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本兵 劉玉蘭
(1、北京百靈天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45 2、邯鄲市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河北 邯鄲056001)
水土資源已成為人類最為重要的戰略資源之一,水土保持監測是從保護水土資源和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出發,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對水土流失的成因、數量、強度、影響范圍、危害及其防治成效等進行動態監測的過程,是一項基礎性水土保持工作。
水土保持監測是水土保持工作的一項新興事業,同時也是一項非常重要、技術性強的基礎工作。水土保持工作內涵不斷更新與完善,其涉及領域已從農業、農村、農地,逐步向非農領域、城市、礦山、交通、能源等一切產生水土流失的區域擴展;其內容也從預防監督、治理開發擴大到監測預報、行政管理和科研教育等整個水土保持工作。其中水土保持監測好比水土保持工作的先行官和監視器,水土流失面積、分布、流失程度、危害、發展趨勢,以及水土流失防治和效益狀況等都要靠監測手段來完成。因此,加強新時期水土保持監測是十分必要和緊迫的,水土保持監測已成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水土保持監測是一項具有戰略性、基礎性和決定性的任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要求:水行政主管部門要建立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對水土流失動態進行監測預報,并予以公告,《水土保持條例》和《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管理辦法》對監測、公告的主要內容、監測機構的職責等也作了明確規定。因此,水土保持監測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也是法律賦予水行政主管部門的一項重要職能。
水土流失防治、規劃的制定、執法部門的監督和依法行政、綜合防治措施的總體布局和實施水土保持宏觀決策,均需要及時、準確和翔實全面的水土保持監測數據作為依據。如果缺少水土保持監測提供的監測信息,就難以掌握水土流失狀況、變化規律及發展趨勢,對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就會存在盲目性,影響宏觀決策。
我國水土保持監測始于20世紀30年代,在福建長汀、重慶北碚、甘肅天水及陜西長安等地建立了水土保持試驗站,開展了水土流失定位觀測。新中國成立后,水利部先后三次組織了全國土壤侵蝕調查。199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的頒布,標志著我國水土保持監測工作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目前,全國已建成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中心、7個流域水土保持監測中心站、31個省(區、市)水土保持監測總站和189個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水土保持監測分站,開展了重點流域和重點地區水土流失動態監測,初步建立了水土保持基礎數據庫和信息系統,定期發布水土保持公告。
2.2.1 社會對水土保持監測的認知不足
水土保持監測是一項全新的事業,少數領導、建設單位對水土保持監測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水土保持監測意識和法制觀念淡薄,片面追求眼前效益,不注重對資源環境的保護,重建設、重招商,輕監測、輕保護,致使人為造成水土流失的數量逐年上升,很多地區出現了邊治理邊破壞的現象,嚴重水土流失呈加速發展趨勢。
2.2.2 水土保持監測網絡不夠完善
監測站點是水土保持監測網絡的重要基礎性設施,在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和信息系統建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全國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和信息系統建設一期工程已經結束,正在開展二期工程建設,現在全國只有1/3的省建立了水土保持監測分站,已經建成的水土保持監測站,有的沒有建立水土保持監測小區,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建設還不完善。
2.2.3 水土保持監測體制不夠科學
由于對水土保持監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把水土保持監測管理職能看成是水土保持監測機構的事情,導致指導和管理不力,缺乏全面的工作安排,法規制定和制度建設不能適應工作需要,水土保持監測設施和能力建設嚴重滯后。水土保持監測管理與技術的關系未能被科學界定,水土保持監測機構的定位、作用、職能等界定不清楚;對水土保持監測站網的設計標準、數據獲取的技術路線和方法、水土流失量估算等等,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數據采集、現場核查、樣品分析、數據的填報匯總和監測制度建設等方面,這些關系到水土保持監測質量和水平的技術工作還缺乏深入研究和有力指導。
2.2.4 水土保持監測的技術標準不夠健全
水土流失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尤其是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的成因更是千差萬別。水利部雖然頒行了《水土保持監測技術規程》但對水土保持監測仍需不斷作出探索,如何規范水土保持監測的內容、方法、技術路徑,如何論證水土保持監測設計與實施計劃,如何收集、認證水土保持監測數據,這些都需要在工作實踐中進一步細化和健全,以形成全國統一的水土保持監測標準質量體系。
2.2.5 水土保持監測能力不夠強
主要有四方面問題:一是水土保持監測單位監測水平不高;二是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經費不落實;三是工作作風不夠扎實;四是監測的手段落后。
各級水土保持監測機構要認真貫徹落實《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管理辦法》,抓住國家建設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和信息系統的機遇,編制水土保持監測規劃,落實任務和目標,并將其納入本地區的水土保持綜合規劃中組織實施;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監測機構,配備技術人才,完善基礎設施,保證監測工作的正常開展。
加大水土保持監測工作宣傳的力度,提高建設單位水土保持監測的自覺性。重點宣傳水土保持法律法規中關于水土保持監測的條款規定,使建設單位明白開展水土保持監測是法律規定的一項義務。從而使建設單位開展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由消極、被動、敷衍的態度變為積極、主動、負責的自覺行動。
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落實:堅定不移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堅定不移地服務于全國水土保持事業發展;堅定不移地服務于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堅定不移地服務于社會公益事業。
一是加強水土保持監測人才培養與隊伍建設,革新監測人才管理體制和用人機制,優化人才結構。二是加強水土保持監測技術能力建設,包括標準體系、質量控制體系、數據共享機制、典型樣區圖標等,提升說明水土流失狀況的能力。三是應用新設備、新技術,提升新技術在水土保持監測中應用研究能力。
[1]夏小林.安徽省水土保持監測現狀與對策[J].中國水土保持,2011(9):39-41.
[2]劉鳳仙,等.貴州省水土保持監測點建設存在問題及建議[J].中國水土保持,2011(11):54-55.
[3]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技術規程(SL 277-2002)[S].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