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林
摘要:該文首先對我國煤炭經濟當前面臨的現狀進行了分析,然后結合歷史數據應用統計方法學分析了我國近幾年煤炭經濟發展特點,最后詳細討論了我國當前煤炭經濟運行應采取的對策和措施。
關鍵詞:煤炭經濟;發展;現狀;特點;對策
煤炭是我國最重要的戰略能源之一,對維持國家穩定和國家的快速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煤炭經濟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和改革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和改善,但從目前的經濟發展來看,依舊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也是制約各個煤炭企業發展的原因所在,需要引起同行企業的重視。
一、煤炭經濟行業現狀分析
(一)環境問題嚴重
煤炭的使用將會帶來很多環境污染問題。煤炭的傳統利用方式正是排放CO:的主要來源,在大氣中CO:含量增高將造成“溫室效應”,使全球氣候變暖;SO 的排放引發的酸雨,燃煤排放的SO:是引發酸雨的主要原因,我國遭受酸雨影響的地面已擴大到總面積的30%以上;煤矸石、粉煤灰等廢棄物大量排放,這些廢棄物會造成水和周圍土壤的酸污染和重金屬污染;煤系伴生礦產資源的浪費,對伴生礦產資源的低利用和無序排放浪費了資源,對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
(二)煤炭開采的局限性
我國目前的煤炭開發的重心逐漸轉向生態環境脆弱的晉、陜、蒙地區,這對于地區的環境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煤炭開采造成的環境影響有的是可以預見的,有的不可預見。短時間內超過環境承受能力高強度開采煤炭,不利于這些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交通不暢也是影響煤炭經濟發展的一大因素,晉陜蒙地區煤炭外運壓力較大,加上該地區煤炭產量持續增加,運輸能力無法滿足煤炭外運的需要,這也是影響煤炭經濟順利發展的重要因素。
(三)企業經濟效益低
我國的煤炭企業多數建立在比較偏遠的地區,如山區、農村、郊區一帶等。這種分布情況就將企業與市場分離開了,由于遠離銷售市場造成了企業運輸成本的增加,這將影響著企業的經濟效益。加上煤炭經濟的發展以及企業規模的擴大受到當地政府的制約,讓煤炭企業缺乏發展空間。
二、近年我國煤炭經濟發展的特點
近年來,我國煤炭工業一直處于快速發展時期,煤炭經濟發展呈現以下幾種特點:
1.安全管理法制化程度不斷提高
2008年煤礦安全生產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實現了“三個明顯下降”。除了煤礦百萬噸死亡率同比下降外,事故總量明顯下降。全國煤礦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19.3%和15.1%。26個產煤省(區、市)中,事故死亡人數下降的有2O個。同時,較大事故明顯下降。煤礦較大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34.1%和34.4%。
2.國家煤炭產業政策調控力度不斷加強
新時期國家將密集出臺有關煤炭產業調控政策,煤炭產業政策調控的總體方向是:堅持節約優先、立足國內、煤為基礎、多元發展,構筑穩定、經濟、清潔的能源供應體系。主要取向包括:一是進一步加強煤炭資源的規劃管理,提高煤炭資源有效供給保障能力;二是建設大型煤炭基地,建設以煤炭生產為基礎的產業集群;三是培育和發展大型煤炭企業和企業集團,提高煤炭生產集中度;四是加大煤炭資源整合力度,調整改造中小煤礦;五是開發利用煤層氣,促進煤層氣產業化發展;六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煤炭資源的綜合利用和清潔利用;七是發展高效煤炭轉化技術,提高煤炭資源利用效率。
三、煤炭經濟發展對策
(一)控制投資,審查在建項目
國有及國有控股煤炭企業,特別是大型煤炭企業集團,要根據煤炭經濟發展形勢,認真清理和科學決策建設項目,對尚未開工的煤礦建設項目要緩建,對煤礦改擴建和小煤礦收購改造要慎重決策,嚴格控制煤炭產能增長。對銀行貸款建設項目要進行全面清理,客觀評估項目還貸能力,嚴格控制企業貸款規模。要遵守國家財政制度,不挪用企業生產資金和流動資金貸款搞基本建設。
(二)繼續培育大型煤炭企業集團,促進多元化發展
大集團戰略對于資源共享而言是一有效率的機制,企業內部可以充分共享在財務資源、人才資源、技術資源、市場營銷、管理、品牌、信譽等方面已形成的明顯優勢,實現“1+1>2”的協同效應,集團化的企業往往能呈現出專業化公司難以比擬的優勢。大集團戰略表現為經營的多元化或一體化。多元化經營可以幫助企業在某一產業不景氣的時候,通過其他領域來開拓市場,降低經營風險。一體化經營則能夠使企業市場交易內部化,降低交易費用,發揮企業的規模經濟效應,從而提高企業盈利水平,降低經營風險。
(三)煤炭經濟發展之關鍵:發展循環經濟
(1)政府加強宏觀調控
政府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有著巨大的調控作用,為循環經濟的發展鋪平了道路。政府可以制定一些有利于煤炭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給予幫助,通過向煤炭企業提供相應生產技術,以及在財政稅收方面給予優惠措施,給煤炭企業發展循環經濟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在管理方面,政府也需要嚴格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在煤炭開采、生產、廢棄物排放和回收利用等環節加強管理,以實現煤炭資源的利用率的提高。
(2)培養科技創新能力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技術上的提升必然帶動經濟效益的提高。發展循環經濟需要技術支持,對于企業而言,需要積極建立煤炭技術體系。煤炭技術的創新是一個煤炭企業發展循環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企業可以通過對生產人員進行技術培訓,邀請專家來企業進行技術指導,參與他它企業的合作交流等形式來改善或者引進先進的煤炭生產技術。為適應循環經濟的宗旨,可以大力發展綠色開采技術、清潔生產技術、廢物利用技術以及污染治理技術方面的創新等。
(3)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煤炭資源的優化配置重點在于綜合利用好煤炭資源,減少資源的浪費,這將有助于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煤炭資源的綜合利用主要包括了煤系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煤炭廢棄物的回收循環再利用兩個方面,這就要求企業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借助于技術創新開發出“檔次高、質量優、銷路好”符合市場需求的優化產品。但企業重點工作需要放在煤炭廢棄物的回收利用方面,這才是循環經濟的根本要求所在。如:煤矸石、粉煤灰、礦井水等廢棄物應該實現處理。
(4)實現煤炭經濟發展與循環經濟雙重接軌
根據目前煤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以及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來看,實現煤炭經濟與循環經濟雙重接軌有著必然的趨勢,這不僅僅能提高煤炭企業的經濟效益,更是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作為煤炭企業,需要積極采取措施,促使本企業的煤炭經濟發展與循環經濟相接軌。
①煤炭經濟監測與評價
建立煤炭經濟監測與評價體系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準確地反映出本企業的經濟發展情況,及時發現企業的經營問題,促進企業經濟增長方式的改變和調整。監測體系主要的監測對象應當是企業各個階段的經濟轉變情況,對于企業的經濟收支、效益增減、生產銷售等做出一個準確的統計規劃。
②處理好政府市場的關系
煤炭產業是我國的基礎產業,因而煤炭經濟必然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煤炭經濟發展不順暢,必將影響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因而在煤炭資源市場分配時需要正確處理煤炭市場與政府宏觀調控之間的關系,這樣才能保證煤炭市場的穩定,實現國家的宏觀調控結合煤炭市場有序運行的發展目標。
③分配好中央和地方的利益
煤炭是一個利益高度集中的產業,中央運用行政手段,指令性計劃,最大限度地維護和實現能源輸出省區的地方經濟利益,實現能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促進地方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隨著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化,個人、企業、部門、省區都成為相對獨立的利益主體,市場成為實現各自獨立利益的載體和平臺。
四、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與之互動的煤炭經濟運行亦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隨著煤炭經濟效益的提升,我們更需要將煤炭經濟與循環經濟相互結合起來。只有兩者實現科學接軌,對于企業和國家才是真正的利益。
參考文獻
[1]蘇立功.我國煤炭經濟態勢與對策[J].煤炭經濟研究,2008,(3).
[2]陳國強,崔巍.試論煤炭企業多元經營戰略[J].能源技術與管理,2008,(1).
[3]孫仕敏,王砥.我國煤炭企業大集團戰略的實施[J].中國煤炭,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