環球時報:從您的著作來看,23年前您發表了《歷史的終結》,但2007年您出版《國家構建》一書中,強調“強國家”的重要作用以及“弱國家”造成的后果,去年您又出版《政治諸秩序的起源》一書,重新疏理制度的多元化發展脈絡。您的理論思想看起來像是在進化嗎?
福山:不是這樣的。我只是更加意識到國家能力有多么的重要。這一點,可以從我書中有關發展中國家的論述中看出。類似非洲、南亞還有很多國家,他們的國家其實是沒有能力的,那里充滿了嚴重的腐敗。國家不會向人們提供服務。所以說,即使他們是民主國家,他們也沒有做到民主。所以,我現在才會去探索理解有關國家構建以及加強國家能力的方面。
其實我只是在原有基礎上再包含一些東西,使它成為更加復雜的想法。在最近新出的《政治諸秩序的起源》一書中,我提到政治體制應該包含三個要素:國家,針對所有人的統治規定以及對于一些體制的可解釋理論。在西方,相對國家的存在,我們著重強調統治規定還有體制的可解釋性。在我看來,真正成功的政治體制就應當包含以上三點,缺少這三點的國家不可能快速發展。
我沒料到中國經濟增長帶來的沖擊會那么廣泛
環球時報:去年在上海,您與中國學者張維為有一場激烈的辯論。在過去的20多年,您與很多國外學者爭論過,有能說服您的觀點或理論嗎?
福山:那場辯論只是一些有關政治問題的爭論,它并沒有改變我的想法。過去20年,有兩個事物的發展對我最初所提理論形成了挑戰:一是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另一個就是中國崛起。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對我的理論并沒有造成很嚴重的影響。畢竟,它不會過多影響社會進化,很少有人愿意生活在那樣的社會中。另一個事物就是中國經濟成功的持久性。我沒料到經濟增長帶來的沖擊會那么廣泛。就經濟體制而言,它真的很有影響力。伊斯蘭國家不可能成功發展得像中國那么迅速。它得掌握科學、心理學以及重要技術才行。然而,中國做到了這一點。就理論而言,這在某種程度上的確給我的理論帶來了挑戰。然而, 正如我和張教授所辯論的,中國這樣的發展最終會引發一些問題,它必須要有所改進。在我看來,中國需要基本上的自由。如果中國不能變得更加開放,提供更多的經濟準許權、言論自由,那么它將很難繼續發展下去。自由、民主對于市場經濟的影響力是不容忽視的。
環球時報:但去年您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文章說“美國民主沒什么好教給中國”。
福山:我必須解釋一下,文章的標題并非是我所想要表達的意思。那是他們編輯添加的文章標題。我是不會給出這樣的題目的。它夸大了我的實際想法。前幾周法新社采訪后稱我說‘中國崩潰’?我不知道他們是怎么翻譯的。我不認為中國會崩潰。我只是覺得中國在治理方面存在一些嚴重問題。就政治選舉而言,我認為它沒有健全完善的選舉制度。中國很多專家也在感嘆,如果不能很好處理人民大眾的反饋意見,其良好的市場發展形勢不可能持續下去。中國領導人正面臨著挑戰。我認為,這樣的政治體制很難持續保證經濟發展。
環球時報:您怎么看中國的民主?
福山:相比很多國家,中國更能滿足人民的需求。但在我看來,民主是有治理過程的,它得包含選舉,人們擁有組織自由。中國尚沒有這些東西。
中國和美國,誰更有潛力領導世界?
環球時報:民粹潮沖擊世界,中國莫隨波逐流
美報告誣中國是“網絡最大威脅”
任何政治體制都會面臨下滑趨勢
環球時報:中國的經濟崛起是否會影響美國在全球的霸權?
福山:中國經濟將會大展拳腳。很多經濟學人也預測在接下來的20年里,它還會飛速發展。然而,我對中國能否追上美國人均收入持懷疑態度。那真的很難說。但確定的是,中國經濟一定會快速發展。
環球時報:您的所有著作中都沒有提及經濟與民主的關系。經濟、社會發展與民主到底是什么關系?
福山:美國經濟的興衰與民主本身并沒有聯系。我在最近的著作中聲明,任何政治體制都會面臨下滑趨勢。之所以下滑,最有可能是因為人們使用權利來增加其在體制中所享受的福利。
環球時報:那么,在您看來,自由民主與美國體制是兩回事?
福山:從始至終,我的觀點都與美國本身沒有關系。請注意,我提出的想法是有關政治體制,而非經濟體制。在追求民主的過程中,當美國看上去發展得不錯,它充當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目前的美國并不是很樂觀。在民主方面,它還擁有很強的聲望,但民主本身并不是建立在美國成功的基礎上,它是建立在民主思想上的。
環球時報:過去的歷史上,很多國家都試圖復制美國的民主制度,但它們當中大部分以失敗告終,比如阿富汗、菲律賓等等。您對此如何看?
福山:的確。國家成功建立民主后,對于其發展也可能不會帶來有益的一面。事情的確如此!在我看來發展中國家要面臨發展中的很多問題。我并不看重這20年來國家是如何處理問題的。
實際上,阿富汗屬于特例。阿富汗從來都不是現代性國家。在使阿富汗成為現代國家的過程中,誰都沒有成功:英國沒有,蘇聯也沒有。
全球化并非都是積極的
環球時報: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化看上去似乎停止了,或是有點像休眠。您怎么看全球化的未來?
福山:我認為不存在什么選擇。實際上,目前的中國不用擔心全球化是否會消失,然而印度卻要為此擔心。我認為,想要達到全球化,國家就應當相當開放才行。我們應意識到,全球化中的一切并非都是積極的。
環球時報:最近這幾年,社交媒體給全世界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您曾研究過技術對世界的影響,您是如何看待社交媒體的?
福山:我覺得,這挺復雜的。總的來說,這并不僅僅是社交媒體而是信息化的探討。事實上,信息變得更加廉價、簡化,更容易獲得。對于民主而言,這是有益的,因為信息就是力量。不應當通過更加激烈的爭論去控制人們。總的來說,社交媒體是好的,但并不是一切都是好的。它也存在一些欠缺的意識結果。國家無法再知道人們在關注什么,并對其進行管理。在我看來,特別是對政體內部而言,社交媒體正在威脅著他們的地位,因為媒體為人們提供了組織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平臺。
環球時報:在美國、歐洲有不少學者在反思,社交媒體是不是讓國家管理變得越來越困難了。
福山:如果社會一開始就是民主的,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因為人們更愿意以現在這樣的方式去被管理。事實上,你控制不了人們的言論。那并不是件壞事。我認為,這對中國而言,也是件好事。▲(本報赴美國特派記者 王文)
日本“藏起來的”經濟實力不容小看
日媒遺憾中日首腦未“偶遇”
糯康等判死刑彰顯“雖遠必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