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有關NBA球星的故事里,有許多的橋段一直都是口口相傳的經典,但這都不是真實的。
A:喬丹在高中時又弱又小,因此沒有入選校隊,這讓喬丹大受刺激并發奮打球,并在高三成為全美高中陣容成員;
B:在巴塞羅那奧運會前的訓練營期間,夢一隊成員在訓練后打賭,比比誰的摸高最高。他們采用將升高扣籃比賽方式,結果當籃筐升到11英尺7英寸(3.53米)時,喬丹和皮彭都敗下陣來,只有“滑翔機”德雷克斯勒能成功將球扣進筐。最終“滑翔機”以扣進3.60米高度籃筐的成績奪冠。
C:加內特與霍華德都曾經摸到過籃板上沿,而早在60年代,張伯倫也曾做到過。
D:阿倫·艾弗森曾因為百米速度達到10.03秒而入選了美國田徑隊,并曾經入選奧運美國接力隊。
事實上,有許多的傳說不過是球迷們對自己的偶像頂禮膜拜后添油加醋的產物,而隨著網絡的傳播,一些誤傳也因此成為了經典。
傳說的破滅的確令人感到尷尬,就像如果你知道古代傳說中的麒麟其實就是某種鱷魚一樣,如果你知道了上面的那些傳奇的真相之后,你對那些球星還會懷有無限的崇拜嗎?
解密A
喬丹沒入校隊,與年齡有關
這個故事很美麗,但是喬丹當年的高中體育老師魯比·薩頓近日已經站了出來澄清了此事:“當初,學校規定只有十年級生(高二)才能為校隊打球,當時就是這樣安排的,沒人會去把喬丹裁掉,他沒有打校隊比賽并不是他成名的動力,在此之前他就很有進取心,但他當時只有九年級(高一),因此無法入選校隊。”可見喬丹沒入校隊,是因為年級不夠,而非球技。
解密B
升高扣籃大賽,“滑翔機”從未戰勝過“飛人”
事實上,第二個傳聞之所以傳走了樣,只是因為“滑翔機”戰勝了“飛人”。
維基百科上的資料寫的:德雷克斯勒在1989年創造了,開拓者隊史紀錄,將球扣進了11英尺1英寸(3.38米)高的籃筐。
退役后2008年來中國參加活動時,德雷克斯勒倒是承認與喬丹比拼扣籃高度確有其事:“我和喬丹是很好的朋友,那一次扣籃并不是比動作,就是比誰扣進的筐高,我確實扣得高一些,差不多3.60米。”但他也隨即說比賽的年代太久遠了,不過他還記得當時參加比賽的有一位是他在波特蘭的隊友。但是大家其實都被誤導了,實際情況不是這樣的。
當時采訪時,記者問的是“滑翔機”德雷克斯勒是否在一個升高扣籃大賽上獲得過冠軍,最后扣了3.60米。而翻譯也這樣翻譯的,問了德雷克斯勒。“滑翔機”說確有此事,但那是他年輕的時候,當時他差一點點就能摸籃板上沿。整個英文對話中沒有提到過喬丹的名字,而滑翔機本人對3.60米這個概念也根本不熟悉。
那他所說的這個升高扣籃大賽是怎么回事呢?事實上是德雷克斯勒自己記錯了。真實的情況是:在1989年,開拓者在隊內舉行過一次升高式扣籃大賽,而且是在室外。當時大家覺得10英尺(3.05米)不夠高,所以把籃筐升到了11尺(3.35米),結果“滑翔機”在此高度上仍
能做出一個“大風車”式的扣籃。后來采訪中“滑翔機”也多次提到這種扣籃很危險,而他最后扣入了多高呢?有兩種說法,一種是11英尺1英寸(3.38米);另一種說法是德雷克斯勒一直嘗試自己的扣籃極限,最后奪冠高度是11英尺7英寸(3.53米)。但他這次扣完落地過程比較(落地時砸到攝像機了),為了安全起見,他就停止嘗試了。
那次開拓者隊內舉行的這場升高扣籃比賽,杰羅姆·科西是第二名,他也是當時開拓者有名的扣將。這就與德雷克斯勒自己所說的,“比賽的年代太久遠了,不過我記得有一位是我在波特蘭的隊友”對上了。我認為“滑翔機”的彈跳毋庸置疑,但以他本人2米的身高,能扣3.53米的籃筐高度的確難度不小,但我還是認為他完成了這個動作,只是和喬丹無關。
2009年的全明星扣籃大賽上,“魔獸”霍華德曾將標準籃筐升高了30厘米,達到了11尺(3.35米),并成功完成扣籃動作。從當時的情況看,“魔獸”的完成動作還是有些富裕的。在全明星賽前,霍華德曾要求在扣籃大賽中將籃筐升高到12英尺升(3.66米),但被NBA駁回了。由此看來,霍華德一定也是受到了那個“3.60米籃筐”扣籃比賽的誘惑,想要做出超越前人的壯舉。
前哈林籃球隊成員,人送綽號“野蠻人”的邁克爾·威爾遜曾在2000年4月1日成功將球扣進了高達3.65米(12英尺)的籃筐,成為世界上扣籃高度最高的紀錄保持者。相傳此前張伯倫做到過,但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而威爾遜則是在眾目睽睽的哈林公開表演時完美上演,且有公證人員現場監督。后來有報道稱,威爾遜曾經扣過3.7米的籃筐,但并沒有權威證明。后來,另一位世界紀錄保持者,扣籃時能夠飛越1.78米橫桿的維恩·克拉克,也在2006年美國城市扣籃賽上扣進了3.65米的籃筐,但明顯不如威爾遜自如。至于流傳的克拉克扣3.7米籃筐的說法,說服力明顯不足。
解密C
無人能摸到3.95米的籃板上沿
基本可以肯定,加內特能摸到籃板上沿的傳說,來源于他在1997年接受美版《SLAM》雜志專訪時說的話。在回憶自己參加新秀體測情景時,加內特說當時在森林狼工作的麥克海爾說了句“讓我看看你能夠到籃板多高的位置。”“于是我就盡量摸籃板高處,夠到了頂。”就是這個“Got up”,成了日后人們津津樂道的談資,甚至演化成“將硬幣輕松放到籃板上沿”、“連續N次摸籃板上沿”的神跡。
2006年加內特首次來中國參加宣傳活動時,就有記者當場向他求證,當時筆者也在現場。加內特當時完全否決了“連續摸籃板上沿及能將硬幣放在上面”的說法:“我在夢里才敢那么想,現實生活里可不行。年輕時我幾乎差一點就摸到了籃板上沿。”“差一點”與達到3.95米的距離是無法判定的,但由此可見,加內特肯定沒有摸到過籃板上沿。
事實上,有數據記載的距離籃板上沿最近的球員,是前火箭中鋒、和奧拉朱旺并稱“雙塔”的拉爾夫·桑普森。這個身高達到2.24米的巨人,原地摸高就有3.07米,可以直接觸到籃筐!他的摸高成績達到了3.93米,只差一英寸就能觸到籃板上沿。
張伯倫擁有2.26米的臂展和2.92米的原地摸高,但還得需要跳1.02米,才可以摸到藍板上沿。大家都知道張大帥有超強的運動天賦,1955年,《運動新聞》曾經專門介紹過這位運動天才——除了籃球打得好,還是個田徑高手。100碼(91米)跑10.9秒,440碼(402米)跑49秒,跳遠6.7米,三級跳15.2米,跳高1.98米(當時選手都用俯臥式跳法)……而且這還是在張伯倫沒有參加專業訓練的情況下取得的成績。當時體育老師曾預測,如果他專心練跳高,成績肯定會超過2.1米,這在當時已經是可以爭奪世界冠軍的成績了。由于當時張伯倫還不算超級巨星,記者沒有替他吹牛的理由,這些報道還是可以相信的。所以,張伯倫本人說的:“我的垂直彈跳比喬丹還要高,跳46英寸(1.17米)或48英寸(1.22米)很輕松。”確實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以他的原地摸高只要能跳過1米就足夠摸到籃板上沿了。但要注意,這個下限數字已經是“雨人”坎普的助跑雙腳彈跳高度了。根據當年的報道,張伯倫在高三時垂直彈跳高度不過61厘米,幾年后能提高那么多嗎?倒是另一個傳言更接近現實:張伯倫的垂直彈跳接近95厘米,所以他的最高摸高,可能達到3.83米左右,但這距離籃板上沿,還差那么一點點。
大家都知道排球界摸高很恐怖,但有歷史紀錄以來,成績最高的是保加利亞國手、身高2.02米的卡茲斯基,他曾摸到過摸高器的最頂端(3.80米),但裁判似乎對他拍擊摸高器過狠有質疑,此次成績不算。于是再摸一次,這次依然摸到了3.79米。
德懷特·霍華德被公認為最可能創造摸高歷史的人。訓練課上用嘴親吻籃筐,2007年扣籃大賽上一邊暴力扣籃一邊將大頭貼貼到籃板上離地3.76米的地方(隊友尼爾森的測量結果可能偏多了點)。他的“籃板上沿’的傳說是否是真的呢?
“外人都說我能摸到籃板上沿,我也嘗試過,但并未完成。我確實很能跳,但籃板上沿也確實太高了。德懷特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惟一能夠完成這個任務的人,你應該去找他。”這是當年來自勒布朗·詹姆斯的推薦。于是ESPN記者亨利·埃伯特在美國男籃集訓期間,去探究這個問題的答案。“我想德懷特能摸到籃板上沿,訓練時我曾問過他,德懷特說自己可以做到,當然我也沒有親眼見識過。”克里斯·保羅的口吻比詹姆斯更加肯定。而霍華德本人,則親口承認了:“我可以做到將硬幣放在籃板上沿。我從未聽過還有其他人能做到這一點,但是我能跳到那么高。我在17歲還上高中時,第一次完成了這個動作。不過現在我只能摸到籃板上沿了,如果你在上面放個物品的話,我無法保證能將它穩穩拿下來。”
但是當記者要求霍華德現場表演一次,卻被以“時機不對”為由禮貌拒絕了,不過“魔獸”答應可以以后找時間證明自己不是吹牛,但要記者與魔術隊進行溝通,求得球隊的同意。埃伯特倒也真的從魔術隊拿到了不少視頻資料,但讓他失望的是:里面沒有一個鏡頭顯示霍華德真的摸到了籃板上沿,他只是很接近而已。于是,較真的埃伯特又聯系了魔術隊的工作人員,詢問是否可以安排一次現場表演,但魔術隊的態度是,無論霍華德此前承諾過什么,這種嘗試都是不被允許的,以防止出現不必要的傷病。
不死心的埃伯特聯系了霍華德的經紀人古德溫,但得到的通知是:這個測試太浪費時間,算了吧。埃伯特表示只需要霍華德在訓練前后抽空表演下就好,預計也不過10秒鐘;但兩周后他還是收到了不想聽的回復:“霍華德可以這么做,但他不能老是做這種事情。”
幾番折騰后,埃伯特終于放棄了。他傾向于認為,霍華德其實也夠不到籃板上沿,魔術隊和經紀人的說辭,都是在給他打掩護。
當你距離籃板上沿只差幾英寸時,你可能很自然地認為自己其實能做到,只是這次的狀態還沒有達到巔峰而已。殊不知,就是這么一點點距離,難倒了多少聲名顯赫的好漢!“魔獸”也是如此!
曾在步行者、馬刺和火箭效力過的詹姆斯·懷特,曾在罰球線起跳雙手扣籃、罰球線起跳大風車扣籃、罰球線起跳胯下換手扣籃……那么,他能摸到籃板上沿嗎?懷特表示愿意用行動證明自己確實能摸到籃板上沿。雖然現在的他也許只能在100次嘗試中成功1次,但他表示如果有人拍視頻做見證的話,他愿意當眾一試身手。
測試地選在懷特的母校辛辛那提大學的籃球館。但令埃伯特略感失望的是,懷特一開始就表示,關于他能摸到籃板上沿的報道是不真實的:“事實上,我從來沒有摸到過籃板上沿。但是既然來到了辛辛那提大學的籃球場,做一個這樣的彈跳測試,我會盡自己所能摸到最高的地方。”
結果是習慣于單腳起跳的懷特,在經過一段很長的助跑距離起跳摸高后,真的相當相當接近于3.95米的高度,但仍有5厘米的距離。
不過埃伯特當時仍對懷特抱有希望,因為當時懷特的膝蓋有點小傷,這可能會影響他的彈跳。一個月后再進行第二次嘗試。那便是球迷熟知的在圣安東尼奧馬刺訓練后的那次。結果幾乎和上次一樣,很接近但依然沒有摸到3.95米的標尺。至此,埃伯特的考察工作算是畫上了句號,他似乎放棄了:“如果一個身高2.01米、擁有參加奧運會跳高運動員水準的家伙,一個可以做出文斯·卡特和邁克爾·喬丹都不敢做的扣籃動作的家伙,都無法摸到與籃板上沿平齊的標尺,那么在歷史上就不會有任何一個人能摸到籃板上沿了。”
解密D
艾弗森從未入選過美國短跑隊
艾弗森的速度的確夠快,但卻未到世上罕見的地步,但是很多AI迷卻要給他加上“曾經入選奧運美國接力隊”這個光環,我認為這是他們為了更有資本去維護自己偶像的地位。
有較真者曾查閱了喬治城大學的官網,事實是連喬治城大學的紀錄都不是AI保持的,而且那個紀錄離10.03相去甚遠。再說美國短跑100米接力隊,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的美國短跑接力隊是史上最強的一支隊伍,僅次于倫敦的牙買加隊,要進入這個名單,必須要用成績說話,也就是你必須參加一系列的美國國內選拔賽。比如蓋伊在08前的200米隊內預選賽中失誤,美國也沒有給這個世錦賽冠軍網開一面,所以AI必須要有能在田徑官網上的成績(精確到場地,時間)才會有資格,遺憾的是除了網上流傳的一個干巴巴的數據,權威的消息什么都沒有。何況AI本人的自傳對于這個事情也從未提起,倒是說了他參加大學橄欖球隊在州里奪冠的事跡。要知道入選美國隊是何等榮耀,不至于比不過州橄欖球隊冠軍吧?而且10.03秒這個數據也太過震驚,倫敦奧運會前八中都有不如這個的,AI一個非短跑專業大學生就能隨便達到?在博爾特之前有“史上天賦第一”之稱的鮑威爾在棄橄欖球練田徑之后,第一次大賽成績不過10.5秒而已,無論怎么看AI這個數據都太高,10.30秒還靠譜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