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育的目的任務是一個國家體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只有有了明確的目的和任務,才能更好地來制定我們體育工作的方針、政策、制度、措施,也才能使廣大體育工作者在自己的具體工作中時常意識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標,避免出現偏差。體育目的是作為體育全局的一種指導思想而存在,它是整個體育工作概括性的、總體性的要求,把握了不同性質及不同對象的體育工作的方向。
關鍵詞:體育 體育目的 體育任務
引言
在談論體育的目的任務時,首先要明確什么是體育。其次,要把體育的目的和任務分開來談。體育的目的任務是一個國家體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它是定方向定目標的,只有有了明確的方向和統一的目標,才能更好地來制定我們體育工作的方針、政策、制度、措施,也才能使廣大體育工作者在自己的具體工作中時常意識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標,避免出現偏差。
討論與分析
一、體育的概念
首先,到底什么是體育,這個問題是我們體育工作者在論及體育有關問題時首先必須面對的問題。不論是體育界還是人民群眾對體育的內涵或者是先前對體育的定義都產生了質疑,這種質疑是必然的。人們大多認為體育是運動員的事情,自己沒有運動天賦所以很少參與其中 ,少了這種參與對自身而言也是一種缺失和遺憾!究其原因是人們對體育、運動或競技運動沒有清楚的理解或者說是對概念的混淆。我們認為,體育是以人民大眾為對象,以增強體質和增進健康為直接目的,以身體鍛煉和自然力影響為主要手段的一種人類素質教育,屬于教育的范疇。而競技運動是以少數具有運動天賦的“尖子”為主要對象,奪得比賽的勝利為目標,以運動訓練為手段的社會行為。所以,體育、和競技運動之間有著本質意義上的區別。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已經明確規定了我國體育包括社會體育、學校體育、競技體育三個部分,因此,我們討論我國的體育目的任務時,還是要以我國的“大體育觀”為體育的概念。在明確體育的概念之后,我們才能對體育的目的和任務進行針對性的討論。
二、我國體育的目的
人類社會的各種活動都是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這是人類社會活動和其他生物界活動的根本區別。體育作為人類特有的社會文化現象,他和人類的其他社會活動一樣,自古以來就有明確的目的性。體育目的是作為體育全局的一種指導思想而存在,它是整個體育工作概括性的、總體性的要求,把握了不同性質及不同對象的體育工作的方向。
(一) 確定我國體育目的的依據
體育作為一種以身體活動為基本手段促進身心發展的活動,在社會發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961年出版的《體育理論》一書中指出:“我國體育的根本目的是增強人民體質。”1987年出版的體育院校《體育理論》教材將體育的目的確定為“增強人民體質,提高運動技術水平,豐富文化生活,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2004年出版的《體育理論》教材中將體育目的規定為“增強人民體質,提高運動技術水平,豐富文化生活,為社會主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以上表述都是一定時期體育目的的反映。然而,確定體育目的需要有科學的并符合社會發展趨勢的理論依據。
1、國家的政治需求
國家的政治需求決定體育發展的性質。不同社會的體育目的不同。體育目的的制定需要考慮社會政治經濟體制的要求,積極滿足人們社會生活和社會生產的需要。這在很大程度上給體育目的賦予了一定的政治色彩。
2、國家經濟發展水平
國家經濟發展狀況決定了體育事業發展的規模與水平。以我國為例,在改革開放之前,我國體育事業基本上都是由國家投資,由政府實行直接的行政管理,各體育機構的任務、發展目標、人才培養、運動訓練和競賽活動以及所需經費都由中央及地方政府計劃。這一機制在很大程度上為我國的體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隨著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目標的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我國體育事業按照市場取向進一步深化改革。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段完善,一個以體育服務為宗旨、以體育經營為手段、以體育產品為內容的體育市場應運而生。體育經濟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已成為國家第三產業中的重要行業,對國家的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3、體育的功能與自身的特點
這是確定體育目的的重要依據,體育目的應該具有體育的特性,體育是以身體運動為基本手段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的效果。體育是通過身體活動的方式進行的,他要求人體直接參與活動,這是體育最本質的特點之一。
體育的功能不僅取決于體育自身的特點還取決于人們對體育所能發揮作用的認識程度,反映了人們對體育效能的一種主觀認識。毛澤東在其《體育之研究》一文中從“強筋骨”、“增知識”、“調情感”和“強意志”四個方面闡述了體育的功效。體育的特有效能是體育最本質和核心的功能,即增進健康、增強體質。正因為增進健康、增強體質是體育事業區別于其他任何事業效能的本質特征,因此,他理所當然的成為了確定我國體育目的任務的主要依據。
4、群眾的體育需求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業余時間越來越多,業余時間的活動內容也越來越豐富,人們的需要層次不斷提高。體育的目的必須與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相適應。因此,以人的需要來確定體育的目的有其理論依據。
需要反映了人們對某種目標的渴求,它是人類活動最基本的動因,人的需要主要通過工作、學習、生活來實現的,而體育在滿足人們不同層次的需要中都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不僅能滿足物質層面的需求,還能在精神上能滿足人們的需要。當前,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人民群眾萌發了參加各種各樣體育活動的需要,在確定體育目的時,一定要考慮社會上各個不同層次、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人們對體育的不同需求。
(二)我國體育的目的
根據體育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及其理論依據,我們可以得出體育的根本目的是:增強體質、增進健康,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改善人們生活方式,促進社會健康、文明發展。
首先,“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反映了體育的本質屬性,也反映了體育區別于其他一切社會生活的特點。它包含了一系列具體的指標體系,也可以將他們作為衡量體育工作成效的具體指標,有利于目標管理,也有利于指導實踐。其次,體育自身同樣包含了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的各種因素,所以,體育要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此外,體育要為整個社會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服務,這是社會對體育事業的要求,是我國政治經濟制度在體育目的方面的反映,它指明了我國體育的性質,為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確定了方向。
三、我國體育的任務
要想達到體育的目的,必須明確體育的任務。根據我國體育的目的,我國體育的任務應該包含下列四個方面:
(一)增進健康、增強體質
健康和體質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健康包括身體,心理和社會三個維度的完美狀態,是一種三維健康觀。而體質是人體的質量,包括體格、體形和身體姿態等。盡管人的體質有明顯的差異,在個體發育過程中也有明顯的階段性,但它受到先天的遺傳和后天的環境以及生命規律的影響和制約。體育鍛煉是增進健康、增強體質積極有效的方法。體育鍛煉能使人由弱變強,延緩衰老的有效方法,因而“增進健康、增強體質”是體育的首要任務。
(二)提高運動技術水平
一個國家運動技術水平的高低,反映出國家體育事業的發展水平,同時也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運動技術水平是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發展水平的綜合體現,也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精神面貌的體現。所以世界各國重視人們身體健康的同時,也非常重視運動技術水平的提高。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對體育事業的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一方面,體育運動的普及可以起到增強人民體質的作用,另一方面運動技術水平的提高可以指導和推動體育運動向更廣泛更深入的方向發展。特別是人們喜聞樂見的項目,如,田徑和球類項目等,這些項目既是國際比賽項目,也是基層學校和企業開展體育活動的重要內容。因此,不論是高水平運動員還是基層的學生或工人,均有在原有基礎上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的需求。
(三)掌握體育方法
體育方法是實現體育目的的根本途徑。體育的方法是指為實現體育目的而采取的各種身體活動內容和方法的總稱。身體活動的內容和手段舉不勝舉,但只有根據體育的目的、任務和要求而采用的身體活動內容和手段才能被稱為體育的方法。
(四)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體育自產生之日起就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領域,體育是一種具有特殊意義的社會活動,提高國民思想品德素質是其主要任務之一。體育運動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包括共產主義道德、良好的意志品質以及優良的體育作風等。在體育運動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很大的潛力。教育人們團結、拼搏和發揚集體主義精神。人們在運動中,性情開放、情緒活躍,能反映出平時不易暴露出來的問題。同時在運動過程中還表現出個人與個人、個人與集體、集體與集體之間復雜的環境變化和利益沖突,這就是人們平時難以表達思想品德得以充分的展示出來,從而為各種針對性教育活動提供了目標和內容。
綜上所述,體育的目的任務是體育實踐的總方向和總要求,它一經確立,就決定著體育的措施、步驟及方式方法等。所以,無論是制定體育目標,還是實施體育方案,都必須建立在對體育目的任務的充分理解和準確把握的基礎上,始終要以體育的目的任務為核心和靈魂。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 1996 (6)
[2]邵生林 體育的本質屬性西藏體育(J) 1997(2)
[3]鮑冠文 《體育概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
[4]周西寬《體育學》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5)
[5]曹湘君《體育概論》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85(3)
[6]楊文軒 《體育概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
作者簡介:
姚祎(1981-),男,陜西咸陽人,現為西藏民族學院體育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少數民族體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