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謠言,即所謂廣泛流傳的、未經(jīng)證實的事實或詮釋,人們對此通常的理解是謠言“起于無知”并且“止于公開”,認為真相一出謠言就會崩潰,而本文稱為“以假為真”的新式謠言與傳統(tǒng)的“信以為真”的謠言有很大的差異,它是“起于智者”、“傳于智者”的,并且不會隨著真相的出現(xiàn)而失去其傳播效力。
【關鍵詞】謠言 傳播路徑 超真實
4月12日,當卡梅隆在一檔著名的美國脫口秀節(jié)目《科爾伯特報告》中嚴肅地說,中國內地上映的3D版泰坦尼克號中裸戲被刪的原因是“害怕中國男人會向著銀幕,伸出手來摸”時,中國網(wǎng)民們哈哈大笑起來:我們惡搞的一個假新聞,竟然讓卡梅隆大導演信以為真了。
一、一個“世界級的玩笑”引發(fā)的傳播奇觀
這個“世界級玩笑”源于網(wǎng)友“豆瓣逗你妹”4月8號在微博和人人相冊上發(fā)布的一個惡搞的段子:“觀眾和媒體質疑《泰坦尼克號》中Rose裸身讓Jack作畫的情節(jié)1998年在大陸上映時沒有被刪除、2012年上映時卻被刪除,近日廣電總局終于對此給出了解釋:‘考慮到3D電影的特殊性,我們擔心播放此片段時觀眾會伸手去摸,打到前排觀眾的頭,造成糾紛。出于建設精神文明社會的考慮,我們決定刪除此片段。’”此段子一出,立刻在網(wǎng)絡上得網(wǎng)民們的瘋傳。據(jù)統(tǒng)計,僅4月9日一天新浪微博的轉發(fā)就達3339次。①這次的“假新聞”的傳播與傳統(tǒng)假新聞的傳播特征有很大不同,參與轉發(fā)的人大都知道這是一個惡搞的段子,然而參與者們甚至根本不在乎這個新聞的真假,并且也沒有傾向于求證這個消息的真實性就對其進行瘋狂的轉發(fā)。由此看來,網(wǎng)民們似乎對真相并不關心,而是沉浸在這種全民惡搞帶來的歡樂中,并向其他人繼續(xù)傳播這一顯而易見的“謠言”。甚至從4月12日開始,包括英國衛(wèi)報、每日郵報、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等可信度很高的國外媒體把這條新聞掛在自己的網(wǎng)站上,②進而便有了《科爾伯特報告》中卡梅隆大導演的侃侃而談。
這個段子的始作俑者后來撰文稱,他通過觀察和梳理之后認為,這一“世界級玩笑”的發(fā)展脈絡應該如下:我(網(wǎng)友“豆瓣逗你妹”)——段子——假新聞——網(wǎng)絡——國內媒體——國外媒體——卡梅隆導演。一個中國大學生網(wǎng)民自娛自樂式的戲言竟然讓遠在另一半球的卡梅隆大導演信以為真了!這是何等的互聯(lián)網(wǎng)“奇跡”。其實,要理解這樣的奇跡并不難,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的“六度空間”傳播理論,可以很好的詮釋這個事件發(fā)展的軌跡。“六度空間”理論又叫六度分割理論,也叫小世界理論,該理論認為,任何兩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也就是說,人們最多通過六個人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世界級玩笑”的這一傳播路徑便完美的驗證了互聯(lián)網(wǎng)的“六度空間”傳播理論,即世界上任何兩個人之間所間隔的距離不超過六個人。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互聯(lián)網(wǎng)營造的“地球村”中第一次變得如此之近,同時這也印證了傳播學大師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中所說的“我們身披全人類,人類就是我們的肌膚”——電子時代的“內爆”使得人們之間的關系前所未有的緊密。在“處處皆中心,無處是邊緣”的網(wǎng)絡時代,任何一條毫不起眼的信息都可能引發(fā)整個網(wǎng)絡世界的“蝴蝶效應”,謠言傳播的威力也由此得到前所未有的強化。
二、謠言止于智者?謠言傳播的兩種路徑
謠言,即所謂廣泛流傳的、未經(jīng)證實的事實或詮釋,人們對此通常的理解是認為“謠言止于智者”或“謠言止于公開”,也就是說真相一出現(xiàn)謠言就會崩潰。然而在這個“世界級玩笑”中我們發(fā)現(xiàn)這樣的“謠言”卻并沒有隨著真相的出現(xiàn)而失去其傳播效力,反而在真相出現(xiàn)之后人們對這個“辟謠”帖視若無睹,繼續(xù)哈哈大笑著在網(wǎng)絡上向親朋好友們轉發(fā)。4月14日16點25分,網(wǎng)友“豆瓣逗你妹”在其人人網(wǎng)上發(fā)布了一篇日志,題為“一個世界級玩笑的誕生——《泰坦尼克》伸手摸假新聞的前世今生”,詳細解說了這個廣泛傳播的段子的“制作”背景、傳播路徑以及它是如何在網(wǎng)絡上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在談及謠言的爆炸式傳播以及與之相對的真相傳播的無力時,他以這樣的比喻來表明兩者對比之下的強烈反差:“當一個炸彈已經(jīng)炸開的時候,你站在炸彈中央拿著一盆清水潑過去是于事無補的。”③
為何傳統(tǒng)的“謠言止于公開”和“謠言止于智者”這一定律在此不起作用了?通過對這一反常的傳播現(xiàn)象進行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這類的“謠言”是新型謠言,它的傳播路徑與傳統(tǒng)謠言的傳播路徑完全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如果我們將傳統(tǒng)謠言的本質特征概括描述為“信以為真”的謠言,那么像“世界級玩笑”這樣的謠言就是“以假為真”的新型謠言。
1、“信以為真”的謠言
傳統(tǒng)“信以為真”的謠言的產生往往是因為接觸到的事實真相具有曖昧性,而接觸到這一信息的人由于自身認識能力有限而無法辨別事實的真實性,進而在真相不明的情況下將假象當做是真相來認知,并進行的有意或者無意的傳播,擴大了假象的傳播范圍,也從另一個方面助長了謠言的擴散。“信以為真”的謠言產生于真相的缺失,人們在猜測和將信將疑的迷霧中摸索;而當辟謠者或“智者”將真相向大家展示之后,這樣的謠言就不攻自破了,清晰和真實的事實得以呈現(xiàn),人們便停止對謠言的信任和傳播,進而完成對“謠言止于智者”和“謠言止于公開”這一傳統(tǒng)傳播規(guī)律的證明,亦是“謠言粉碎機”的工作原理。這樣的例子從來都不缺少,以2012年4月6日人民日報盤點的“十大網(wǎng)絡謠言”為例,“軍車進京”、“搶鹽風波”均榜上有名,其他的還有“蛆橘事件”“47號公告”“山西地震謠言”等,這些謠言往往是真相難以在短時間內得到澄清和證實,而又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加之符合了部分大眾對于事件真相的好奇和期待心理,因而得到人們的信任后廣泛傳播,在事實真相出現(xiàn)之后,這些謠言被真相所“粉碎”。
2、“以假為真”的謠言
與“信以為真”的傳統(tǒng)謠言相比,這種“以假為真”的謠言往往是“始于智者”并且“傳于智者”的。在網(wǎng)友“豆瓣逗你妹”的段子中,“擔心播放此片段時觀眾會伸手去摸,打到前排觀眾的頭,造成糾紛”顯然是對廣電總局刪減3D《泰坦尼克號》這一行為的惡搞和諷刺,作者預設的中國語境下是“大家都懂的”真相始作俑者處于同一語境下的中國網(wǎng)民對這個“謠言”的廣泛傳播。我們都知道它是假的,為什么還要傳播?
讓我們再來看這個段子的最后一句:“出于建設精神文明社會的考慮,我們決定刪除此片段”。這段話借用了廣電總局的慣常措辭和形式,顯然是在利用這種外形的相似對廣電總局的所作所為進行嘲笑和惡搞,以這種“形似”和“神似”來達到諷刺現(xiàn)實的目的。為了更好的說明新型謠言的傳播特性,在這里我們引入了鮑德里亞“超真實”的概念:“超真實”是比真實還要真實的事實。
3、“超真實”:比真實還真實
“超真實”(Hyper-Reality)是鮑德里亞的提出的著名概念,用以與傳統(tǒng)的真實概念相對。簡而言之,“超真實”是對現(xiàn)實的“仿真”,所以它不是一種客觀實在的“真”,而是一種虛假的真實,即“虛真”,是對實在之真的模仿和模擬。但鮑德里亞認為,這種對現(xiàn)實的“仿真”卻比實在的“真”還要真實得多,是一種超真實的“真”。我們可以將“超真實”概括為“假作真時真亦假”,即對事實真相的模擬比事實本身還要接近真相。
在“世界級玩笑”這個案例中,網(wǎng)友“豆瓣逗你妹”杜撰的段子就是一種“超真實”,它以嚴格的模擬廣電總局的行文風格為“形”,以夸張的模仿其慣常做法為“神”,最終使其“仿真”達到了“神形兼?zhèn)洹钡男Ч瑫r亦使這個玩笑和我們對廣電總局的認知上升到“超真實”的層次——我們都知道它是假的,但是它假的太真了。“廣電總局解釋為何刪戲”這個事件并沒有發(fā)生,但是以我們對它的經(jīng)驗了解和認知,它卻完全有可能做這種解釋,雖然廣電總局沒有無知到發(fā)表這樣一個令人捧腹的公開解釋,但是我們相信它會做這樣的事,并且憑借這種“以假為真”來嘲笑廣電總局。這種新式謠言它并不需要知道這個事實是否是真實存在的,而只需要事實在“超真實”的層面上反映真相,并且契合大眾的認知和心理期待,這時人們就會“以假為真”,對進行瘋狂的傳播擴散。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這種新式謠言的產生與傳統(tǒng)“信以為真”謠言的產生截然相反,傳統(tǒng)謠言起于“無知”,而新式謠言卻起于“大智”,即創(chuàng)造這一謠言的人對被模擬的現(xiàn)象是有著清楚而完全的認知,對其本質和特征亦有著深刻的理解,由此才能創(chuàng)造出“比真實還要真實”的“超真實”,使同一語境下的其他大眾在接觸到這個“超真實”時會理解它對現(xiàn)實的模擬甚至夸張,以此來產生創(chuàng)造者和傳播者所預期的嘲笑和諷刺的效果。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將這兩種謠言的傳播路徑簡要的歸納為下表:
結語
在世界范圍內廣為流傳的“廣電總局解釋‘泰坦尼克’刪戲因怕觀眾伸手摸”的段子,為我們研究謠言傳播提供了新的案例,第一次近距離的將這種“超真實”式的謠言呈現(xiàn)在了我們眼前,為我們指出謠言傳播的兩種不同路徑。這種“以假為真”的謠言不同于傳統(tǒng)“信以為真”的謠言,它無法通過“謠言止于智者”或者“謠言止于公開”的方法來被擊潰,而恰恰是符合了某種“超真實”,同時亦契合了人們對被“仿真”對象的心理期待。對于使我們“信以為真”、妨礙我們正確認知的謠言,渴望真相的人們會本能的產生厭惡和反感,并希望將其制止和粉碎;然而面對“超真實”的、讓我們樂于“以假為真”的謠言,人們卻會瘋狂的傳播,這種謠言是無法辟的。我們無能為力,并且也無需做任何事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甚至是有利于我們認知世界的。
參考文獻
①②中國新聞網(wǎng):《<泰坦尼克>刪戲因怕觀眾伸手摸?卡梅隆信以為真》,
http://www.chinanews.com/yl/2012/
04-16/3822330.shtml
③劉浩睿,《一個世界級玩笑的誕生——<泰坦尼克>伸手摸假新聞的前世今生》http://blog.renren.com/blog
/240149916/819939392
(作者:四川大學新聞學碩士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
實習編輯: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