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環境危機日益嚴重,環保活動日益高漲的背景下,利奧波德首創“第三種關系”,奠定了其生態整體主義思想的地位。他的生態整體主義方法論對解決生態環境問題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大地倫理學;大地共同體;生態整體主義;和諧
一、“大地共同體”的概念及其邊界的擴展
利奧波德主張倫理學研究的對象要從人和社會這兩個領域擴展到大地(自然界)。他通過對人類道德發展的狀況簡要考察,發現人的倫理道德觀念是按這三個層次來發展的。首先,倫理學所研究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其次是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第三是人與自然或者大地之間的關系。前兩層關系無疑已被歷史證實,也被人們所接受。而在環境危機日益嚴重,環保活動日益高漲的背景下,利奧波德提出了“第三種關系”,無疑是前兩種關系在更寬廣領域的延伸。
利奧波德很好地注視到這種延伸,并用生態學的知識將其界定為“大地共同體”這一具有普遍性意義的概念。“大地共同體”,用利奧波德自己的話來解釋,就是:“大地倫理學只是擴大了共同體的邊界,把土地、水、植物和動物包括在其中,或把這些看作是一個完整的集合:“大地”。
利奧波德大地倫理學理論包括三大部分:(1)生態自然觀。利奧波德認為,在生態系統內部,物種與物種、物種與環境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的關系。一方面環境決定物種的存在和發展,為物種的生存提供物質、能量和活動空間。另一方面物種的活動會對環境產生影響,物種反作用于環境。利奧波德的這種生態中心主義的觀點,為人類指明了處理人類與自然關系的方法,更為人類的長遠發展指明了方向。(2)生態整體主義方法論。正如利奧波德所說的“像山那樣思考”,把整個生態系統當做一個獨立的整體來理解,不輕視每個生物個體的權利,而是著眼于整個生態系統中各物種的生存狀態和長遠利益,將整個生態系統的和諧、完整視為環境保護的根本。(3)生態倫理規范。“當一個事物有助于保護生物共同體的和諧、穩定和美麗的時候,它就是正確的;當它走向反面時,就是錯誤的。”根據大地倫理中道德規范擴展的理論,人類不但要對人類自身負責,更要為整個生態系統負責。要使整個地球與人類走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必須樹立整體主義生態觀。
二、大地倫理學的道德原則
1、超越經濟利益,肯定共同體的價值
和現在時代主流為了人類自身的利益而保護環境的原則截然相反,利奧波德認為大地倫理的基本標準是“當一個事物有助于保護生物共同體的和諧、穩定和美麗的時候,它就是正確的;當它走向反面時,就是錯誤的。”也就是說大地共同體的和諧、穩定、美麗是判斷人類行為的基本價值準則,有著至高無上的價值。
這里的價值不再僅僅是實用主義下的那種經濟價值。“所謂價值,我的意思當然是遠比經濟價值高的某種涵義,我指的是哲學意義上的價值。”這就是說,大地共同體的這種哲學上的價值不是虛幻的,是確實存在的,即一種內在價值。不論其是否對人類而言有無經濟價值,有無工具性價值他都存在。這就廢除了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單一的經濟原則,從而走向倫理原則。
2、培養對大地的情感
時至今日,很多人知道生態價值,也了解生態的重要性,那為什么人類還是不斷地破環生態環境呢?在沒有法律強制性的措施下,缺乏對大地的情感之下,一切對于共同體的義務都是沒有意義或者作用的。利奧波德說:“就我而言,倘若人們對于大地沒有懷著喜愛、尊敬和贊賞之情,或者不重視大地的贊賞之情,或者不重視大地的價值,那么,人和大地之間的倫理關系是不可能存在的。”從這句話不難看出,大地的倫理基礎是人類對大地的喜愛、尊敬和贊賞。只有這樣,人類才能真正與自然界萬物融為一體,讀懂它們,像山一樣思考。這就是大地倫理學形成的一個重要基礎——情感主義傳統。
利奧波德認為,正是因為過多的經濟誘惑使人類一再破壞自然,因此需要一種新的倫理道德對這種行為加以約束。這種新的行為準則就是一個人具有尊重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整體主義原則
利奧波德認為,在生態系統中,物種與物種、物種與環境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一個大地共同體就是由這無數生命體構成的,他們依靠“生物區系金字塔”所提供的能量,來支撐食物鏈的完整和有效運行。既然已經肯定共同體的整體價值,那么這其中必然包含著對共同體成員價值的肯定。想到這里,必然會產生一個問題:當共同體的價值與共同體內某一成員或者一部分成員的價值發生沖突時,我們又該怎么辦呢?這時利奧波德的回答是非常干凈利落的:共同體的利益價值高于個體的利益價值。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大地倫理本質上是整體主義,價值標準也是整體主義價值標準。
三、大地倫理思想的意義
利奧波德的“大地倫理學”對環境倫理學具有劃時代貢獻。如果說早期環境倫理學家大多只關注生物個體,特別是高等動物的權利。利奧波德則沿著這一思想道路走到了它的邏輯終點——即承認大地、環境、整個生態系統的價值。他明確了各種生物以及生態群落的內在價值,人類不僅要尊重生命共同體內的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