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羅 燕 實習生 溫倩鈺
拉高職業教育層次
——訪北京師范大學職業與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長俞啟定
□ 本刊記者 羅 燕 實習生 溫倩鈺
見到俞啟定教授時,他正在翻閱今年出版的《中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對其中的數據很感興趣。多年的職業教育研究讓俞啟定對這個領域的發展且喜且憂。
《民生周刊》:一些“職教城”在熱鬧一時之后現在瀕臨倒閉,您怎么看待這種現象?
俞啟定:“職教城”現在的確辦了很多,這種做法未嘗不可。但“職教城”不是一般的工業園區,要辦出特點,不能單單是把一些學校集中在園區。“職教城”最終應該體現兩點:一個是資源共享,即實習、實訓基地資源共享;另一個是校企結合。“職教城”應該對職業院校的專業進行整合,不必像傳統高校那樣大而全。
《民生周刊》:“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是現在職業教育的主流人才培養模式,您認為校企合作應該怎樣開展?
俞啟定:校企合作應該是職教發展的得力手段,不可或缺,但不是目的。職教的目的是完成職教的培養目標,使學生成才,成為能夠適應職業崗位工作,同時又有良好發展前途的人。
其實,我們更應該強調的是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均為工學結合服務。企業和學校很難成為一個利益共同體,不是完全一致的,但也不是完全對立的。我們只能在一致的基礎上考慮校企合作。
《民生周刊》: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什么關系?
俞啟定:職業學校應該單獨辦還是跟普通教育融合,其實是近年來一直糾葛的問題。主張分的一派強調普通教育要培養學術型人才,類似于精英教育。而職業教育應該培養勝任特定工作崗位的職業勞動者,兩者培養的目標和方式顯然有別,應該分開。
現在的教育體系,決定職業教育只能吸收從主干教育淘汰下來的那些人,這樣永遠不可能有很高的社會認同,所以職業教育要提高社會吸引力。
主張普職融合的一派認為,這種區分不符合現代社會培養人的目標。單純的工匠教育會使他們的發展受到局限。一旦生產技能升級,他們將面臨被淘汰的命運。所以教育要讓人既掌握一定的技能,又能全面發展。
我國一直堅持全面發展的教育,這就是為什么要用“中等專業教育”概念,而不用“職業教育”這個詞的意義所在。
《民生周刊》:職業教育如何在培養技能的同時,兼顧人的全面發展?
俞啟定:得有計劃,但不能完全照搬普通教育的計劃,那樣會造成學生文化水平不高,技術也沒有,最終成了無用人才。
現在有兩種方法,一是盡量并軌,讓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多溝通,但這需建立在一個非常完善的學分制基礎上。我們沒有完整意義上的學分制,因此各種教育的溝通比較難。另一種方法是把職業教育這條軌拉到最高層次,可以擁有應用型的本科,還可以有應用型的碩士、博士。學生可以從職業教育這條線一直讀下去。
《民生周刊》: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式和辦學模式應該是怎樣的?
俞啟定:職業教育的發展要根據具體的行業、崗位需要,根據現在專業設置的性質和類別具體分析,絕對不能一刀切。職業教育有共同性,但差異性更多。
中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必須適應現代的職業教育體系。這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一定要跟整個國民教育體系的建設密切結合起來。現在的教育體系,決定職業教育只能吸收從主干教育淘汰下來的那些人,這樣永遠不可能有很高的社會認同,所以職業教育要提高社會吸引力。
實際上,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已經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里了。高等教育應該有不同的類型,應該培養高級技能型人才。
□ 編輯 郭 鐵 □ 美編 徐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