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一超 吳衛東
(浙江經建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浙江 嘉興 314000)
建筑電氣技術的基礎是電氣工程技術,雜糅了包括信息技術在內的電工、電子和電控技術。因為同時有著不同學科的的專業特點,所以不能單純的說它屬于哪一個學科,是現代建筑中可用性極強的技術手段,特別是今年新出現的智能建筑概念中常常得到體現。
智能化建筑是指所建建筑具有電視、光纜、數字通信等相關技術融為一體的高品質建筑,將建筑的品質、功能、設施等相關服務進行提升,構想出更加適合滿足人們需求的人性化建筑,能夠更加便捷的滿足人們需求,把人們日常家庭需要做的更加便捷化、節能化、科技化。從而在更大程度上滿足人們的需要,在實現三大自動化的同時,再進行自動化設計創想,將建筑新品質性能不斷增強,構造出更加完美的智能化建筑。
在建筑工程不斷發展的前提下,建筑技術也相應進行著一次又一次的技術革新,只有在建筑技術上達到了一定水平,才能實現智能化建筑,不管建筑技術怎么發展,電氣技術卻是始終長伴左右的,智能建筑是運用電子設備所進行的,大量不同的電子設備運用在同一個建筑中就實現了智能化建筑,要想使這些設備進行正常工作,那么就需要布線技術、電源技術等相關電氣技術體系的支持,所以說在建筑領域中,電氣技術占有不可代替的位置。
在智能建筑建設中運用了數以萬計的弱電系統設備,都以建筑電氣技術為依托。如果沒有電氣技術的運籌帷幄,那么不但施工中要產生大量人力資源的冗余消耗,就是弱電系統設備個體之間的干擾排斥現象也會使智能建筑中隨處可見的弱電系統陷入癱瘓。而建筑電氣技術就將弱電系統的分布有計劃的設計安裝,解決了弱點系統之間的排斥和干擾。優化建筑的資源配置,將建筑施工中的浪費現象降到最低。
而且,對于智能化建筑來說,建筑電氣的作用不僅只體現在解決弱電系統的弱點,它在智能化的其他領域均有體現,例如幫助實現智能建筑中的全天二十四小時全方位監控和智能建筑各形式的信息傳遞等方面。
在電子監控技術方面,建筑電氣設計摒棄了老式的計算機集中監控以及集散式控制的辦法,轉而研發新技術,開拓新領域,在現場總線系統模擬、以太控制網絡開發、網絡的集成控制以及各種新興的計算機操作技術在監控領域的應用中做出了突出貢獻,大大推動了智能建筑監控技術的發展。
與監控技術結合最緊密的便是安全防范技術。在安防技術發展的初期,安全防范系統中包括電視監控、通道控制、入侵報警、人員巡查、無線對講、邊界防越等子系統均是各自獨立的,相互之間的信息交流有限,難以在同一時段內做到對智能建筑進行全面的監控。而當代建筑電氣技術已經實現了子系統之間的聯動協作,大大提高了安全防范系統的嚴密度、可靠度和實時度,為智能建筑提供了良好的安全保障。同時,隨著各個子系統的相繼數字化,整個安全防范系統也不斷向著數字化、規模化、綜合化的方向發展。
智能建筑是為人們的辦公和生活提供便利的人性化建筑,所以發達而完善的通信網絡是智能建筑中不可缺少的設施。智能建筑中的通信網絡主要包括計算機網絡、電話通信網絡和雙向有線電視傳輸網絡等。而網絡的布設和網絡間的信息傳輸離不開建筑電氣技術的支持。新興的以太網絡傳輸技術以其靈活的布線技術、優越的使用性能、高效的傳輸速率、方便的維護手段和合理的安裝價格成為了當代應用最廣泛的網絡通信技術。通過采用以太網絡進行數據傳送,極大地促進了智能建筑內部的信息交流,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方便。
建筑電氣技術在智能建筑的設計中應該注意遵循以下事項:
3.1 經濟方面
建筑電氣技術在智能建筑的設計中要遵循經濟實用的原則,做到經濟節約、技術可靠、質量過關。在實際的工程中,建筑電氣設計的方案應符合智能建筑的發展趨勢,合理選用新技術,保證技術的安全可靠,選用經過檢驗的合格產品,利用新型的技術來簡化系統的設計,從而減低工程造價,保證經濟上的合理,降低投資的成本。
3.2 設計方面
在對智能建筑進行建筑電氣設計時,應該做到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不能盲目追求不可能達到的目標。智能建筑的功能全面、設施復雜,對設計和管理的要求較高,不同設備均有自身的缺點和局限性,功能和性能上也有著一定的差別,想要盲目追求最新和最全是不切實際的。若片面的追求設備的先進和功能的齊全,不僅在設計上會存在意想不到的難題,還會加大項目實施的難度,并抬高投資成本,增大運行所需的費用,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卻難以達到預想中的效果。合理的建筑電氣設計應該從每個項目的基礎出發,選取適合的設備和系統,采用恰當的技術,保證設備和系統的功能得以充分發揮,不僅能夠滿足智能建筑的設計要求,也降低了運行管理的難度。
3.3 質量方面
首先,在工程的每一個階段都應認真審閱和校對設計圖,確保工程的每一個細節都準確無誤。其次,操作的過程要嚴格遵循電氣施工質量規范,采用合格的材料和設備,嚴禁使用偽劣產品,保證工程的安全可靠。
4建筑電氣技術在智能建筑設計中的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
建筑電氣技術的發展在智能化建筑出現以前就已經得到了廣大建筑設計者的青睞,但是由于沒有像智能化建筑這樣大量集成的將建筑電氣技術融合在一起的方式,所以之前的運用也多停留在簡單的使用一種或多種弱電系統,做不到各設備間的協調運用。隨著建筑智能化概念的提出,各地涌出了各種智能化的建筑先驅,但是由于以往弱點設備的獨立應用,使智能建筑的施工設計中少有可借鑒的解決各設備沖突和協調共存的經驗。而且隨著弱電設備的發展,設備的結構功能等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在智能建筑中的應用也越來越難以設計安排。但是隨之相反,隨著弱點設備的發展,建筑電氣技術卻沒有跟著顯著的變化。面對目前興起的各種建筑方式,過去的建筑電氣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已經顯得力不從心。管理困難、安全上限不高、節能不明顯以及使用方式過于繁瑣等缺點漸漸暴露出來。但是依靠建筑電氣技術的來實現的智能建筑的各中科技化智能化功能(溫度控制、空氣調節、供電照明、安保、運輸、通信等)不是一時一刻的運行,而是要實現全天候二十四小時的穩定運行。這就給建筑電氣技術提出了考驗,怎樣實現智能建筑中各設備的取長補短、協調發展,是電氣技術的重點。建筑技術經過大量的實踐和科研升華,目前已經產生了以太網絡傳輸技術、場控制總線技術、強電技術、弱電技術等先進的建筑電氣新技術手段。給智能建筑概念的實現提供了強硬的技術支持。
建筑電氣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建筑的內涵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智能化建筑的各種功能都得到了長遠的解決方案,安全節能高效,是新時代社會的標準,也是智能化建筑要不斷鉆研不斷實現的目標。建筑電氣技術與智能化建筑的融合,適應社會發展需求,使中國的社會發展上了一個新臺階。
[1]吳曉峰.小議智能建筑與建筑電氣技術[J].科技資訊,2009(03).
[2]劉穎.論電氣技術在智能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科技傳播,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