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亞萍
課堂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創造的,隨著課改的的深入實施,如何轉變教學觀念,提高課堂效率是擺在每所學校面前的課題。如何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一方面要靠教師發揮自己的才能,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要讓學生發揮他們的創造才能,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在乎學生,師生共同努力,教學相長,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使課堂響起動聽的交響樂,從而打造有效課堂。
毋庸諱言,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仍存在著許多不如意的地方。教師在講臺上自我表演,沒有和學生融合到一起。幾乎每堂課,我們都口若懸河、眉飛色舞的講解,學生只是成了“錄音機”和“打字機”,機械的聽和記,充其量只是回答教師設計好的問題,很少有時間自己動腦、動心、動情、動手、動嘴,學生參與不到課堂教學中。抹煞學生的個性,剝奪學生獨立思考、獨特感悟、自由聯想、自由表達的個性。長久以來,并很可能在某些環境中持續下去,不少教師認為自己就是權威,教師所講的就是標準答案,不去考慮學生的對于問題的不同做法或想法,提問學生回答問題必須回答課本上或教師自己認為標準的答案,有時學生提出異議,不去解析或進行冷處理,只簡單的要求學生記住答案就可。學生成了教師的附庸,教學由此變成了一種單純“灌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它所注重的是知識,而不是人的發展。教師為知識而教,學生為知識而學,這樣最主要的人的發展卻被忽視了。
顯然,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嚴重影響了新時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培養,我們采用上述一些傳統的方法教學,教師花費較大的氣力卻不會有太大的成效,我們必須真正在乎學生,打造有效課堂。
在乎學生,教師首先要正視自己。教師擁有的知識確實比學生多,但是我們不能以絕對權威自居,不要把自己當作知識的化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作為一個參與者與學生共同研討問題,應該讓學生覺得老師就是他們中的一員。教師要樹立自己的威信,更主要的是體現在自己的人格精神方面。其次要珍視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才會有利于他們的發展。當學生禁錮自己的時候,可能問題就出在教師身上。這時,我們應該反思自己的做法,而不只是苛求學生。當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的時候,老師切不能加以遏制,要珍視學生,對他們這種敢于表現自我、積極思考的行為要加以認可甚至鼓勵,從而使他們敢說、愿說、會說、樂說。最后還要會珍惜時機。教學活動中,學生會經常出錯,而老師也會出錯。每一個錯往往都蘊含著一個很好的教育時機。例如在學習生字“瘦”時,我把“瘦”字板書在黑板上時,學生當時提出“老師,你把‘瘦字寫錯了”,我左看右看,怎么也找不出錯在哪兒?只好請學生上黑板寫,原來錯在第12畫的豎沒出頭,我立即表揚學生們觀察非常仔細,同時我也當著學生責備自己太粗心了,希望同學們能原諒這個粗心的老師。同學們聽了老師的話,樂滋滋的。我想:如果我們對學生的錯誤加以指責,對自己的錯含糊其辭,那么不光會錯失教育時機,而且會拉大師生的心理距離。
教學中要想促進學生的發展,就必須在乎學生,以學生為中心。一個教師必須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一個教師,唯有心里時刻裝著學生,學生的心里才能有你這個老師。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學生都是潛移默化的教育,教師一定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告訴學生,老師對他們是非常關懷的,老師是愛他們的,老師是在乎他們的,和老師一起走進課堂,一起打造有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