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芙薩娜·巴迪身著印度傳統服飾,頭發整齊地扎在一邊,顯得恬靜靦腆,人們很難想象這位少女是“印度最年輕的村長”。然而,正是這位生活中不善言談的少女,在去年就成為村里的當家人,她的就任,給村中帶來一股清新之風。
父母都是老村長 今年19歲的阿芙薩娜,出生在古吉拉特邦坎庫特村的一個穆斯林家庭。她的外祖父曾在村潘查亞特工作了15年,父親馬哈茂德和母親阿米娜分別是前兩任的村潘查亞特主任(也就是村長),治村20多年。村潘查亞特是印度農村最基層的行政機構,字面意義是“五人委員會”,實際功能類似于中國的村委會。村潘查亞特設正副村長各一名,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村長是行政首長,負責召集村民會議、簽發重要文件等,副村長是其專職助手,根據實際需要還有一些委員負責某一具體事務,但各邦的村潘查亞特在名稱、人員組成上略有不同。坎庫特村有3000多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各占一半,他們沒有像其他地區那樣,發生傷亡慘重的教派沖突,一直相安無事,這很大程度上歸功于阿芙薩娜父母。正因如此,這個穆斯林家庭在當地很受尊敬。
阿芙薩娜家境很好,卻早早地輟學。她告訴記者:“我們村里的學校只到7年級。要想繼續讀書,我每天得步行5公里去上學。”在雨季時,路滑難走時有危險,因此,在讀完9年級之后,阿芙薩娜不再上學了。這在印度也不新鮮。印度女性的文盲率高達52%,農村婦女失學情況更加嚴重。但輟學仍是她心中永遠的遺憾。
阿芙薩娜在家待了三四年。她沒有像許多同齡女孩一樣早早嫁人,而是在父親的鼓勵下,參加村長競選,去年12月當選村長。古吉拉特邦農村發展部部長說:“阿芙薩娜雖然年輕,人們對她和她的家庭卻很有信心,她的家人很了解這個村子,會幫助她很快成長的。”
給村里蓋起了新高中 阿芙薩娜告訴記者,當村官并不復雜,只要做好該做的事情,用真誠的態度待人就可以了:“農村人的思想可能是保守的,這種觀念最終可以被現實改變。”
阿芙薩娜首先抓教育。她說:“直到今天,我們村里還沒有一所高中。但我可以努力改變這一切,為女性爭取更多的權利。我決定優先發展女子教育,讓女性清楚認識到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印度
c720433a89059ac7311a4c94dca18db4雖有索尼婭·甘地那樣的女強人,農村中也規定每3任村長中必須有一位女性,但是婦女的地位依然很低。印度少女出嫁時,要給男方一大筆彩禮,婚后要承擔繁重的勞動,女性受教育的機會很少,很多男人倒是整天游手好閑。許多女孩到了阿芙薩娜的年紀都已嫁人,很少參與公共生活。印度勞動關系與人力資源中心主任索德赫曾說:“村潘查亞特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要給農村婦女足夠的權利。”
如今,在阿芙薩娜的主持下,坎庫特村的第一所高中已破土動工。父親馬哈茂德手把手教女兒如何簽署文件,如何給議員們寫信申請教育資金。他自豪地告訴記者:“她已經得到了翻修村里3所學校的許可,包括一所女子學校。她還拿到了相當于2700美元(約合16740元人民幣)的資金,為村里的墓地建造一道圍墻。”她讀書時的朋友拉爾曼說:“阿芙薩娜將會改變許多女性的生活。她已承諾將為女孩提供更好的教育機會。”
不過,阿芙薩娜仍然沒有機會圓自己的求學夢。她說:“我哥哥經常建議我應該多讀書。但我覺得跟一群比自己小很多的女孩坐在教室里一起上課,這實在讓我太難為情了。”不過,在當選村長后,她以第一嘉賓的身份回到母校出席印度共和國日慶典,也算重溫了校園生活。而她回母校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爭取到為母校擴建校舍的機會。
給村里的姑娘畫指甲 年輕的阿芙薩娜有個優勢:為人謙虛而踏實。她深入村民家庭,看他們需要什么幫助。馬哈茂德說:“她一直對村民很熱心。當了村長以后,我們家經常有人登門,都是為一些瑣事來找她的。她每次都很耐心地聽他們說什么,盡量幫他們解決。有的時候我在家,對那些村民表現出一點不耐煩,她會很不高興。”每兩個星期,阿芙薩娜都會出席村子里的評議大會,去聆聽每個人的想法。她還努力和村里的婦女們建立起親如姐妹的關系。每當有女孩出嫁,阿芙薩娜就親手為她們梳妝打扮,并細心地為她們的指甲上畫上喜慶的圖案。提起這些事,阿芙薩娜笑著說:“村里的姑娘們現在都很喜歡村長畫的指甲。”
坎庫特村位于古吉拉特邦最落后的地區,受季風氣候的影響,雨季來臨時河水暴漲,通往村子的公路會被淹沒。為解決這個問題,阿芙薩娜準備把公路的路基加高。她還計劃興建一個水庫,把雨季的降水貯存起來,以便在旱季為人畜提供清潔的飲用水。這些都讓村民們很高興。古吉拉特邦主管婦女工作的一位官員表示:“她不僅是我們的瑰寶,更是所有女性的榜樣。她的故事告訴婦女們,只要我們有決心、并找到正確的方向,所有人都可以成功。”一位印度教意識十分強烈的古吉拉特邦議員也說,這位穆斯林女孩的成功說明了不同宗教的民眾完全可以和諧相處。
盡管當上村長后很忙,阿芙薩娜依然熱愛家庭生活。閑暇時間,她跟著母親學做菜,還常騎著摩托車到父親的農場里,幫助父親打理農活。有記者問她,將來是否會考慮參選議員。她淡淡地說:“我只想腳踏實地為提高本村的生活水平而工作。對我來說,考慮國家層面的事情實在太過遙遠,我也沒有那么大的野心。”
延伸閱讀 印度的村莊與村官 印度為何出現少女村官?農村管理現狀又如何?環球人物雜志記者采訪了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印度問題專家樓春豪。
環球人物雜志:印度政府如何管理農村?基層政府錢從哪里來?
樓春豪:印度聯邦政府給地方的自治權較大,農村地區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治的,村莊也有自己的選舉,經選舉產生的村潘查亞特代表國家管理農村。印度農村基層政府的經費主要來自地方稅、政府服務性的收費以及財政撥款。政府允許農村自行征收一些稅費,但地方稅在農村財政開支中所占比例很小。另外,印度農村比較貧困,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很有限,政府服務性的收費也不多。所以印度農村基層政府日常開支主要由財政撥款,且主要來自聯邦政府的鄉村發展基金。
環球人物雜志:農村選舉是怎樣的?
樓春豪:一般是幾個候選人通過宣傳爭取村民選票,以選票的多少決定村長人選。印度農民地位不高,但由于農村人口眾多,在各級選舉中都是重要票源。每當大選臨近,政策會向農村和農民傾斜,以贏得農村選票。但政策延續性還有待提高。
環球人物雜志:為何印度有女村長?
樓春豪:其實在印度,婦女地位很低。我在印度農村看到,男人坐在椅子上,而婦女都坐在地上。婦女承擔了沉重的勞動任務。婦女的文盲率也很高。但印度近幾十年來為農村婦女參政做了政策上的傾斜,規定村一級的政府中必須有一定比例的婦女。此外,印度很多在政壇有所建樹的婦女其實都出身于比較有政治影響的家族,她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家族的威信,最基層的村長也往往如此。我們常在女村長的成績里看到她父親、兄長、丈夫的作用。
環球人物雜志:印度農民主要的收入來源是什么?他們進城打工嗎?
樓春豪:農民收入主要還是農業。印度農村基礎設施落后,很多地區農業處在望天收的狀態。農村當地產業也是收入來源之一,但十分有限。農民進城務工人數很少,原因有兩個:首先,印度實體工業發展水平有限,城里可吸納的勞動力不多;另外,印度人天生喜歡悠閑的生活,很多農民不愿到快節奏的城市里工作和生活。
環球人物雜志:印度有計劃生育嗎?
樓春豪:印度也早注意到人口壓力。但印度政府只是在宣傳人口控制政策,并沒強制推行,效果不好。印度的很多宗教是鼓勵生育的,這些宗教都希望通過擴大人口比例而提高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