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市民能不能成為政府高參呢?5月29日,3位武漢市民拿到武漢市政府的聘書,正式成為政府參事。從普通市民中“海選”參事,打破了以往對參事身份、學歷、職業的限制,在全國尚屬首次,因此人們稱他們為“布衣參事”。相比以往“名流型”參事的“官窯”生產過程,他們3人可以說是“民窯自造”。不過,他們的建言卻可以一天內直達市長案頭。
如今,3位布衣參事已上任一個多月,質疑聲也不斷出現。他們是擔負起了高參的職責,還是成了政府的“花瓶”?
布衣建言催生布衣參事 作為政府決策咨詢的智囊團,政府參事人選一般是由單位推薦、部門研究確定,對年齡、身份、學歷、職業都有嚴格的要求。他們的主要職責是直接客觀公正地向本級政府領導反映社情民意,或提出意見和建議。
武漢公選布衣參事要從半年前說起。
2011年底的一天,幾位熱心市民代表受武漢市長唐良智的邀請,檢查政府“十件實事”的落實情況。在過江的輪渡上,一位政協委員向市長提出:“能否在市政府參事室中融入熱心市民的智慧?”提議立刻受到在場市民代表的歡迎,其中一位代表說:“我們現有的參事、專家,為我們城市的宏觀經濟發展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議。但對普通市民生活的關注略顯不足。如果能吸納我們民間的智慧,使之與政府的智慧、專家的智慧有機地融合到一起,我們城市建設的步伐就會加快。”這一建言當即獲得了唐市長的認同。向民間借智、選聘布衣參事一事被提上議事日程。布衣建言最終催生布衣參事。
今年4月15日,武漢市政府參事室宣布啟動布衣參事的選聘工作。選聘放棄了原來由市長直接決定人選和由單位推薦、各部門研究的“簡單”方式,而是從對武漢經濟、歷史、文化有研究且熱愛武漢的普通市民中,公開選聘3位布衣參事。
這一消息立刻引起了武漢市民的關注。先后共有175人通過網上報名參加了此次競聘,其中年齡最小的21歲、最大的83歲。經過策論等環節的考查,有9位競聘者進入面試。
面試環節的36位評委,可謂陣容“豪華”:包括3位市民評委、7位專家評委、10位參事評委、9位部門評委和7位媒體評委。據武漢市參事室相關負責人介紹,邀請評委時特意作了遴選,36位評委來自不同領域,就是為了避免由于專業領域出現打分的偏差,做到公開、公正、公平。
面試考題一共有兩道,參選者只有15分鐘的準備時間,要求以演講的形式闡述。
第一道考題為:“如果你當選參事,你會通過哪些管道、哪些方式,更多、更直接、更鮮活地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
不少參選人結合自己的崗位優勢談了自己的思路。在家庭服務協會從事顧問工作的關升紅說,家庭的幸福是打造幸福武漢的重要角度,可以從家庭服務行業里收集信息。
第二道考題要求從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入手,以“您心目中的武漢”為題作建言性的演講。
面試的人員中,大多數是土生土長的武漢市民。在他們心目中,武漢是一座有著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有著其它城市沒有的獨特資源。對未來城市的發展,不少人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其中絕大多數與“幸福武漢”有關。
面試后,有6人進入接下來的考查階段。這一環節由市委統戰部、參事室等部門,從德、能、績3個方面進行。此后,在綜合考評會上,參事、專家、媒體、市民代表等評委,參考競聘者筆試、面試的表現,進行現場票決。
最終,武漢市第一技術學校新聞中心干事胡全志,武漢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城管執法局一中隊科員陳勇,武漢市旅游質量監督管理所主任科員施嵐3人當選。
3位參事,各有所長 55歲的胡全志,在當地網民中有著很高的知名度,曾連續兩年被市政府評為“武漢市十大熱心市民”。近13年來,他的建言有300余篇,總數達30多萬字,出過不少金點子,是名副其實的“建言王”。
參事室考查胡全志時,印象最深的是,他經?!皬娖取毙iL為一些家境貧寒的學生減免學費。有一年,一個學生的母親病逝了,胡全志連夜趕到學生家探視,回來后就“逼”校長為該生全免了學費。參事室的同志說,“他這樣做讓校長很頭疼,如果每個學生都減免,學校就辦不下去了,但這都是他的熱心?!?br/> 當選后,胡全志立刻投入到新角色中。5月31日,他就在漢網論壇發了“市民參事”征集網民建議專用帖。胡全志告訴記者,早在競選參事時,他就注冊了這個“市民參事”的新網名,用于征集網友對城市建設和社情民意的建議與意見。
第二天,就有網友向“市民參事”反映,武金堤路破損嚴重,有媒體報道了,但改進不大。胡全志隨即向參事室反映了情況。6月7日下午,在得到有關部門的回復后,他發帖向網友匯報了情況:武金堤路改造將于年內完成。他還在帖子中建議,水務部門應公開工程進度,增加與網民的溝通互動。
胡全志說,城市的建設發展榮辱興衰與每一位市民息息相關,能親身經歷武漢邁向國家中心城市的歷史階段,是每一位熱心市民的福分和驕傲。作為一名布衣參事,我要開好民情民意的“直通車”,當好市民的“貼心人”,當好政府工作的“監督員”。
46歲的陳勇,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也是唯一的一位城管出身的參事。陳勇17歲參軍,讀完軍校后去廣西邊防駐守了10多年,此后轉業到東湖風景區工作。
在面試時,評委們還記得,陳勇在簡單的開場白后,向評委“求情”:“我用普通話說怕表達不連貫,能不能用武漢話說?。俊痹u委中有人笑了笑。得到評委同意后,陳勇開始闡述自己的觀點。普通話說不好,并沒有影響他成為布衣參事。
陳勇還有另一個身份,民間城市歷史文化研究者。1995年底轉業回武漢后,陳勇開始做一些對武漢城市建設的研究。10多年來,他利用節假日,尋訪深藏在武漢市井的歷史遺跡和文化典故,經常以“甄榮”為網名在漢網發帖討論武漢歷史文化。陳勇說,武漢的一些文化遺產,就是他考證、發掘出來的?!坝械某删妥屢恍<覍W者都感到吃驚?!崩?,他發現抗日時期,曾有一美國人在東湖公園建立救助站,幫助近兩萬名中國人。這就是陳勇歷時數年尋找,還原出的武漢“辛德勒”,為武漢的地方史志填補了空白。
現在,陳勇已感受到了當選前后的變化,“以前做這種事情,都是自覺自愿的,以后就有了責任,要更理性,要貼近政府的中心工作,結合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和經濟生活,做一些研究和建言。”
施嵐則是當選布衣參事中最年輕的一位。作為一個70后,施嵐當選后,說得最多的就是“要低調、要低調”。神情就像一個小學生。
小時候,施嵐的家境并不富裕。父母都是工人,—個在路邊修理自行車,—個在街道做家政,供他和妹妹讀書。施嵐17歲時,周恩來總理的貼身翻譯官員、北大教授呂學德先生,從武漢外國語學校挑選了兩名學生進入北大東方學系,施嵐就是其一。施嵐出過書,曾長期被國家紅色旅游辦公室借調;會講四國外語,也曾多次擔任重要會議的同聲傳譯。
從2005年起,施嵐開始記錄“城市日志”。日志中,他把媒體報道上有關武漢的變化、發展都記錄下來,并按城市規劃、經濟部署等項目進行分類,一年制作兩冊,每冊98篇,每篇近2000字。
在面試時,施嵐的建議是用毛澤東詩詞來規劃旅游線路,打造一條“水調歌頭二、三日游精品線路”,把武昌首義系列、張之洞文化系列旅游整合起來。破譯中山艦留下的外電、編制名人在漢行止圖冊——憑著這些新鮮的想法,施嵐的演講最終拿到面試環節的全場最高分。
在施嵐的同事看來,他的這些新點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是在大量調研后,總結思考出來的。如今,當了參事,這些他正好用得上。
用行動回答質疑 布衣參事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群眾,布衣能參多大的事?從上任以來,他們就不斷地接受著質疑。
布衣參事們正在用行動回答著。胡全志現在每天會接到許多電話,有求助的、有提建議的,內容從拆遷到小區競選黑幕,甚至包括汽車噪音問題?!坝行﹩栴}超過了我能做的。”胡全志說,他的工作方法是,關注重大事件和自己有認識、有能力解決的事情。陳勇目前正在著手整理“東湖歷史典故”和“走出武漢的文化名人”;施嵐繼續記錄他的“城市日志”,并琢磨武漢旅游線路的整合和推廣。
7月6日,3位布衣參事開始了新的嘗試,首次走進社區,與居民面對面,收集民意。“起初我以為是作秀,就是走走過場??山裉炜吹胶?,我很后悔當初沒報名。”武漢的一位市民發出這樣的感慨。
作為布衣參事的倡導和推行者,武漢市長唐良智說,我們請他們加入到參事的隊伍,是希望建立一個正常的渠道,在維護群眾切身利益和城市建設、管理等方面,發揮更好的作用。通過這種渠道,可以更多、更直接、更鮮活地了解民情、民意,“這也有利于政府開門決策、民主決策、科學決策,貼近市民需要,更好地推動城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