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會石家莊市,有這樣一位以繁榮文化為己任,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的商界精英,他就是于念農先生。
一
2011年,為了慶祝中澳文化交流40周年,中澳雙方文化友人決定在悉尼進行文化藝術交流會談與展覽。2011年4月份中方書畫代表開始組織運作此次活動,這次活動的準備工作不僅從燕趙大地搜尋了大量的優秀書畫作品,而且在中、澳雙方的官方報紙、網絡等媒體進行了宣傳報道。可是,好事多磨,就在即將赴澳大利亞進行交流之前,運作經費用盡了。藝術家志愿者們想了很多辦法籌備資金卻都未見成果。
就在這種后面有燕趙藝術家們的期待,前方有國際新聞報道不能失信于國際友人的壓力下,有一位熱衷于中國文化產業的研究與發展的商人挺身而出,他說:“這是一次很重要的活動,是一次世界性宣揚中華民族文化的活動,我們不能失信于人,這次活動必須搞下去!所需費用我來解決!”
終于,“中澳國際書畫攝影展”在悉尼中華文化中心如期開幕。而這位雪中送炭的商人,就是香港同恩國際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于念農先生。于念農先生言出必行,主動承擔起了這次入圍參展作品裝裱、書畫界代表赴澳大利亞的食宿行、給澳洲友人籌辦禮品、為主辦方制作獎杯、證書等一切費用!
2011年10月13日,悉尼中華文化中心彩旗迎風飄揚,熱鬧非凡,呈現出一片節日氣氛,“中澳國際書畫攝影大展”在此隆重開幕。澳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榮譽會長兼澳洲潮州同鄉會周光明主席代表悉尼的華僑熱烈歡迎來自燕趙大地的書畫藝術家。他在熱情洋溢的講話中表示,今年適逢澳大利亞“中國文化年”,我們舉辦這次聯展意義非凡,既是燕趙文化在多元文化澳洲的一次展示和傳播,更是中澳友誼的加深和牢固。中國87歲離休老將軍劉長明特地為此次書畫展創作的行書“友好相處,和平發展”,遒勁的筆體,酣暢淋漓,厚實有力,寄托了老將軍對中澳友誼和文化交流的美好祝愿。
二
2011年適逢辛亥革命百年,為紀念這一改變中國歷史的偉大革命運動,兩岸三地以及全球華人華僑都舉行了盛大的紀念活動。作為河北省紀念辛亥革命百年的重要活動之一,10月21日,河北老教授協會書畫院第二屆書畫展在省會嘉海藝術館開幕。書畫展的主題是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和辛亥革命百年,以藝術的形式謳歌中國革命波瀾壯闊的歷史征程,在省會引起不小的反響。
畫展期間,于念農先生應河北老教授協會書畫院副秘書長王律邀請,專程前來參觀。當他駐足觀賞那些描繪革命先行者孫中山、辛亥莢烈吳祿貞的畫像和歌詠辛亥革命的詩詞書法時,心中立刻萌生出一個念頭,就是要把畫展的作品介紹到海峽對岸,以表達河北人民對臺灣同胞的深厚情誼。于是,于念農先生毅然出資率領燕趙書畫名家赴臺進行文化藝術交流訪問。
2011年12月9日,河北省書畫藝術家一行26人到臺灣花蓮慈濟靜思堂參訪交流,如期舉辦了對臺書畫交流和獻愛心活動。這個面向世界的慈善機構,既有醫院又有大學,有感于慈濟20年來在大陸的賑災善行,當天下午2時,眾名家在靜思堂書軒前的人文空間書寫“大愛無疆”,墨筆繪畫山水風光,當場揮毫作畫,表達感恩之意。書法家路繼舜的《三國演義》開篇辭,瀟灑而渾實,從隸書之中又能讓人讀出別一番美的滋味來。書法家孟憲昌的作品氣勢恢宏,大氣放達,結字優美,行草點劃靈動飄逸又不失法度,堪為佳作。河北書畫名家的幅幅佳作留下了對臺灣同胞的縷縷情絲。
作為參訪團組織者的于念農先生表示:“佛法平凡,眾生偉大”,慈濟的救助工作是以佛教眾生平等,人人具有佛性之慈悲觀,人類的希望來自于互助。慈濟救助,不僅是幫助貧困急難者解決物質的匱乏,更重要的,是把愛的種子散播出去。河北省社會科學院資深研究員、書畫家蔡子諤教授表示,交流分三種,技術、思想、藝術交流,今天就是屬于藝術交流的一種,他希望與慈濟的文化交流后,能將此獻愛心的精神擴大到臺灣、大陸,更加普及到全世界。
三
河北省老教授協會下屬22所高等院校離退休的、具有副教授職稱以上的高智力人群的群眾性書畫文化生活,亟需組織、輔導、交流和提高,其中從事教學、編輯出版和創研的專業畫家,也亟需交流、切磋、研討,逐步適應并走向文化市場。于是在河北老教授協會的熱情支持和關懷下,成立了河北省老教授書畫研究院。籌委會一致推選了著名學者、作家、書畫家蔡子諤先生為院長。李彬之、徐將林先生等為副院長、秘書長。在院長的提議下,聘請了旭宇、韓羽、趙貴德先生為名譽院長。齊夢慧、李明久、董健生、鐘長生、江楓、李維世、李午申、杜錫瑞等先生為副院長。
書畫研究院的活動經費,一直都是由簫玉副秘書長四處奔波求援,聯絡磋商,由蔡子諤院長相贈他自己的書畫作品,作為對資助活動經費單位的回報。經費的匱乏成了嚴重影響其發展的大問題。于念農先生知道后慨然允諾,由他來支付書畫院包括書畫材料、輔導展覽、出版書畫作品等的活動經費,這使書畫研究院的同仁們欣喜不已,并一致同意誠聘于念農先生為名譽院長。于先生坦誠地說:“發揚我國傳統書畫文化,是每一個有識之士義不容辭的文化責任和義務。我僅僅是盡我一份責任,一份義務而已。決不是為了獲取一個榮譽頭銜。”
四
于念農先生畢業于復旦大學法律系。他在全國著名高等學府中,陶冶了高雅的文化性靈,熔鑄了崇尚學術的情懷。他近來在同學者、教授以及書畫家交往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令他關注的文化傳承和文化積累問題。
蔡子諤先生是河北省社會科學院的資深研究員、國家社會科學項目基金評審專家、中國藝術研究院代文化部管理藝術科學學科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特聘調研專家,也是復旦大學、河北大學等多所高等院校的兼職教授。他還是中國作協、中國美協、中國書協、中國攝協,中國劇協,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等6個國家級協會的會員。于念農在旭宇一篇推介蔡先生的文章中讀到:“他(指蔡子諤)在眾多學術領域,如審美直覺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晉察冀戲劇、音樂、曲藝,毛澤東美學,新聞攝影,磁州窯審美文化,民俗文化,中國服飾美學史及中國藝術的海外傳播及其文化影響等諸多學科,均有開拓性的研究,并有重要的乃至填補空白的學術專著梓行”。這讓他對蔡先生深為敬佩。
于念農了解到,編輯出版《蔡子諤文集>是蔡先生念茲在茲,時時縈懷的文化學術夙愿。于是,他請蔡先生編列了一個《文集》書目,竟有三十卷之多,一千余萬字。經與花山出版社張采鑫總編溝通,決定慷慨解囊,全力支持《蔡子諤文集》的梓行。這是一個工作量極其繁瑣、浩大的工程——由于多無“電子版”,須重新掃描、校對、排版及印制。于念農深信:它具有的學術傳承價值和文化積淀意義顯然是不容低估的。我為它付出的一切是值得的,是差可欣慰的。
今年3月28日,由河北省社科院,花山文藝出版社和河北省書館聯合舉辦的《大化無垠》研討捐贈暨《蔡子諤文集》啟動式——蔡子諤從文五十周年紀念活動取得圓滿成功。蔡子諤先生的學術成就和他獨特的藝術文化學者地位,得到與會領導、學者、專家和媒體記者的廣泛贊譽和認同。
于念農先生將秉承“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構建和諧社會”的主體理念,為我國以及世界華人優秀的書畫攝影藝術家們打造一個全新的交流合作平臺。
(責編: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