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地,討要賄賂的習慣各有不同,甚至發展成各國文化的一部分。
美國政治學家帕拉格·卡納說自己曾在格魯吉亞看到一個討要賄賂的士兵。對方一看就是個新手。為什么這么說?因為這位消瘦的年輕士兵毫不掩飾,非常老套地搓動自己的手指頭。其實在世界各地,受賄者與行賄者之間已經形成了一套非常復雜的掩飾方法,有些方法甚至超越了種族和文化的障礙。
即便在那些腐敗橫行的國家,索賄受賄已經稀松平常,甚至法律都不會插手,也沒有任何人監管,但人們在索賄受賄的時候都會假裝在進行另外一種交易。這也說明了大多數人都認為。索賄和接受賄賂都是為人所不齒的行為。
“給我買杯飲料吧!”
掩飾賄賂行為的表現之一便是行賄語言。很少有人會直接說:“要想搞定這件事。你得給我送多少多少錢!”相反,他們使用各種各樣委婉的說法。比如在邊境通關時,較為廣泛的說法是“快速通行費”。作為一種委婉用語,這種說法相當準確:支付了這筆費用,你的行李就不用接受檢查,甚至還可以拿回你走私偷運的東西。否則,你的行李箱就會被扔到地上,每件東西都被翻出來,而檢查的時間長短肯定由安檢人員說了算。在印度,這筆通關費被稱為“提速費”,不然的話你會在各個部門之間被推來推去。奈保爾在《幽黯國度:記憶與現實交錯的印度》一書里就描寫了沒有交這筆提速費之后的可怕后果。
另外一種委婉的說法就是行賄者把賄款稱為朋友之間的贈禮。在這方面,出現了很多創新。比較有名的是尼日利亞的警察,他們會以“周末需要些錢花”而向你索賄。在北非,這叫做“un petit cadeau”,意思是“一份小禮物”。而墨西哥的交警則會讓你給他買一杯名為“refresco”的軟飲料,安哥拉及莫桑比克的小官員也會這么說,只不過他們提到的軟飲料叫“gazoso”罷了。
雖然行賄多以朋友之間贈送禮物之名進行,不過禮物也有很昂貴的。據說在中國,某企業為給官員回扣,送了這位領導一幅標著齊白石名字的“假畫”,標價7000元,還有發票為證。但這幅贗品卻是實實在在的珍品,三四個月后,書畫圈內傳出此領導檢漏,以贗品價格買到真品的故事,一時間傳為業內美談,然后該領導委托拍賣行以200萬的價格將畫賣出。
媒體行業的賄賂還有個專門的名字,叫“車馬費”。《經濟學人》駐非洲記者說,在尼日利亞這個全球腐敗最嚴重的國家,記者會收到裝在棕色信封里面的數百美金,這些錢還只是他們參加記者招待會的開銷。對于這些“車馬費”。《經濟學人》為自己的記者制定了明確的準則:接受的任何禮物必須能夠在一天之內消費完畢。因此,一瓶酒是可以接受的,而一箱酒就不行了。
媒體人接受的賄賂數額還有更大的。2005年,美國國會政府責任監督辦公室花了24萬美元,請政論家阿姆斯特朗·威廉姆斯(Armstrong Williams)在電視節目中宣揚美國政府《一個孩子也不能落下》這項教育改革法案,這事成為轟動一時的丑聞。
信封是全球通用的
除了有意使用隱晦的語言之外,全球各地的賄賂現象中。行賄者常常會避免直接將錢送到受賄者手中。從中國到希臘,行賄的錢都被裝進“信封”。這個信封并不一定要是郵局印制的,也可以是塑料袋,還有人喜歡用飛機上的嘔吐袋。或者用報紙包裹等等。變通的辦法是買一份小禮物,在中國很多人選茶葉,然后把錢放到禮物里面。即便肯定不會被發現,行賄者也會盡量避免直接把錢遞過去。
如果是在邊境,向士兵行賄的話,錢可能會被夾在護照里面。如果是交警的話,司機往往需要把錢放在遞過來的罰單本中。
一位旅居墨西哥的中國人在自己的博客里描述墨西哥城的警察“指導”自己如何“正確行賄”的故事。那位墨西哥小胡子警察告訴他“把錢包里的180比索的零票子卷成一個卷,500比索的票子另外卷一個卷”,小胡子說著左右張望了一下,把交規手冊遞進了車窗,“來,把兩個卷夾進書里。”就這樣680比索進了交警的口袋。對于警察以及其他政府公職人員的索賄,墨西哥人有一個專門的詞“MORDIDA”,可以直譯為“咬一口”。
一位國內的記者在南非機場學到了不能直接遞錢的教訓。受到了安檢刁難之后,這位記者還是不明就里,最終那位機場工作人員終于說了一句:“既然是朋友,就要對朋友有所表示!”這句話讓記者恍然大悟。“但當記者掏出10美元遞到她手里時”,她卻退后一步,連連搖頭。然后湊過來小聲提醒道:“放到包里!放到包里!”按她說的,記者把錢放在隨身的包里遞給她,她裝模作樣地翻了一下,趁機把錢攥在了手里,然后滿臉堆笑地示意通關。
各國行賄比的是創意
更加隱秘的賄賂被稱為“顧問費”。保羅·劉易斯(Paul Lewis)是經濟學人智庫的一名分析師,他主要研究一套用于東歐后共產主義時代行賄受賄活動中的準商業術語。在東歐,一些實際上沒有實權,又沒有專業能力,但是人脈很廣,可以在部長及其他決策者面前說得上話的人,往往被聘為“顧問”。該顧問會得到很大一筆名為技術咨詢費的津貼。
顧問費其實就是賄賂款。顧問協議是一份合法的、有法律約束的協議。顧問會承諾提供一些不會是太難的服務,比如說提供市場調查報告,安排會議等等。這種安排的目的,是讓這宗交易從表面上看是完全合法,經得起審計師、律師等的考驗。
為了讓賄賂完全掩人耳目。也出現了很多創意方法,比如,中國某企業為了給回扣,派專人值守在彩票兌換點門前,以現金購買彩票。然后把買到的中獎彩票當回扣送出去。還有更富創意的,一房地產商將樓盤的空中花園出售給房產局官員的遠房親戚,先預收定金10萬元。轉天該親戚來收房,發現所定房屋已被開發商出售給他人。于是到法院起訴開發商違約,最后雙方庭外和解,開發商愿意以空中花園價格的雙倍賠償客戶損失,上千萬資產于是披著合法的外衣轉移。
并不是只在發展中國家才有腐敗和賄賂,一個紐約富人,要想在未預定的情況下進入一家高級飯店,只要偷偷塞給領班50美元就行了。和那些收入微薄的士兵、底層的政府辦事員、警察和安檢人員相比,并不缺錢的精英階層玩的賄賂把戲,才最讓世界各地的窮人惱火。
(白靜泉薦自《世界博覽》)
責編:小側
賄賂經濟學
劍橋大學和香港浸會大學的學者調查了1971年以來的166個備受矚目的賄賂案例,涵蓋了發生在52個國家、在20個證券市場上市的公司。他們發現,賄賂帶來的回報,按合約達成后股票市場價格上揚來測算,平均為賄賂金額的10-11倍。
行賄的回報取決于所賄賂的官員。官員的等級越高回報越大,但是行賄的數額也越高,所占賄賂回報的比例越大。其中,國家元首獲得4.7%的合約價值,低層官員只有1.2%。高級官員一般取得他們審批的合約50%的回報;他們的下屬只能獲取20%。
在烏干達從商,行賄花費占到總費用的8%。賄賂將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醫療設備的費用推高了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