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6月,與高考相伴而至的,是上海合作組織峰會,而與峰會一起前來的,有再次當選后首次訪華的俄羅斯總統普京。
傳奇大片的履歷、不茍言笑的表情、鐵腕強勢的作風……說起普京,很多人都熟悉。不管是無心也好、策劃也罷,屢屢曝光的普京各類生活細節,塑造了他這樣的公眾形象:擅長柔道、酷愛打獵,騎上哈雷摩托飆車、穿上潛水服下海,滑雪、騎馬、開飛機,分明一個“007”。這些可稱為“政治秀”的場景,賦予了普京極其強烈的個人魅力。
正是在普京、奧巴馬這些“政壇秀場達人”孜孜不倦的演出下,“政治秀”這個新名詞,才進入中國公眾和媒體的視野。不過,雖然津津樂道于國際政壇明星的種種表現,“政治秀”這個詞移植到中國后,還是獲得了普遍的貶義。有媒體調查顯示,九成以上公眾反感國內各種“政治秀”,其中“政績秀”、“清廉秀”、“承諾秀”高居反感度前三位。
國人反感身邊的“政治秀”,不但因為其拙劣,無法傳達理想的政治價值;更在于其虛假,常常淪為可笑的政治謊言。比如,某市交警為了等待領導擦汗,在烈日下排了30分鐘隊。這種“政治秀”,除了損害政府的形象、產生了巨大的負面效應,還有什么用?
受這些虛假、拙劣的“政治秀”影響,“政治秀”的概念被泛化,成為貼在哪兒都合適的萬能標簽。一些正常的政治活動,甚至官員無意中被曝光的日常行為,也被視為作秀。比如近期,安徽蕪湖市民發現,一位副市長居然騎車送女兒上學,而且每天如此。網絡曝光之后,質疑接踵而至:這是不是在作秀?其實,正如撒切爾夫人去超市買菜是一個英國主婦的分內事,騎車送女兒上學也是不少中國父親的“基本功”。所以也有網友問:理應如此的行為怎就成了“政治秀”?
現在,不少官員認為,一切良好的行為都可以“秀”給公眾看,從召開會議到考察工作,從述職述廉到走訪基層,他們推一輛自行車、搭一塊毛巾、話一把家常,把作秀當成日常政務的一部分。這些做法,會讓行政活動偏離常規,不僅會影響效果,還會損害公權力機關的公信力,也不利于凝聚改革合力,形成發展共識。
不管外來的政要多么會念“政治秀”的經,中國的官員都需謹記:即使在西方,表演“政治秀”的官員也只是很少一部分。西方國家官員往往被分為“政務官”和“事務官”,政務官制定決策和大政方針,靠選舉或任命產生;事務官負責具體行政事務,相對固定。正所謂“前臺輪流執政,后臺永不更迭”。對于政務官,“秀”是必要的,他們通過各種活動展現個人魅力,獲得選民支持;對于事務官,“秀”完全沒有存在價值,本本分分做好手中工作才是應盡的義務。在美國,政務官數量還不到10%,政治系統靠的是90%不作秀的事務官在正常運轉。所以,如果中國官員僅憑幾個國際政壇風云人物的“政治秀”,就認為作秀有益,那作秀的人群也未免太多太泛,作秀的成本也未免會太大太高。
不管是普京槍擊猛虎,還是奧巴馬大展球技,都植根于他們各自的政治環境。在當前的中國,民眾權利意識不斷加強,表達渠道日趨多元,官員的言行逃不開群眾雪亮的眼睛。對于領導干部,最好的“政治秀”,是以開放積極的姿態傾聽群眾意見、以坦誠真摯的胸懷接受社會監督、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做好本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