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戰略問題研究

2012-12-26 09:37:22羅洪群王鳳何彬田樂蒙
天府新論 2012年1期
關鍵詞:發展

羅洪群 王鳳 何彬 田樂蒙

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戰略問題研究

羅洪群 王鳳 何彬 田樂蒙

西部民族地區在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格局中有著極為獨特的戰略地位,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狀況對于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社會整體進步、維護民族團結、邊疆安定和國家統一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十一五”期間,西部民族地區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與全國平均水平及東部地區相比發展仍顯緩慢,社會穩定形勢仍然嚴峻。

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社會和諧;社會保障體系

我國西部民族地區包括西藏、內蒙古、新疆、廣西、寧夏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和云南、貴州、青海3個多民族省份,面積占西部地區總面積的86.5%,占民族自治地方總面積的96.7%,與中亞、西亞、南亞等地區的14個國家接壤,陸上邊境線長達一萬多公里。2009年我國民族自治地區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為8666.19萬人。西部民族地區少數民族人口數為6715.05萬人,占全國民族自治地區少數民族人口的77.49%①根據《2009年中國統計年鑒》部分數據整理而得。。西部民族地區在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格局中有著極為獨特的戰略地位,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狀況對于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社會整體進步、維護民族團結、邊疆安定和國家統一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西部民族地區經濟與社會穩定現狀分析

(一)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現狀分析

1.經濟總量偏小,人均生產總值較低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西部民族地區國內生產總值在“十一五”期間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

2006年,西部民族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僅為20597.3億元,2010年已達到41891.4億元,比2006年翻了一番,其中,內蒙古自治區的增長幅度最大,其增長率為143.2%。但是,從各地區生產總值來看,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總量仍然偏小。2009年,全國大陸32個省、市、自治區中有14個地區的生產總值突破了1萬億元,而西部民族地區八省 (區)中國內生產總值最高的內蒙古自治區也只達到9740.2億元,最低的西藏自治區僅為441.4億元。此外,從西部民族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生產總值比重來看,2006年西部民族地區國內生產總值占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僅為9.52%,2010年上升至10.53%,也沒有顯著提高。

“十一五”期間,西部民族地區人均GDP從2006年的10933元增長至2010年的22260元,漲幅達103.6%,2006年相當于全國人均GDP的66.28%,2010年相當于全國人均GDP的74.90%,增長了近九個百分點。2007年西部民族地區人均GDP占全國人均GDP的比重較2006年下降了近一個百分點,但在近5年中總體發展還是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

但是,西部民族地區人均GDP仍遠遠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2006年兩者之間的差距僅為5567元,2008為6719元,2009年這一差距進一步擴大,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7557元。因此,西部民族地區的人均GDP較全國人均GDP仍存在較大差距,人均GDP存在明顯偏低的現象。

2.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發展動力不足

“十一五”期間,全國及西部民族地區一、二、三產業構成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2006—2010年我國及西部民族地區產業結構①資料來源:《2010年中國統計年鑒》部分數據和國家統計局及各地方統計局2010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單位:%

由表1可見,我國西部民族地區產業結構比值2006年為17.25∶44.28∶38.47,2010年為14.20∶48.16∶37.63。西部民族地區第一產業的比重呈現出不斷下降趨勢。但是,全國第一產業比重在“十一五”期間一直保持在10%左右,西部民族地區第一產業比重仍遠遠高于全國水平。2010年,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第一產業比重高達19.9%。從農業結構上看,西部民族地區主要以糧食種植為主,放棄了發展收益相對較高的經濟作物。此外,種植業比重偏高,林木漁業比重偏低。西部民族地區第二產業比重有了顯著上升,與全國的差距已經大為縮小,但是同發達地區比較,西部民族地區第二產業比重還比較低,工業內部結構性問題仍然存在。西部民族地區第三產業比重在不斷上升,但是增幅較小。值得提出的是,2010年西部民族地區第三產業比重較2009年有較大幅度下降。我國西部民族地區經濟所呈現的產業結構與西部民族地區一直以農業生產為主導是分不開的,如西藏地區以種植業和畜牧業為主,但是卻未形成特色農業區域化、規模化以帶動地區經濟的發展。同時,西部民族地區缺乏大型支柱產業來推動區域經濟的增長。〔1〕

3.人均收入水平低下,貧困現象依然嚴重

西部少數民族地區一直是我國最主要的貧困地區,在《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所確立的全國592個貧困縣中,有258個是少數民族自治縣,其中,西部地區有224個,占全國重點扶貧縣的37.8%,占民族貧困縣的比重高達86.8%。據《2004年中國農村貧困監測公報》顯示,2004年底,按照當年農村絕對貧困人口的標準668元,低收入人口的標準924元,我國西部民族地區農村絕對貧困人口為1305萬人,占全國農村人口的比重為5.7%,西部民族地區的低收入人口為2396萬,占地區農村人口的比重為10.5%,其中絕大多數貧困人口屬于民族地區。據國家統計局全國農村住戶抽樣調查顯示,2010年,按照農村貧困人口標準為1274元,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為2688萬人,西部地區為 1751萬人,占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的比重為65.1%。2010年云南省人口總數為4596.6萬人,貧困人口為525萬人,占云南省人口總數和西部地區農村貧困人口的比重分別為11.4%和30.0%,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低于785元的深度貧困標準的人口達160萬人。

“十一五”期間,西部民族地區居民收入水平有了較為明顯的提高,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從2006年的9701元提高至2010年的15895元,增長了63.9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從2006年的2502元提高至2010年的3994元,增長了59.63%。西部民族地區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一直遠遠落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與東部地區②東部地區包含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等10省市。的差距更為顯著,東部地區與西部民族地區的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基本上維持1.5: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比值約為1.9:1。2006年,全國和東部地區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為11759元、14919元,西部民族地區地區與這二者的差距分別為2058元、5218元,在2010年上升至3214元和7436元。2009年東部地區中農村人均純收入最高的為上海市,最低的為海南省,其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12483元、4744元,西部民族地區中最高的為內蒙古自治區,其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938元;最低的為貴州省,僅為3005元。

此外,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來看,2006年全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純收入分別為11795元和3587元,二者之間的比值為3.28∶1,東部地區城鄉居民收入分別為14919元和5043元,其比值為2.96∶1;西部民族地區的城鄉居民收入比值為3.88∶1,高于全國與東部地區。2010年,全國與東部地區的城鄉收入差距都有所減小,城鄉居民收入比值分別降至了3.23∶1和2.65∶1,而西部民族地區城鄉居民收入比值卻上升至3.97∶1,城鄉收入剪刀差在進一步擴大。“十一五”期間全國、東部、西部地區城鄉居民收入狀況如表2所示。

表2 2006—2010年各地城鄉居民收入比較①資料來源:根據《2010年中國統計年鑒》及國家和各地方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部分數據整理而得。單位:元

由以上分析可知,西部民族地區收入呈現出兩個發展趨勢:一是西部民族地區居民收入遠遠落后于全國水平和東部地區,與這二者的差距還在進一步擴大。二是城鎮和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出現不均衡現象,城鄉收入差距過大。

(二)西部民族地區社會穩定狀況分析

西部民族地區的穩定是維護我國國家安全、促進社會穩定、倡導社會公正、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西部民族地區的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少數民族群眾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各民族間的交流和聯系也日益密切,但是在西部少數民族地區仍然存在著一些與構建和諧社會相悖的問題,如2008年西藏“3.14”事件、貴州“6.26”甕安事件、云南“7.19”孟連事件以及2009年新疆“7.5”沖突等。這些事件在全國范圍內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穩定是極大的挑戰,也對我國社會穩定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來,西部民族地區的社會穩定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文化沖突嚴重。在我國西部民族地區生活的約50個少數民族,除了朝鮮族、赫哲族、滿族、達斡爾族、毛南族、高山族等少數民族外,其他少數民族在西部地區都有聚集地,民族散居和雜居的情況越來越多,如僅在云南省境內就生活著21個少數民族。由于各民族生活的社會環境差異非常大,有著各自不同的經濟生活、文化習俗以及社會關系,各地區之間的相互聯系性和相互依賴性較弱,存在著溝通困難,較易產生矛盾和沖突,威脅著民族地區的社會穩定。

(2)國內外敵對和分裂勢力猖獗。由于國際形勢的復雜多變和各種國際地緣政治力量的角逐,國際社會不乏對我國存在敵對情緒的勢力。這些西方敵對勢力與民族分裂主義分子相勾結,一直企圖利用民族、宗教問題作為幌子,在我國制造社會動亂。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部地區周邊國際局勢的動蕩和恐怖活動的加劇,以及宗教極端勢力的擴大,也為我國民族地區的分裂勢力提供了條件。這些民族分裂勢力在歐美數10個國家進行反動宣傳,從中亞、南亞偷運武器、毒品進境等,破壞我國的國際形象,對國內的社會穩定造成了不良影響。

(3)利益主體的多元化和利益分配不均,促使了新的社會矛盾的生成。隨著西部大開發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在西部民族地區的生產生活中又產生了不少新的矛盾。一方面,民族地區一些地方少數民族群眾的利益訴求未得到充分重視和實現,如就業、子女教育等問題未得到有效解決,激發了不滿情緒,影響民族團結;另一方面,國家在加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一些建設單位只注重效益,對民族地區的環境和資源等造成了極大破壞,卻未進行及時有效的資源和生態補償,也加深了民族地區的“被剝奪感”,與地方政府或有關部門發生了不少沖突,進而對整個民族地區的社會穩定造成了很大的破壞。

二、影響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原因分析

(一)自然環境條件惡劣

從地理空間上來看,我國西部少數民族地區除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分布在我國第二地形的高原山區、沙漠荒漠地區、喀斯特環境危急區以及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等,自然條件復雜多樣,自然災害頻發,生存環境惡劣。2006年,西部民族八省區播種面積總計1789.5萬公頃,占全國總播種面積的17%,旱災受災面積總計522.3萬公頃,絕收面積總計55.9萬公頃,分別占全國同期旱災受災面積和絕收面積的25.2%與24.3%。2006年底西部民族地區荒漠化面積為23492.03萬公頃,占全國荒漠化總面積的89.1%,沙化面積為15191.07萬公頃,占全國沙化總面積的87.3%,截至2009年底,內蒙古的荒漠化土地面積為61.77萬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積為41.47萬平方公里,分別占自治區土地總面積的52.2%和35.05%。由此可見,我國西部民族地區無論是從地理位置條件,還是從后續發展過程中來看,其自然環境都對區域經濟的發展存在著許多不利條件,也是形成西部民族地區社會不穩定現象的重要潛在因素。

(二)社會發育程度低

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由于諸多自然環境和歷史原因,社會發育至今仍處于較低的水平。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居民至今仍受原始公社制、奴隸制、封建農奴制、封建領主制落后思想的影響,保留了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視再生產積累等落后思想觀念。這些落后觀念在少數民族社會生活中滲透及蔓延,形成了保守、排他、孤立發展的文化形態,阻礙了現代文明的傳播,嚴重制約了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與進步。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實行了由沿邊、沿江及沿主要鐵路線和內陸省會城市的階梯式推進政策,集中精力進行沿海城市的建設,國內外先進的新思想、新技術等在東部地區聚集,使得東部地區得到了較快發展。而西部民族地區由于自然、區位和發展政策的制約,經濟發展卻相對滯后,對外開放程度較低。

(三)教育水平落后

教育水平發展低下也是阻礙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2009年,對全國15歲及以上文盲人口進行抽樣調查,受調查總人數為968469人,其中文盲人口為68795人,文盲人口比例為7.10%。西部民族地區受調查人數為134604人,文盲人口為13134人,文盲人口比例為9.76%,高出全國平均水平兩個百分點之多。全國文盲比例最高的是西藏 (39.60%),其次是甘肅 (15.94%)和青海 (14.73%)。西部民族地區的人口分布情況和教育投入對教育水平的提高有著重要影響。我國西部民族地區普遍存在地廣人稀,居住分散的現象,如整個青藏高原的人口密度僅3.5人/平方千米。這種人口分散布局要求增加學校的布點、師資力量的配置,進而會加大教育成本的投入,并且無法形成規模效應。此外,加上牧區生產生活的高度流動性和分散性,也對教育投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同樣教育經費投入的條件下,西部民族地區學校布點相對較少,教育水平遠遠低于東、中部地區。

(四)基層組織權力弱化,宗教文化影響深遠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特別是稅費改革之后,我國民族地區的農村基層組織職能進一步縮小和弱化,農村基層組織對農民的動員、整合力都出現了一定的減弱,公共服務的能力也逐漸變差。可以認為,近年來民族地區基層政權組織普遍存在信息不靈,對偶然事件的預防不力和對突發事件處置不當的問題。另一方面,宗教文化對民族地區的影響卻在逐漸加深。藏傳佛教、伊斯蘭教、東巴教、畢摩教等在西部民族地區有著廣泛的影響。其中,信奉伊斯蘭教的10個少數民族近2000萬人居住在新疆、寧夏、青海以及甘肅等省區,西藏、青海、內蒙以及云南北部等地區藏傳佛教盛行。這些宗教文化在民族地區經歷了長時期的發展,已經成為西部民族地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民族地區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如藏區佛教信徒將有限的收入用于寺院的興建,或傾其畢生積蓄前往圣地朝圣等,直接減少了再生產的投入;大量青年男性的出家行為,造成了勞動力的嚴重短缺,制約了社會化大生產。

三、促進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的對策建議

(一)構建地方特色經濟,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由于區位條件和歷史原因,我國西部民族地區產業結構呈現出多層次性。有的地方旅游業和服務業較發達,如云南省的麗江、西雙版納州等;有的地方的主導產業則是畜牧業,如內蒙古、新疆和青海等地都擁有廣大牧區;而有的地區則工礦業資源豐富,如新疆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分別占全國總儲量的15%和25%,廣西的錳礦儲量占全國的32%,內蒙古的煤炭儲量占全國的22%。因此,在西部民族經濟發展過程中,應該結合各地區的資源優勢,建立地方特色經濟,形成支柱型產業,促進整個地區的產業鏈的升級。要充分認識農、牧業在西部民族地區的重要性,將農、牧產品加工作為支柱產業進行重點發展,建立綠色農、牧產品生產基地,使其規模化,并以產業化、標準化推進綠色產業加工體系的升級,將發展農、牧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產業化相結合,促進第一、二產業的共同發展。〔3〕在旅游資源豐富的地方,建立地方特色旅游產業鏈,加強旅游資源整合,合理開發旅游資源,積極打造有西部民族特色的旅游品牌,并通過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進一步延伸與滲透,構建包含餐飲業、賓館酒店行業、交通運輸業、旅游商貿業以及娛樂業等服務行業的服務業體系,共同創造集聚化的旅游產業規模經濟效應,從而帶動整個第三產業的發展,促進地方經濟的持續性發展。

(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升民族地區人口素質

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提高民族地區人口素質,是推進西部民族地區建設的關鍵環節。近年來,我國西部教育事業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基礎教育穩步發展,各種教育同步推進,教育投入力度有所加大,辦學條件有顯著改善,師資隊伍不斷壯大,教師素質有所提高等。〔4〕但是,在我國西部民族地區,教育問題仍然十分嚴峻,遠遠未達到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社會與發展的要求。因此,應在繼續加大教育投入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制定相關的對策。如針對西部地區存在文盲半文盲比例較大、進城務工人員技能不足等問題,逐步建立以基礎教育為本,職業技術教育為主題、成人文化教育為輔的新型教育發展模式。可以借鑒在內地開辦“西藏班”、“西藏中學”等的成功經驗,著力改善民族地區基礎教育狀況;在藏區等地推廣“9+2”辦學模式,在9年義務教育完成后,選拔學生到內地接受2年的職業技術培訓,為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有針對性地對外出務工人員進行技能培訓,提高其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水平。

(三)加強民族地區基層組織建設,提高基層干部管理水平

少數民族地區基層組織的建設是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重點。一方面,高素質的基層干部團隊有助于對民族地區經濟開發、文化發展、制度建設,對于西部民族地區的新農村建設有著顯著的推進作用;另一方面,提升基層組織的管理水平,能有效防止影響社會穩定的不良事件發生,以及提高對突發事件的處理水平。因此,在西部民族地區的基層組織建設中,必須高度重視現有黨員干部素質的培養和后配干部儲備,如定期選送民族地區基層黨員干部到內地進行培訓,增派高校畢業生到民族地區基層就業,加大內地干部到民族地區的交流力度等,從而提高基層干部的整體素質。努力夯實基層組織、壯大基層力量、整合基層資源、強化基礎工作,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等各項措施,不斷改進社會管理服務工作。建立分類發展、分類管理機制,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探索建立預測、預警、疏導、監督、防控機制,及時發現和解決社會重大問題,對國內外民族分裂勢力、極端宗教勢力、暴力恐怖勢力和地方黑惡勢力的基層活動始終保持高度警覺,有效防范和降低社會危機風險。要努力使民族地區基層政權組織成為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的堅強堡壘。

(四)推動各民族間的文化交流,促進社會穩定發展

我國西部民族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和多元性等特征,了解、尊重、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文化,推動各民族間文化交流、借鑒與融合,是西部民族文化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促進西部民族地區社會穩定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應重視少數民族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大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推廣力度,如建立文化站、圖書館、博物館、出版社等,從多方面為少數民族群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其次,充分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在民族地區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和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廣泛推進民族間文化的交流、互動與整合,加大各民族文化在別的少數民族中的推廣力度,增進民族情感,利于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第三,加大西部民族地區對外交流和合作的力度。參與區域性和全球性合作,一方面,可以通過提高自我辨別能力,吸收和融合外來優秀文化成果;另一方面,也能實現西部民族文化在國際上的推廣,建立品牌優勢,推動西部地區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五)擴大社會保障范圍,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是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證。完善其社會保障體系,就是需要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構建西部民族地區基本養老體系、基本醫療體系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首先,針對西部民族地區貧困人口較多的問題,一方面,應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級政府的相應資金分擔機制,并拓寬扶貧資金的來源渠道,解決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問題;另一方面,應制定相應的扶貧政策,提高扶貧標準,擴大扶貧政策范圍,如加大西部民族地區的扶貧資金投入,并科學合理安排資金的使用情況,提高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益;大力發展小額貸款,放寬小額貸款限制,鼓勵民族地區群眾自主創業,發展個體民營經濟,幫助其脫貧致富。其次,確保農村地區醫療衛生經費的來源,完善民族地區醫療服務體系。加大省、市、縣醫療衛生機構對西部民族地區的醫療扶持力度,改善農牧區人口基本住房、食物、飲水、衛生條件、疾病防治;加大農村醫療隊伍的培養和再培訓力度,切實改善鎮衛生院、衛生所的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必要的醫療設備,改善醫療條件,提高鄉鎮衛生院的服務能力;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適當減輕農民負擔,緩解群眾“看病難”的問題,使少數民族農村地區真正從中受益等。〔5〕

〔1〕劉秀蘭,王鈺,付強.西部民族地區產業結構的問題與對策〔J〕.財經科學,2010,(5).

〔2〕趙曦.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前沿研究報告〔M〕.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

〔3〕高新才,陶君.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現狀與思考〔J〕.西藏大學學報,2011,(3).

〔4〕羅吉華.文化差異與西部民族地區學校教育的發展困境和變革〔J〕.民族教育研究,2011,(1).

〔5〕李鳳梅.西部民族地區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創新〔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09,(1).

F127.8

A

1004—0633(2012)01—077—05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西南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反貧困與社會穩定對策研究》(批準號:10YJA790262)的階段成果之一。

2011—09—20

羅洪群,西南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產業經濟學;王鳳,西南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技術經濟學。 四川成都 610500何彬,四川省科技促進發展研究中心工程師,研究方向:科學與科技管理。四川成都 610041田樂蒙,西南財大統計學院,研究方向:社會經濟統計學。 四川成都 610074

(本文責任編輯 王云川)

猜你喜歡
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產前超聲發展及展望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脫貧發展要算“大賬”
紅土地(2018年12期)2018-04-29 09:16:48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身擔重任 更謀長遠發展
中國衛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42
推進醫改向縱深發展
中國衛生(2015年2期)2015-11-12 13:13:54
談發展
它會帶來并購大發展
創業家(2015年7期)2015-02-27 07:54: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七七在线播放| 欧美国产在线看| 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 大香伊人久久| 色婷婷综合激情视频免费看| 99热免费在线|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毛片网站在线播放|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五月激激激综合网色播免费| 日本妇乱子伦视频| 欧美成人影院亚洲综合图| 真人免费一级毛片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3| 亚洲视频色图| 精品三级网站| 婷婷成人综合|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国产精品3p视频| 欧美五月婷婷|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彩视频| 伊人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欧美| 国产网站黄| 综合网久久|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成年人免费国产视频|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网|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 日本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22sihu国产精品视频影视资讯| 午夜国产小视频| 老司机午夜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五月天久久婷婷|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3| 强奷白丝美女在线观看| 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超薄丝袜足j国产在线视频|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黄色免费看| 亚洲h视频在线| 99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丰满大乳无码免费播放| 久草视频精品| 亚洲天堂视频网|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不卡| 色亚洲成人|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高清精品美女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优优av| 97成人在线观看| 色135综合网|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久久无码av三级|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黄色网址免费在线| 久久久久久午夜精品|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风韵丰满熟妇啪啪区老熟熟女| 免费国产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亚洲IV视频免费在线光看|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国产在一区二区三区|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亚洲视频色图|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自在线播放|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久久|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www色| 久久a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