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成菊 周 丹
(黑河學院 國際教育交流合作中心,黑龍江 黑河 164300)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事業的進步,中外合作辦學為我國教育事業的進步和培養更優秀的人才提供了契機。由于中俄合作關系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中俄合作領域不斷擴大,我國需要大量的能夠掌握俄語并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俄羅斯的高等教育有著教學質量高而收費較低的優勢。在中國與俄羅斯的教育交流中,中俄高校合作培養學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為我國培養復合型俄語人才提供了許多有利條件。
近年來的辦學實踐充分證明了中俄聯合辦學的優勢:其一,俄羅斯高水平的高等教育已被世界所公認;其二,俄羅斯某些高科技領域的教育與發展走在了世界前列;其三,中俄友好關系的進一步發展,各項合作協議的簽署促進了雙方的合作;其四,我國高等教育與俄羅斯高校之間的合作已初具規模;其五,我國高校與俄羅斯高校課程設置與學分相互認定得到了雙方的認可,所有的這些優勢為中俄教育繼續合作和發展的提供了有力條件[1]。特別是2012年普京成功就任新一屆的俄羅斯總統,推進了兩國的合作和發展,中俄合作辦學有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我國高校在中俄合作辦學領域已經開展得有聲有色。不同形式的辦學模式,多種類的專業合作有效地實現了我國培養“復合型人才”的教育目標。在中俄聯合培養學生的框架下,“赴俄留學培訓基地”作為一個專門的赴俄留學語言培訓機構,肩負著培養學生俄語技能、發展其言語交際能力的任務。務求在課程設置、教學質量及教學特色上下工夫,建立獨特的教學模式和課程,有效培養赴俄留學學生的俄語實踐能力。
基礎階段是學生語音、語調初步定型的階段,應從一開始就重視語音、語調的訓練并貫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在語法教學中要注意使學生能在言語中熟練運用所學的語法知識,特別是形態變化規則。基礎階段所學的單詞是俄語詞匯中最常用的核心部分,必須使學生正確理解這些詞的基本意義并熟練掌握其用法。語音、語法和詞匯的單項訓練必須與綜合訓練相結合,并以綜合訓練為主。
語言是交際工具。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以口頭和書面的方式進行交際的能力。基礎階段教學應充分貫徹交際性原則,重視培養學生的言語交際能力。培養交際能力要求把語言訓練與使用語言的情景密切結合起來,使教學活動盡量符合交際需要。語篇能力是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學中不僅要重視以句子為單位的訓練,還要逐步培養、發展語篇交際能力。
基礎階段的言語訓練要做到聽、說、讀、寫全面發展。聽和說的訓練應占突出位置。課堂上應使學生有盡量多的聽說實踐,養成說俄語的習慣,逐步提高言語質量。同時也要重視讀和寫的訓練,教會精讀和泛讀的方法,培養閱讀習慣,逐步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速度,使閱讀能成為學生吸收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進行嚴格的書寫和拼寫訓練,逐步提高筆頭表達思想的能力。聽說讀寫的能力是相互訓練、全面發展,要正確處理口語與筆語、理解與表達、準確與熟練的關系。
語言與民族文化有著極為密切聯系。學習外語,不僅是掌握外語本身的過程,也是接觸、了解另一種民族文化的過程。要恰當地使用語言進行交際,必須對所學語言國家及語言文化有所了解。因此,在俄語教學過程中應結合語言教學傳授一定的俄羅斯國情和文化,使學生正確運用帶有俄羅斯文化特色的詞語,更好地完成交際目的。
在整個基礎階段教學中必須重視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其獨立學習的能力。要提倡啟發式教學法,重視研究學生的心理因素和差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因材施教,鼓勵學生吸取知識、運用所學知識交際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指導學生逐步掌握學習外語的客觀規律和有效方法。
學以致用是教學的主要目標。由于我們的學生面臨赴俄學習,必須在語言上能夠達到赴俄繼續學習的要求。等級測試是赴俄學習的必須通過的門檻,學生必須面對測試的挑戰,我們的教學目標又增加了“應試”這一主題。
為了有效設置零起點學生俄語課程,達到教育教學目標,正確輔導學生能夠順利通過俄語等級測試,做好中俄聯合培養學生工作,我們對俄羅斯俄語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計劃進行了分析,從而科學地制定出對應的課程和教學計劃,做好國內和國外課程的銜接。下面我們以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國立師范大學對外俄語課程設置及教學計劃為例進行分析, 找出其課程設置特點是:
(1)整體上看,課程設置齊全,課時分配合理,包含了語言、人文、自然、科學領域等知識的學習,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利于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
(2)注重實踐教學。課程設置中每門課程都有等于或大于理論課的學習時數,能夠從學生語言實踐入手,強調了實踐性原則[2]。
(3)課程設置包括俄羅斯、世界社會、政治、經濟、自然文化、文學、語言知識等方面內容。注重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2]。
(4)大量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在課時分配上除了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增設了自主學習課,在學生課時總量上大大超過我國俄語專業的課時總數,但學生負擔并不重,其原因是加大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制定了相關聯的零起點學生國內學習的課程設置表(見表1)。

表1 “1+1+3”俄羅斯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課程設置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和多年的與俄方高校之間的接觸和商談,根據教學實際和俄羅斯等級測試的需要,課程設置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由于中俄聯合培養的學生面臨赴俄學習、通過俄語等級測試的考驗,因此,學生在具備了相應的俄語語言知識的同時,還要具有通過俄語等級測試的能力,可以說是他們身上體現著知識加能力的教學,即:俄語知識+專業知識+言語能力+應試能力。俄語基礎要扎實,專業基礎理論和知識要寬厚。例如:黑河學院赴俄留學基地俄語專業聯合辦學零起點學生開設了專業課基礎俄語(精讀)、口語、聽力、書信、閱讀、國情、語法、視聽說;專業選修課俄羅斯文化和文學、外國文化和文學、語音學、詞匯學、俄語語言實踐、對外俄語教學理論和方法等與學生今后的發展密切相關的一些課程。公共課程有哲學、歷史、英語、計算機基礎、大語、體育等課程。
由于學生是俄語零起點,因此在課程設置上,必須遵循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順序,從基礎抓起,逐漸培養俄語言語技能和聽說讀寫的能力,進而增加學科門類,過渡到適應俄羅斯教學模式的課程上來。
由于學生最終要面臨赴俄學習,為了縮短赴俄學習對俄羅斯教學模式的不適應性,在課程設置上,要充分考慮到教學資源的利用,調動在國內教學的可行性條件,帶領一線中、俄教師,開設一些過渡性課程,減少學生出境后學習上的困難。
我國高等教育是為國家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創新性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民族優秀文化與世界先進文明成果交流借鑒的橋梁,絕對不是只要文憑、學歷的應試教育。在學生赴俄學習的大前提下,能否具備赴俄學習的基本要求就是學生對俄語要有一定的掌握,因此,我們的課程設置要充分考慮俄羅斯俄語等級測試對赴俄學生語言的要求。
中俄聯合培養學生需要中俄合作院校的共同教學,學生在國內的學習一般在1~2年。在如此短的學習時間里,學生要從俄語的“零”知識到通過俄羅斯一級等級測試才能赴俄進行本科學習,俄語專業課程的學習壓力十分巨大。同時還要完成國家和俄羅斯高校所要求的必修公共課程,學生根本無法完成繁重的學習量。為了能夠確保學生俄語專業水平逐步進步與發展,考慮到學生學習量的極限,要靈活開設課程、設置公共課課時數,在某些方面適當增加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學習課時數,而減少課堂教學時數,減少學生的課業負擔。
二十一世紀,由于中俄之間建立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兩國不斷創新合作思路和模式,推動著中俄各方面的良性發展。這些因素促進了兩國教育與經濟的合作。兩國人民深切希望發揚兩國之間的傳統友誼,睦鄰友好,和平相處,相互成為好鄰居、好伙伴、好朋友,以實現共同發展和繁榮的目標。我們的教育合作也應在此基礎上得以更好的發展。總之,要想走好中俄聯合辦學之路就要分析中俄課程設置的特點,建立課程銜接,建立合理的課程結構,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有效地推進中俄聯合辦學的新發展。
參考文獻:
[1]高春雨.中俄聯合辦學的課程設置探討[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12).
[2]王霞.中俄聯合辦學視閾下的俄語專業教學內容及課程設置改革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