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敘利亞總統巴沙爾是否已經準備下臺?這是國際媒體近日熱議的話題之一。2012年7月8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宣稱,敘利亞共和國衛隊準將塔拉斯等高級將領叛逃表明,巴沙爾當局的日子已經屈指可數,并稱,“仍支持巴沙爾當局的人應反省”。敘利亞反對派穆斯林兄弟會負責人表示,估計本月20日開始的齋月將是敘利亞的“清算月”。
很快,在德國一家電視臺播出的節目中,巴沙爾強硬以對。他抨擊美國為敘反對派提供政治及武裝支持,并說敘利亞全國面臨挑戰,總統面臨挑戰時不能做逃兵。這與幾天前土耳其媒體披露他似乎有意放棄權力的表態頗為不同,人們不禁發問,敘利亞核心層究竟發生了什么?
“辭職”言論讓西方興奮 巴沙爾是2000年當選敘利亞總統的。2011年1月,敘利亞爆發大規模反政府示威。巴沙爾當局強力鎮壓。當年8月,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出“敘利亞危機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巴沙爾下臺”,此后西方一再要求巴沙爾下臺。2011年12月5日,巴沙爾表示,自己“無意一生領導敘利亞”,這似乎有無心戀權之意,但并無下文。
今年以來,巴沙爾面臨西方國家要求他下臺的壓力有增無減。7月3日和4日,土耳其《共和報》刊出近期采訪巴沙爾的內容,巴沙爾說,假如總統下臺符合國家的利益,那么總統應該下臺。人民拋棄總統,會用投票的方式表現出來。他本人“不在乎總統的位置”。后來他又提到,假如沒有民眾的支持,“我很久之前就會像伊朗的前國王巴列維那樣被趕下臺了”。
西方媒體很快將報道解讀為巴沙爾“有了辭職的念頭”。“敘利亞協調聯合會”歐洲辦事處稱,巴沙爾會在7月20日前下臺,并說他已提出離開敘利亞的計劃,但遭美英拒絕。英國表示,即便可接受巴沙爾的政治避難,也無法保證他在未來免于受到國際刑事法院審判。消息并推測,假如反對派不拒絕,巴沙爾有可能前往俄羅斯、伊朗或者中國。
事情越炒越大。“阿拉伯在線”稱,7月6日在巴黎舉行的“敘利亞之友”會議已不再討論巴沙爾是否下臺,而討論哪個國家會接收巴沙爾。法國認為,俄、法、美等大國不可能接受他的流亡。巴沙爾的去向成為一個很大的問題。
巴沙爾其實沒地方去 如果巴沙爾真有離開之意,他能去哪里確實是個問題。在總統任上,各方圍著他博弈;一旦失去權力,他也許就會成為政治包袱。
俄羅斯被認為是力挺敘利亞的,但當西方勸說俄接受巴沙爾流亡時,俄羅斯稱“無此安排”。俄外長拉夫羅夫甚至稱西方的想法“很幽默”。俄《生意人報》認為,巴沙爾關于下臺的表態,說明其已做好為解決危機而離職的準備。他前往俄羅斯不是不可能的。該報援引俄外交部人士消息稱,俄認為巴沙爾保留政治前途的可能性只剩10%,“已基本對巴沙爾失去幻想”。還有媒體認為,俄在接受巴沙爾流亡一事上態度冷淡,實際是在討價還價。德國媒體稱,俄羅斯為了在敘經濟利益及在地中海的戰略港口,一直支持巴沙爾政權,也是其最大武器提供商。但如果西方讓俄使用另一個地中海軍港(如塞浦路斯),俄會體面地在敘利亞問題上讓步。
俄副外長加季洛夫7月6日在“敘利亞之友”會議結束后發表聲明稱,在敘建立禁飛區或者人道主義走廊都“不具有建設性”,惟有遵守聯合國敘利亞問題“行動小組”會議的最終公報,讓敘利亞人民決定國家總統是誰,而“俄羅斯不是巴沙爾的保護者”。7月9日,俄外長與敘反對派會面,美國表示“歡迎”,反對派則在會后表示,從俄方得到了不支持巴沙爾的保證,這對敘反對派來說十分重要。當天,俄總統普京再次重申絕不容許利比亞模式在敘重演。
除了俄羅斯,巴沙爾還有一些朋友。巴勒斯坦人民解放陣線主席賈布里勒7月3日表示,一旦敘利亞遭受外部侵略,該陣線、黎巴嫩真主黨、伊朗將同巴沙爾政權一起共同作戰。但該陣線實力有限,很難庇護巴沙爾。巴沙爾與黎巴嫩、伊拉克政府領導人都保持著較好關系,但這兩國政府受制于國內的反對派和大國勢力,無法全面支持巴沙爾,因此接受巴沙爾政治避難的可能性也不大。
縱觀中東版圖,伊朗是地區內唯一真正有能力庇護巴沙爾的國家。以色列《國土報》稱,伊朗一直在經濟上支持敘利亞。同為什葉派穆斯林掌權的伊斯蘭國家,敘伊兩國扛起了中東“反以”大旗,也陷入了與歐美的復雜對抗中,是“美國最希望從地圖上抹掉的兩個中東國家”。目前,伊朗在能源、經濟和輿論等方面大力支持巴沙爾政權。但也有人認為,巴沙爾的困境與他的伊朗政策有很大關系。大馬士革文獻研究中心主任薩曼表示,巴沙爾父親在位期間,采取了靈活自主的外交策略,雖然親蘇聯,卻與沙特、卡塔爾等阿拉伯親美國家保持良好關系,左右逢源。巴沙爾上臺后,過于親近伊朗,失去了沙特等海灣國家的同情和支持,造成了今天被動的局面。目前看,伊朗仍希望巴沙爾在總統職位上堅持下去。法新社消息稱,伊朗副外長阿多拉希安7月8日表示,逼巴沙爾下臺是個“笑話”,伊朗支持巴沙爾的改革計劃。這似乎表示伊朗還沒考慮巴沙爾流亡的問題。
委內瑞拉和古巴也與敘利亞比較友好。委內瑞拉今年已向敘利亞提供三艘油輪的柴油,“完全可保障敘利亞對柴油的需求”。但這兩國與敘利亞相距遙遠,經貿、政治往來亦不頻繁,向敘示好有“反美”之意。去年利比亞戰爭期間,卡扎菲落難在即,這兩國也曾表示對他的支持,但卡扎菲最終無法去拉美。
他也許騎虎難下 分析人士指出,仔細辨別巴沙爾此前的“辭職”言辭,他其實是在委婉地表達自己勝任總統一職。他說:“假如我在乎總統的位置,那么我就會屈從于美國和海灣國家的要求,出賣我的原則與立場,但現實恰恰相反。”“假如我不是受到人民的支持,又怎么會堅持到今天?”據認為,巴沙爾將“人民不再支持”作為他下臺的前提,但執政黨在今年5月的議會選舉中獲勝,可算是“人民的支持”,而到他2014年任滿,期間不再有選舉,“人民支持”與否,也沒有客觀的衡量途徑。
敘反對派一位專家稱,巴沙爾并不貪戀權力,但他騎虎難下。目前,在敘利亞有兩股勢力把持政權,一是大權在握的安全情報機構高官,享有特權,相當腐敗。巴沙爾執政后曾想解除這些人的權力,但阻力很大。二是巴沙爾父親留下的老臣,家財萬貫,但缺乏政治遠見。這兩部分人為了自己的利益,都極力支撐現政權,也不讓巴沙爾離開。
另一方面,現在敘反對派各個派別也都打起了小算盤。“敘利亞全國委員會”在巴黎舉行的“敘利亞之友”大會上號召武力干預,遭到其他反對派批評;敘最大反政府武裝“敘利亞自由軍”批評此前在開羅舉行的反對派大會是“一場陰謀”,與各派矛盾公開;敘國內反對派如“敘利亞全國變革力量民族協調機構”等都明確拒絕對敘進行武力干預,反對派“變革與發展陣線”主席賈米勒成為敘新內閣副總理之后,態度明顯轉變,稱“敘利亞已在朝著新方向發展”。
反對派心不齊,而巴沙爾仍掌控著敘主要城市和工商業部門。安全局勢雖在惡化,但尚沒有人能夠危及他的統治地位。敘政府軍已表示愿意為非恐怖團伙打開民族對話的大門。沒有跡象表明,巴沙爾真的會在這個時間點辭職。“辭職說”的爆炒,很可能是西方的心理戰,目的在于動搖、瓦解敘利亞當局及其支持者的士氣。7月9日,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與巴沙爾會晤,巴沙爾保證敘政府將履行和平計劃。而白宮表示,美國繼續與俄中對話,希望達成政治過渡計劃,但政治過渡不能包括巴沙爾。看來,巴沙爾的命運仍取決于各方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