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人私下里亂講時妙語連珠,但要你正兒八經發一個言,心卻怦怦亂跳,喉嚨發干,手心冒汗,緊張得哆嗦——不用不好意思了,因為很多人跟你一樣,當眾發言,是很多人的心病。
很多人選擇了躲,只要避開那些需要當眾發言的劫難,就不用面對那種大難臨頭的感覺,就不用暴露自己的弱點了。但你很清楚,雖然躲開了當眾發言的壓力,同樣也失去了很多好機會。
我們需要先明確一點:當眾發言是一種技能,而且是一種復雜的技能,就跟游泳、溜旱冰、彈鋼琴、電腦打字、開車一樣,它能夠學會,但要達到水平高超的境界,也需要苦練。
可以說,我們先天就具有演講的能力,就跟我們天生就會涂鴉一樣,但很少人把涂鴉的能力發展到畫家的水平,如果沒有訓練,我們的畫畫水平就永遠停留在5歲階段;我們說話的能力也一樣,只有少數人能夠幸運地繼續發展這個能力,他們被挑選出來,代表我們大家講話,跟我們大家講話,發言的段位也不斷提高。而我們大多數人,就停留在跟少數幾個人“說家常話”的水平上,不能再繼續發展下去。
你可能認為自己不敢當眾發言是性格的問題,是自己膽子小、太害羞……當然,膽子大小、容不容易害羞,跟內外向性格的確有關。內向的人在人群中的確更容易緊張,也更容易擔心自己的表現,更容易焦慮……不過,與其說這些是造成你不能當眾發言的原因,不如說這是妨礙你鍛煉自己當眾發言能力的原因。
如果你根本就不會游泳,把你扔進水中,你肯定會驚慌失措。當眾發言也一樣,如果你從來都沒練習過,就要求自己不要緊張,發揮出好水平,簡直是白日做夢!———當眾發言的能力,也是從不會到會,從亂七八糟雜亂無章到游刃有余發展起來的。記不記得剛下水時的慌張?
學習和練習任何一種技能,在剛開始時我們都是很膽小很緊張的,只有經過更多的練習,我們才會逐步克服心理上的膽怯,水平越來越高,也越來越隨意自信。但我們常把當眾發言的自然的緊張,視為“有問題”。
這是非常奇怪的事———別的能力,我們通常都知道需要學習和練習,為什么當眾發言我們就要求自己不勞而獲、一鳴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