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代安娜 王慧
北京瑞馳拓維科技有限公司:“神話”是這樣煉成的
——訪北京瑞馳拓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馮平倉
文/代安娜 王慧
超細研磨設備與技術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化妝品、疫苗、涂料等等生活和生產用品,都必須用專業的超細研磨設備將原材料磨成極小粒子甚至磨破細胞壁才能獲得其有效成分,這些產品的質量直接取決于研磨設備。可以說如果沒有超細研磨,我們的生活將不堪設想。而北京瑞馳拓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馳拓維)就是超細研磨設備研發領域中的佼佼者,其發展歷程充滿了傳奇色彩。
很多人將瑞馳拓維的發展稱為超細研磨領域的“神話”、“傳奇”,這兩個感情色彩非常濃厚的詞語中,飽含著人們在看瑞馳拓維時的復雜感受:驚訝、欽佩、贊嘆、難以置信。的確,它只用了短短4年時間,就從一個起初只有5名員工、4輛自行車的小公司一躍成為年銷售額達6500萬元的業內翹楚——目前排名全國第一、世界第三,國內超細研磨設備發展領域的“領頭羊”,世界碳化硅、碳化硼等特殊陶瓷研磨介質的唯一生產商。這樣的成績,不得不讓人們發出那樣的感嘆。
瑞馳拓維的發展歷程吸引著很多人,包括英國BBC和德國媒體在內的許多國內外媒體都曾做過專門報道。我們同樣渴望揭開這個在自主創新領域做出了傲人成績的科技公司的神秘面紗。為此,本刊采訪了北京瑞馳拓維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馮平倉,希望弄明白:瑞馳拓維的“神話”究竟是怎樣煉成的?
記者:在回國創辦瑞馳拓維之前,您曾經在德國和日本學習、工作過,在那期間您就已經擁有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這些經歷和研究成果對于您回國創辦公司有哪些影響?
馮平倉:從出國的第一天起,我就沒有打算定居國外,也沒有像大多數留學生一樣千方百計申請國外護照。只是因為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識和關鍵技術太多,所以我才在國外停留了20年。
研究成果和專利技術僅僅是理論性知識,距轉換成產品并產生經濟效益還差十萬八千里。為了掌握德國和日本等國家超細研磨設備設計、制造的核心技術及技巧,我在德國獲得博士學位后應聘去日本細川公司,擔任氣流磨研發負責人,后又去德國耐馳公司和帕爾曼公司從事研發、銷售18年,積累了比較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實施工程項目的親身體驗,這為回國后高起點創辦高技術含量企業奠定了基礎。
有人問我們在中國做超細研磨設備才4年,如何就成為了國內第一、世界第三?他們卻不知道,我們為此已經準備了20多年。
記者:您創辦瑞馳拓維的背景是怎樣的?當時國內市場上的超細研磨設備存在著哪些缺點和不足?
馮平倉:2003年,我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匯隆森科技孵化園創辦了北京瑞馳拓維科技有限公司,專門生產研磨介質。
當時納米技術已經進入人們日常生活的諸多領域,國內外用于生產納米微米新材料的超細研磨設備,基本都被德國、瑞士、日本和美國公司壟斷。但是,很多進口設備經過多年運行,逐步暴露出原設計參數不合理、材料選擇不合適、維修服務及備件供應跟不上等“水土不服”的問題,國外公司對已成型設備改進非常難。
當時國內超細研磨設備在加工超細、超硬、超純物料時主要碰到三個技術難題:
第一:磨不細。磨不細是傳統超細研磨設備最難解決的問題之一。因為在介質研磨設備中,要將物料破碎到更細,必須使用更小的研磨介質,而小尺寸介質的質量也小,要提高介質的動能,只有增大其運動速度,由于受漿料阻尼及介質加速距離小的限制,介質很難在密閉容器中獲得大的運動速度。
第二:分不離。分不離是傳統超細研磨設備遇到的又一個難題。一般所研磨產品最終平均細度約為所用介質尺寸的1/1000,假如研磨產品細度為100nm,應該使用介質的尺寸為0.1mm,如此小尺寸的介質與納米物料的機械分離(通過縫隙網)是十分困難的。
第三:純度不夠。在某些特定情況下,純度是判斷產品質量是否合格的唯一指標;否則,即使細度達到了介質與物料也分離了,但被污染了的物料也成了廢品。
而國產大部分低端研磨設備,都是中國南方一些鄉鎮農民企業家測繪仿制國外廠家的,形像神不像,售價比鋼材稍高點,可以說屬于垃圾產品。這就是國外廠家為什么一直暴利銷售的原因——沒有競爭對手啊!

北京瑞馳拓維公司董事長馮平倉
記者:瑞馳拓維針對當時國內市場上的超細研磨設備存在的這些問題,做了哪些改進?生產出了怎樣的研磨設備?
馮平倉:我們吸取了一些經驗教訓,根據國內的使用情況對設備做了優化設計,使之更加適合國情。針對當時國內市場上超細研磨設備存在的三個技術難題,我們大膽提出三個解決方案:高能量密度破碎原理、專利介質分離系統、同質特殊耐磨材料。新開發的超細研磨設備基本避免了進口設備存在的缺陷,在材質選擇、介質分離系統等方面都優于進口設備,且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目前瑞馳拓維有研磨設備和研磨介質兩大系列產品。研磨設備主要包括臥盤式研磨設備HDM系列,主要用于鈦白粉、化纖消化劑、陶瓷原料、金屬及非金屬礦等領域,生產效率高,無金屬的污染;凸盤式HTM系列,主要用于超細、超硬、超純物料生產,如鈦酸鋇、氧化鋁、氧化鋯等砂磨機;鈉米渦輪離心研磨設備HZM系列,主要用于噴繪油墨、芯片拋光液、磁性材料、汽車涂料、顏料,Mini-Easy實驗室系列設備。研磨介質主要有氧化鋯、硅酸鋯、碳化硅、碳化硼四種。
另外,我們的介質分離系統DTS以及特殊高分子耐磨材料,也處于世界領先水平。與國外設備相比,我們公司的研磨設備具有先進的破碎原理、受專利保護的介質分離系統以及精挑細選的優質材料。產品性價比高,運行可靠;服務及時,一切為客戶著想,這些都是我們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優勢。
記者:創辦瑞馳拓維的時候,您有沒有在心中定一個目標?希望自己做出的研磨設備是怎樣的?

馮平倉(前排左三)及其員工與待發貨設備在一起

馮平倉(右二)接受BBC采訪

瑞馳拓維設備現場調試與人員培訓
馮平倉:我們的目標是:把設備當藝術品做。因為國外對中國產品的總體印象是質次價廉,而國內對國外產品的看法是質優價高。我們要糾正這一“傳統觀點”,為國內外客戶提供質優價廉、性價比高的產品,任何客戶購買了我們的產品如果不滿意可以退貨退款。質次的產品靠打低價格戰是生存不下去的,因此我們堅持要將產品做成質優價廉的“藝術品”,而藝術品是人們用于收藏的,我們很多新客戶就是老客戶介紹的。
任何一個公司生存的前提都是開發的產品市場定位準確、質量過關,售后服務及時有效。因此,北京瑞馳拓維公司產品的定位是:開發技術含量高,性價比高,滿足客戶不同需求。
記者:瑞馳拓維從研發出第一臺超細研磨設備到如今成為業內翹楚,一共花了多長時間?當時國外的研磨設備可以說是市場上的主力,而有人愿意購買一個“新手”生產的設備,您認為都有哪些原因?
馮平倉:好產品客戶一眼就看出來了,不需要打著洋品牌忽悠客戶。我們從2008年開發出第一臺設備到今天主導中國高端超細研磨市場大概用了4年時間。第一臺設備成功用于四川龍蟒鈦白公司后3年,龍蟒公司已經購買我們約20臺大型研磨設備用于鈦白粉生產,龍蟒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鈦白生產企業。
如今,我們公司在美國、韓國已經有代理,正考慮在印度建立辦事處。隨著中國市場的逐步飽和,印度將是我們的潛在市場,2009年設備走出國門出口印度,如今印度化纖企業使用的研磨設備基本由我們公司壟斷,基本將德國和瑞士公司產品擠出印度。
而且,我們公司目標就是打破國外價格壟斷。我們開發的超細研磨設備定位是:國家急需、技術領先、價格優惠、打破壟斷;主攻“三超”(超細、超硬、超純)物料加工,如化纖新材料、先進陶瓷、微電子、LED新光源、噴繪油墨鈦白粉顏料、軍工產品、細胞破碎及疫苗制備等行業。我們每開發成功一種研磨設備,都會迫使國外同類產品大幅降價,如德國LME1000K設備,此前在國內每臺400多萬元,在我們公司HDM1000設備推向市場后,德國設備價格降至170萬元以下。
記者:這中間也遇到了很多困難吧?
馮平倉:是,做公司難,做一個有技術含量的企業更難。
公司創立3年后,也就是2005年,國內市場惡性競爭導致研磨介質售價大幅下降,公司第一次出現生存危機。無奈之際,我同時給三家德國公司打工代理產品,掙錢給瑞馳公司員工發工資。當時我們公司僅有7名員工,4輛自行車。
2007年底,我們剛建立了自己的設備生產車間,就遇到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機,公司半年沒有簽訂一個合同不說,而且已經售出的設備還因工程下馬而退貨,真是屋漏偏遇連陰雨。
但是,在經過了最初的艱難和陰霾之后,2008年,我們終于迎來了公司發展的轉折。2008年下半年,我國經濟情況有所好轉,我們研制的第一臺超細研磨設備售出并得到了用戶高度認可,而售價僅為國外設備的30%。從此,公司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每年保持100%的增長率,特別是2011年,比2010年增長200%以上。
2012年大家認為是危機年,可是我們前兩個月(包括春節放假)銷售額比去年半年還多,估計今年又是飛速發展的一年!
記者:目前瑞馳拓維發展非常順利也非常迅速,在您看來,有哪些優點需要繼續保持并發揚光大?
馮平倉:全球化技術革命將會徹底改變世界的政治和經濟格局,每一次技術進步都會使一些因循守舊的公司死亡,也會催生一些高科技小公司瘋狂增長。如蘋果手機對柯達和諾基亞的沖擊前所未有。國外公司開發一個新興產品一般需要2年半,而我們只需要6個月時間;國外公司設備交貨期6個月,我們只需4周,可以為客戶贏得5個月賺錢機會。
我們保證設備出現故障情況下24小時內到現場處理,而國外公司需要幾周時間辦簽證。
而且,我們可以提供國內高壓和低壓驅動的研磨設備,也可滿足印度美標的特殊研磨設備,如今我們已通過歐盟CE認證,設備出口到了土耳其等歐洲國家。
記者:走過這樣的創新與發展之路,您對創新一定有自己的體會。那么您對自主創新是怎樣理解的?
馮平倉:走別樣的路,讓對手無路可走!我們是被國外大公司逼到無路可走時才“亮劍”的。中國人常說“兩強相遇勇者勝”,其實光有勇還不夠,兩勇相遇智者勝!我們學習國外的先進知識,但不能照抄人家的東西侵犯知識產權,否則設備無法走出國門。我在德國有4項個人發明專利,4項職務發明專利,在國內我們也申請了專利保護。
任何專利和設計都可能有缺陷,必須根據客戶使用情況,更好地聆聽客戶的意見,不斷改進才能接近完美。這就是我們為什么提出“把設備當藝術品來做”這個口號。核心技術買不來,國外也不會輕易讓我們掌握,技術創新不是消化仿制,而是原始創新,做世界一流產品,打造自己的品牌。
記者:目前,瑞馳拓維有怎樣的發展規劃?
馮平倉:如今,德國、美國及瑞士公司由于產品價格高、售后服務差等原因,已逐步退出中國高端市場。我們生產的超細研磨設備已經占有國內外化纖市場90%,國內鈦白粉領域95%以上。瑞馳拓維目前位居全國第一,躍入世界前三的行列,并且成為世界碳化硅、碳化硼等特殊陶瓷研磨介質的唯一生產商。
由于公司的飛速發展,我們公司5年搬家3次,今年計劃引入外來資金實行股份制,在北京外圍租地蓋10000平米標準鋼結構廠房,擴大生產能力和研發力量。對于北京瑞馳拓維公司來說,走向世界、與狼共舞成為既定事實。
今后,瑞馳拓維將在進一步擴大中國超細研磨市場的同時,大舉向海外進軍,以獲取更大的全球超細研磨市場分額。
做世界第一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我們追求的是成為一個技術含量高、具有自己特點的整套設備生產廠家。我們將急國家之所急,開發國外一直對中國封鎖禁止向中國出口的、用于有色金屬和黑色金屬浮選前的超大型超細研磨設備。

瑞馳拓維出口印度設備

瑞馳拓維大興設備生產車間

瑞馳拓維待發貨系列研磨設備
有人說“命運之神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別人眼中的“奇跡”、“神話”,對于當事人來說,那是艱難地邁過一道道坎、一次次跌倒又重新站起來之后,才迎來的光明和希望。我們眼中瑞馳拓維創造出的“神話”,也是馮平倉和他的員工用汗水和智慧澆灌出來的,是一步一步踏踏實實走出來的發展與進步之路。如今,瑞馳拓維終于昂首站在了超細研磨設備研發領域的最前端,積極擴大國內市場,并準備以昂揚的姿態走向世界,在更大的舞臺上創造新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