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7月,正當許多民眾的目光被敘利亞危機所吸引時,聯合國總部內正在展開一場有關人類社會安全和穩定的重要談判:《武器貿易條約》。然而,在193個國家經過4周艱苦談判,期待達成這項條約之時,美國在最后一刻以“語言不夠完善、存在巨大的漏洞,且對各國進行國內槍支管理的權利缺乏明確的保障”為由蠻橫地封殺了這一條約。人類社會對作戰坦克、裝甲車、大口徑火炮、作戰飛機、武裝直升機、軍艦和導彈等武器的有效控制和管理的良好愿望受挫。
在當今世界,化學、生物、核武器都在國際法范疇內得到嚴格規范,但用得最為廣泛的常規武器卻始終是國際法領域無法管制的空白。此次國際社會在這一領域努力失敗的原因極為明了,那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軍火商美國不愿自己的這棵搖錢樹因此被套牢,也因此使得奧巴馬在2008年發出的“美國帶頭限制常規武器對平民帶來的傷害”的國際倡議顯得格外虛偽。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軍火商且因此患上“軍火狂熱癥”,這是不爭的事實。美國官方資料顯示,2011年美國對海外的軍售再創歷史新高,總額達663億美元,是前一年的3倍多,占全球853億美元武器銷售額的3/4。美國作為世界軍火市場龍頭老大的地位更加穩固。在美國經濟不振的背景下,美國軍火貿易卻始終一枝獨秀。就在《武器貿易條約》談判大會主席散發條約草案的同一天,美國國防部政治軍事事務局助理秘書安德魯夏皮羅赤裸裸地宣布:“這是(美國)對外軍事銷售創紀錄的一年。在2012財政年度,我們的銷售已經超過了500億美元。這已經比2011財政年度多出了200億美元。”
近年來,美國除在歐洲極力建造導彈防御系統外,還先后在海灣、東亞地區推銷導彈防御系統。拋開軍事戰略層面的含義不說,所有這些系統都意味著相關國家必須向美國采購軍事裝備,美國的豐厚利益可想而知。隨著美國亞太戰略調整,日本、菲律賓等國相繼增加了對美國無人機、F—35戰機、艦艇等軍事裝備的需求,又使美國軍火業獲得大量訂單。此外,明眼人早已看出,在敘利亞內戰戰場上,已經出現對抗雙方使用美俄武器對峙的局面。
美國在世界上有著永遠充當霸主的沖動,其手段有直接與間接兩種,通過軍火貿易控制世界便是善良的人不易注意的間接手段。在與伊朗的斗法中,沙特是美國在海灣地區的重要盟友和戰略支撐,沙特近年來也因此成為美國軍火的大主顧。
作為世界上唯一超級大國,軍火業對美國經濟有著不可或缺的支撐作用。奧巴馬總統或許確有改變美國強權政治國際形象的初衷,卻難以抗拒更為嚴峻的客觀現實。特別正逢大選之年,他不得不在強大的軍火工業面前退讓,他不敢觸及任何有關槍支管理的議題。面對國際社會為《武器貿易條約》所付出的長達10余年的共同努力,奧巴馬政府還是要選擇將自己的政治和經濟利益放在至上地位。
這也是這個世界令人感到悲哀之處。好在人們并未因此停止追求世界和平的努力,仍希望將《武器貿易條約》作為一項議題通過聯合國第一委員會提交至聯合國大會,但其命運仍受制于美國國內大選結果。奧巴馬能否贏得這一大選?贏得大選后能否有足夠的政治勇氣直面武器貿易問題以實現他的承諾?美國能否克制“軍火狂熱癥”?這些仍是大大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