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燕 湯旭磊 傅松波 楊 芳 高 林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內分泌科,甘肅 蘭州 730000)
2型糖尿病(T2DM)患者存在Th1/Th2細胞失衡〔1〕,研究發現胰島素(Ins)治療可能調節Th淋巴細胞的功能〔2〕。本研究擬通過測定Ins治療前后T2DM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中的Th1、Th2細胞及其 Th1/Th2比值,探討 T淋巴細胞亞群與T2DM發病的關系以及Ins對新發T2DM患者的Th1/Th2平衡的免疫調節作用。
1.1 研究對象 正常對照組:20例,男12例,女8例,健康體檢者,年齡(50.5±6.0)歲,漢族,無糖尿病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組:新診斷的T2DM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系本院內分泌科住院患者,年齡(52.9±9.7)歲,44~78歲。入組患者均無糖尿病急慢性并發癥,也無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腫瘤等。
1.2 試劑與儀器 PERCP標記的抗CD4單抗,PE標記的抗IL-4單抗,PITC標記的抗IFN-γ單抗,均為鼠抗人。FITC和PE,PERCP標記的鼠IgG1同型對照免疫球蛋白,佛波醇乙酯(PMA),離子霉素(Ionomycin),布雷菲德菌素 A(BFA)和Fix&Perm破膜劑均購自美國 Caltag公司。高敏 C反應蛋白(hs-CRP)試劑盒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胰島素(Ins)試劑盒天津九鼎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流式細胞儀為美國Coulter公司EPICS-XL型。
1.3 方法
1.3.1 試驗設計 對符合條件的30例患者,入組時及治療12 w后查HbA1c、Th1、Th2空腹及 OGTT2h血糖、空腹及 OGTT 2 h胰島素,血清hs-CRP,并記錄體重變化。試驗期間,盡量使空腹血糖小于7.0 mmol/L、餐后2h血糖小于10 mmol/L為滿意,根據血糖調整Ins用量。
1.3.2 Th1/Th2流式細胞術檢測 肝素抗凝血5 ml,淋巴細胞分離液分離單核細胞,將細胞數調整至1×106/ml,將細胞懸液加入24孔細胞培養板中,加入刺激劑PMA(20 ng/ml),離子霉素(1 μg/ml)和蛋白質轉運抑制劑BFA(2 μg/ml)以阻止細胞因子向細胞外分泌。37℃,5%CO2環境下培養5 h,對細胞表面抗原進行染色,加入破膜劑進行固定-破膜打孔以利于細胞因子單抗進入細胞,進行細胞內細胞因子染色,每管加入10 μl INF-γ單抗和IL-4單抗,以相應的同種型對照IgG單抗作對照染色,應用流式細胞儀對分泌INF-γ的CD4+細胞Th1和分泌IL-4的CD4+細胞Th2進行檢測。
1.3.3 血清hs-CRP的測定 取晨起空腹靜脈血2 ml,用ELISA測定。單位為ng/ml。正常參考值為254~16 104 ng/ml。
1.3.4 血糖、胰島素及相關指標的測定 空腹10 h取晨血5 ml測定空腹血糖(FBG,葡萄糖氧化酶法)、空腹血清胰島素(FINS、放射免疫法)、Homa B胰島素分泌指數=20×空腹胰島素/(空腹血糖-3.5)是評價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的一個指標,胰島素敏感性指數(ISI)=ln〔1/空腹血糖(mmol/L)×空腹胰島素(mU/L)〕是評價胰島素抵抗的一個指標。糖化血紅蛋白(HbA1c),免疫分析法,德國Bayer公司DC2000型HbA1c檢測儀及檢測試劑盒。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8.0統計軟件包。正態資料以s表示,偏態資料經對數轉換后按正態資料數據處理,組間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再以SNK行組間兩兩比較。相關分析用直線相關。
2.1 各組臨床資料比較 T2DM患者Ins治療前的Th1百分比,Th1/Th2比值較正常對照組明顯下降(P<0.05),Th2與正常對照組無明顯差異,血清hs-CRP濃度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P<0.01),Homa B較正常組顯著下降(P<0.01)。T2DM患者Ins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Th1細胞百分比顯著性升高(P<0.05),Th2細胞百分比下降,但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后Th1/Th2比值相比差異有顯著性(P<0.05)。Homa B較治療前顯著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C反應蛋白較治療前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Th1、Th2細胞百分比、Th1/Th2比值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見表1。
表1 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前后與正常人臨床及實驗室資料比較(s)

表1 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前后與正常人臨床及實驗室資料比較(s)
與正常對照組比較:1)P <0.05,2)P <0.01;與治療前比較:3)P <0.05,4)P <0.01
Homa B ISI T2DM治療前 24.02±0.70 10.93±0.702) 1.99±0.281) 2.82±0.35 0.76±0.062) 9.70±1.011) 33 281±1 1682) 25.8±7.92)組別 BMI(kg/m2)FBG(mmol/L)Th1(%)Th2(%)Th1/Th2 HbA1c(%)hs-CRP(ng/ml)-2.73±0.27 T2DM治療后 24.62±0.43 6.54±0.824)2.89±0.313)2.23±0.27 1.35±0.083)6.21±0.833)16 564±1 0453)69.8±11.44)-2.56±0.22正常對照組 23.32±0.57 5.00±0.26 3.28±0.21 2.45±0.22 1.45±0.12 5.00±0.74 10 073±1 177 86.3±17.1 -2.22±0.14
2.2 T2DM患者外周血Th1/Th2淋巴細胞及血清hs-CRP水平與ISI相關性 T2DM患者外周血Th1淋巴細胞值與HbA1c具有明顯的相關性(r=-0.68,P<0.01),患者Th2及Th1/Th2與HbA1c之間無相關性(P>0.05)。Th2淋巴細胞值與Homa B具有明顯的相關性(r=-0.54,P<0.01)。T2DM患者血清hs-CRP水平與ISI呈顯著負相關(r=-0.38,P<0.01)。
研究認為T2DM可能是炎癥因子介導的免疫炎癥反應,炎癥因子導致了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功能受損及產生胰島素抵抗〔3,4〕。CD4+T輔助細胞(Th)是構成機體免疫系統的一種主要細胞,Th1細胞主要負責細胞免疫應答、遲發性超敏反應(炎癥反應)、Th2細胞與體液免疫有關。生理條件下,機體的Th1細胞和Th2細胞處于相對平衡狀態,在疾病狀態下,這種平衡被打破,Th1,Th2細胞所致不同優勢免疫應答與疾病的發生,發展,預后有關。近來Th1/Th2細胞與糖尿病的關系日益受到關注,Katz等〔5〕認為Th1細胞有可能促進1型糖尿病的發生,而Th2細胞對1型糖尿病有保護作用,Th1/Th2細胞的失衡在1型糖尿病的發生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發現與1型糖尿病不同,新診斷的T2DM患者Th1細胞百分比降低,而Th2細胞百分比升高,Th1/Th2比值明顯下降,提示T2DM是一種Th2占優勢的疾病。本研究還發現,T2DM患者Th1值與糖化血紅蛋白呈負相關,Th2淋巴細胞值與Homa B具有明顯的負相關,提示Th1細胞劣勢所致的細胞免疫缺陷可能引起了高血糖的發生,Th2淋巴細胞的升高導致了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的下降。雖然Th2與正常人比無差異,但Th1細胞亞群的改變導致了Th2亞群的變化,Th2型細胞因子促進B細胞活化,而產生過量IgG,也可促進殺傷性T淋巴細胞克隆的過度激活,該作用與其他細胞因子和效應分子產生的細胞毒作用結合,可以引起胰島β細胞死亡〔6〕,Th2細胞因子可能也通過體液免疫途徑參與了T2DM患者的發病。
近來研究顯示,在T2DM的早期給予胰島素短期強化治療,可以帶來長期改善血糖控制的作用,可以使患者及時回到T2DM自然病程的早期階段〔7〕。Ins是一種廣泛調節細胞功能的激素,體外研究發現,低濃度的Ins可抑制Th2類細胞因子分泌而增加Th1類細胞因子分泌,能通過調節淋巴細胞分泌Th1/Th2細胞因子的作用而影響免疫系統功能〔8〕研究發現Ins除了使1型糖尿病胰島β細胞得到充分休息外,還可能調節T淋巴細胞Th2亞群,恢復Th1/Th2之間的平衡,胰島素可促進Th2功能,抑制Th1細胞殺傷能力,減少對胰島β細胞的免疫殺傷〔9〕。研究發現,胰島素能誘導NOD小鼠抗原特異性調節T細胞產生,通過分泌IL-4,IL-10,TGF-β在胰島內抑制Th1型細胞及其他效應細胞,使IFN-γ表達顯著下調,從而保護胰島免受破壞,分泌胰島素維持正常血糖〔10〕。
本研究發現胰島素治療后T2DMTh1升高,Th2降低,從而使Th亞群平衡向Th1方向漂移。減輕了炎癥反應,改善了胰島β細胞的分泌功能。本文發現,T2DM患者外周血中Th1、Th2水平與上述1型糖尿病患者結果呈現相反的情形,Th1細胞表現下降趨勢,Th2細胞表現上升趨勢。提示不同類型的糖尿病,Th細胞亞群表現不同的細胞優勢,這一結論尚需后續的大量研究進一步探討。故目前尚不能簡單認為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Th1細胞一定有益,而Th2細胞一定有害,而應從Th1/Th2失衡方面去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
1 吳曉燕,湯旭磊,高 林.2型糖尿病免疫炎癥的初步探討〔J〕.中國免疫學雜志,2007;23(10):944-6.
2 The EURODIAB Substudy 2 Study Group1.Decreased prevalence of atopic diseases in children with diabetes〔J〕.J Pediatr,2000;137:470-4.
3 邱明才.糖尿病的多器官免疫損傷〔J〕.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2006;26(3):215-6.
4 Fsta A,Agostno RD,Howeard G,et al.Chronic subclinical inflammation as part of the insulin resistance syndrome〔J〕.Circulation,2001;102(1):42-7.
5 Katz JD,Benoist C,Mathis D.T helper cell subsets in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J〕.Science,1995;268(5214):1185-8.
6 John A,Colwell MD.Inflammation and diabetic vascular complications〔J〕.Diabetes Care,1999;22(12):1927-8.
7 祝 方,紀立農,韓學堯,等.短期胰島素強化治療誘導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長期良好控制的臨床試驗〔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3;11(1):5-9.
8 Glasdone P,Nepom GT.The prevention of IDDM.Injecting insulin into the cytokine network〔J〕.Diabetes,1995;44:859-62.
9 高 云,何權瀛,馬艷良.胰島素對體外培養人淋巴細胞生成Thl/Th2因子平衡的調節作用〔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7;15(2):107-8.
10 Leng Q,Bentwich Z.Beyond self and nonself:fuzzy recognition of the immune system〔J〕.Scand J Immunol,2002;56(2):2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