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奉月
(黑龍江省第三森林調查規劃設計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我國現行的原條造材技術規范性文件是“LY/1370-2002原條造材”標準。該標準在2002年12月01日起實施以來,歷經9年,早已過了正常的標準更新期。標準中多數條款和內容已顯陳舊,不能體現之后在生產中涌現出的許多先進技術和成功經驗,在實施過程中也暴露出諸如結構體系不夠完整、技術內容過于籠統和針對性差等問題,已經滿足不了林業企業推行原條合理造材的客觀需求。基于此,我們在深入企業展開調研、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剖析了現行原條造材標準,提出了修改見解,以供大家商榷。
1.1 標準的結構體系問題
在“LY/1370-2002原條造材”標準中,將標準結構分成“范圍”、“量材和造材作業要求”“、合理造材技術要點”三個條目。其中量材和造材作業要求是造材的行為約束性條目,合理造材技術要點是造材過程的技術指導性條目。標準中缺少了作業成果的控制性條目。也就是說,對造材作業“應該怎樣做”有規定,但是沒有了“做的怎么樣”的結果評價和控制方面的約定,使得標準不夠完善、執行力度弱。
1.2 應納入標準的技術內容問題
標準應該及時納入生產、科學實踐中涌現出的新技術、新方法、新經驗,以跟上生產發展的步伐,引導企業實施技術更新、提高生產效率和促進產品的更新換代。比如,上世紀90年代,吉林省林業廳王景昌等同志制定了吉林省“原條量材設計標準”,不僅做法先進、可操作性強,而且實踐證明了技術效果穩定、具有普適性,應納入到原條造材作業標準中來。
但是,標準作為一項統一的技術規范,在引用新技術、新方法時,應注意以下三方面的問題:一是引用技術的普適性問題。如果技術是在特定背景和條件下才能顯示出它的預定效果,變個環境、換個條件其結果反而是負面的,則說明這項技術不具有普適性,不宜在標準中采納;二是引用技術的成熟度問題。納入標準的技術內容應該是經過多次實踐驗證后證明其結果是穩定的、可控的。至于那些盡管先進、但有待進一步實踐驗證的新技術、新方法,在推廣驗證之前暫時不宜納入到標準中來。比如“,隔等材段,長材部分為低等級,應并段造”的做法是否有效,與市場售價關聯,暫時不宜納入到標準中來。
1.3 過程約束與結果控制問題
一項作業標準,應該含作業條件、作業工具、作業方法以及作業質量的檢查四個方面的內容和規定。即作業標準作為一種方法標準,應該包含在什么樣的條件下,由什么樣的人,采用什么樣的工具和作業方法,生產出達到什么樣質量標準的產品或服務。這就是過程約束與結果控制問題,它符合全面質量管理的精神要義。而“LY/1370-2002原條造材”標準在這方面的內容不夠詳實,缺乏層次和針對性。比如:標準第2條2.1款“量材人員必須持證上崗”,沒有說明哪一級別的量材員證;2.2款“量材設計時,對原條采取看、探、敲、量、算、劃等方法,正確判斷原條各種缺陷,進行優化設計”,沒有提出如何進行優化設計;2.4款“檢量使用尺桿、卡尺和卷尺”,沒有規定計量標準等。對于作業質量的檢查和控制問題幾乎沒有規定。
1.3.1 對現行原條造材標準的修改意見
修訂1:將“量材和造材作業要求”,改提為“原條造材作業要求”,下設“量材作業要求”和“造材作業要求”,并充實內容。
修訂2:增加“原條造材質量要求”條目,以促進企業內部質量監控。
修訂3:增加量材設計技術規則,以供企業進行量材優化設計有技術依據。
修訂4:將“合理造材技術要點”,改提為“合理造材操作要點”,以供作業指導。
修訂5:增加“術語”條目,以供對標準內容正確理解。
綜上所述,將原條造材標準修訂為如下:
1.3.2 原條造材
本標準規定了原條造材的技術要求和原條造材的技術規則。
本標準適用于山場和貯木場原條量材設計和造材作業。
2.1 墫腐規則。在原條根端腐朽不足等內材部分的長度不超過1m時,應截去,視斷面情況再行量材;若超過1m,則應量劃2~3m短材,不得墩腐。
2.2 抽段規則。在原條材身腐朽或急彎不足等內材部分的長度不超過1m時,可以抽掉,提高相鄰原木的等級;若超過1m,則應集中缺陷量劃2~3m短材,不得抽段。
2.3 同等材段。在原條材身上屬于同一材種和等級的長度部分。
2.4 逐等短小材段。特級和一等、一等和二等、二等和三等相鄰的材段稱為逐等材段。在逐等材段中,兩相鄰上一等級長度和下一等級長度均為3m以下的,稱為逐等短小材段。
2.5 隔等短小材段。特級和二等、一等和三等相鄰的材段稱為隔等材段。在隔等材段中,兩相鄰上一等級長度和下一等級長度均為3m以下的,稱為隔等等短小材段。屬于超長的情況。
3.1 量材作業要求
3.1.1 量材人員必須是經過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認證的專業人員,須做到持證上崗。
3.1.2 量材工具必須是經過縣級以上計量部門檢校、認證的尺桿、卡尺、鋼卷尺。
3.1.3 量材設計時,采取看、探、敲、量、算、劃等方法,要從原條根部向梢部進行,或將截頭余量趕到劣材段上。
3.1.4 實行“等外原木不帶1m等內材”的規則
3.2 造材作業要求
3.2.1 杜絕在山場丟棄件子。墩腐的木截頭可以連身下山,到貯木場再進行截造。
3.2.2 造材工在下鋸前應喊號警示后再行下鋸造材。
3.2.3 在山場造材時,要先清理場地、墊牢原條后進行材造材作業。
4.1 量材作業質量要求
4.1.1 劃線處材長屬于“超長短尺”的,視為量材不合格。
4.1.2 等外材中帶有1m等內材的,視為量材不合格。
4.2 造材作業質量要求
4.2.1 不按線下鋸的,視為造材不合格。
4.2.2 枝丫要打平,要求節子高距原木桿身的高度不得超過2cm。超過者視為造材不合格。
4.2.3 造材時,鋸口偏斜長短面距離不得超過3cm(不得超過兩道鋸口線)。超過者視為造材不合格。
5.1 樹干通直、尖削度小,節子少和無病、蟲害的優質原條,優先造特級材、優質材和長材。
5.2 小徑原條、多節原條、梢頭木等,符合直接用原木標準的,優先造直接用原木。
5.3 對原條多節部位和大節子部位。集中造在一根原木上,還是分造在兩根原木上,均以提等為依據。
5.4 腐朽原條按下列要點進行量材設計。
[1]沈文星.木材加工產業發展制度創新研究[J].南京林業大學,2005.
[2]白煜.小議木材加工發展趨勢[J].吉林省林業勘察設計研究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