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領導小組討論”面試分為“個人陳述”“自由討論”“總結陳述”三個環節。與傳統面試相比,“無領導小組討論”面試的最大優點是通過“對抗加合作”的方式,更容易考查應聘者的情緒控制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綜合應變能力等。因此,“無領導小組討論”在近幾年公務員面試中被廣泛采用,但很多應聘者由于不太適應這種模式而遺憾落敗。
一味觀望,缺乏自信難擔責
范明應聘縣人事考試中心的管理一職,討論題剛一宣布,他心里就犯嘀咕,怕出言傷及面試官,因為題目正好和面試官有關:“現在公務員考試筆試不公布答案,面試主觀性大,容易產生面試官暗箱操作的現象,因此有人提議面試不妨引入媒體等進行監督,提供全程錄像,請你談談自己的看法?”范明在“個人陳述”階段就開始唯唯諾諾持觀望態度:“事情發展都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改革本身就是摸石頭過河,引進媒體監督和全程錄像有利也有弊,弄不好也可能影響考生的臨場發揮……”說得吞吞吐吐的。到了“自由討論”環節,當其他組員都在踴躍發言,既肯定了提議的合理性,又提出了建設性意見時,范明卻生怕說錯話,引來面試官的不滿,索性當起了只會點頭說是的“看客”。最終,范明出局了。
專家診斷:范明怕說錯話,不敢發表觀點,明哲保身地做起了“沉默的羔羊”。這類考生雖然全程注意力集中,卻因持觀望態度,要么欲言又止,要么說得不痛不癢。這難免會給考官留下不自信、沒魄力的壞印象。“無領導小組討論”面試中,說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讓考官看到你在思索。須知,在討論中善于獨立思考、敢于拋出觀點,這是必不可少的。
唱獨角戲,強勢出擊搞壟斷
李華應聘質檢一職,討論題是:“近日,一些食品專家和食品企業負責人認為媒體夸大了食品安全危害性,談談你對此的看法?”由于自己以前參加過食品安全問題調查,為了給面試官留下深刻印象,在“自由討論”環節,李華沒和組員交流幾句,就滔滔不絕地唱起了獨角戲:“在近幾年頻發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媒體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凸顯了‘警犬’角色,它在我國食品安全信息制度不完善、監管體制不完備的情況下,既快速還民眾以‘知情權’,改善了公眾的飲食環境,又很好地起到了協助監管、提醒民眾關注食品安全的作用……但是,一些媒體的‘信息失真’、‘夸大’甚至是‘虛假新聞’等造成的負面效應,一定程度上確實‘妖魔化’了食品安全問題的嚴重性……一、追求‘眼球效應’導致報道失實;二、媒體從業者缺乏食品安全相關知識……”李華很強勢地說了大半天,其他組員根本無法插嘴。
專家診斷:面試中,“個人陳述”“自由討論”“總結陳述”都有時間限制。因此,考生在發言時必須表意清楚,語言凝練,做到每次均是有效發言。如果長時間壟斷發言權,或者多次重復性發言,擠占了其他成員的發言時間,哪怕觀點正確無誤,都會遭到集體攻擊。面試官更多關注的是“合唱”效果,而不單單是“獨唱”魅力。李華就是因唱獨角戲而敗北的。
做墻頭草,隨聲附和沒主見
劉康應聘城建局文秘一職。在討論“領導把你交上去的調查報告數據更改了,上級查出來了,追究責任,領導讓你做深刻檢查,你怎么辦”時,組員夏梅持反對意見:“這不是明擺著讓我們替領導背‘背黑鍋’嗎?問題明明出在領導身上,領導不積極反思擔責不說,還要下屬做深刻檢查,這是‘黑白不分’。我們要弘揚實事求是、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作風,做遵守職業道德規范的好干部,敢于向領導說‘不’!”劉康馬上附和道:“對!我們不但要果斷拒絕替領導‘背黑鍋’,而且還要與這種弄虛作假的風氣斗爭到底。”陸羽辯解道:“那要看領導當初改數據的動機是什么,如果是出于好心為群眾利益考慮,而不是為自己政績考慮,那我倒愿意替領導‘背黑鍋’,誰都有犯錯誤的時候,作為下屬,有時替領導‘背黑鍋’也是一種職場生存之道嘛。”“陸羽說得也有道理,替領導分憂解難的確是我們應該經常牢記在心里的一件事。”劉康又“變卦”了。
專家診斷:這道題是公務員工作中會經常碰到的兩難問題,能考查考生的分析、應變能力。而像劉康那樣人家怎么說,自己也跟著怎么說,沒有主見,像墻頭草,只會隨聲附和的做法只能讓面試官覺得他“無見解”。“無領導小組討論”要求考生最后要達成一致意見,它是考生間互相說服、互相妥協的過程。但是,妥協不代表考生可以隨意改變自己的觀點。
固執己見,言辭偏激攪了局
王謙應聘法官,小組討論題是:“近幾年,法院在受理一些案件時,由于被告的‘富二代’‘官二代’的特殊身份受到了公眾輿論的推波助瀾,案情相似的案件卻出現了‘同案不同判’的情況,請談談你的看法。”“自由討論”中,王謙一直堅持己見。眼看馬上就要進入“總結陳述”環節了,在討論中已得到大家認可的李紅努力把觀點向一個方向靠:“人們之所以質疑‘同案不同判’等司法的不公現象,是因為擔心其中摻雜過多的人情因素。不管輿論監督還是公眾的質疑,目的都是推進量刑規范化改革,完善量刑方法,促進量刑公正……”不想,王謙又反駁道:“我堅決反對你的觀點,我還是覺得我的觀點才是對的。法律應該具有獨立性,法官執法要以證據說話,輿論監督完全可以置之不理,應還法律以純潔性與獨立性,公眾的質疑更不應該成為左右法官量刑尺度的砝碼……”隨后,面試官打斷了他的發言。
專家診斷:在討論進入“結論完善期”,王謙仍跳出來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其他組員,攪了大家的局。要知道,無領導小組討論本身就是一個“求同存異”的過程,如果每個人都“固執己見”,那么最終將無法達成一致的意見。自由討論并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你好我更好”,能包容不同的意見,更能體現出考生的品德和團隊意識。
看來,公務員“無領導小組討論”面試中,“一味觀望”“唱獨角戲”“做墻頭草”“固執己見”都是大忌,大家可要極力避免犯以上的錯誤哦。
(摘自《演講與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