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文片段】
在清華大學大會堂里,人山人海,許多人拿著相機,會堂里都是一道道的白光閃現,在會堂的臺上,來了許多知名的作家,看了看會堂總體,給人的感覺就是大,會堂的窗戶有著歐洲教堂的風格,在會堂天花板的墻壁上,還裝了一個滾動裝置,不停地勉勵學生,要勤于讀書,坐在這會堂中,驕傲之情油然而生,瞬間真希望自己是這里的學生,那是多么的榮耀!
不多時,頒獎典禮開始了??粗慌鷮W生領到獎高興的樣子,我坐在觀眾席中,也變得越來越期待了,終于輪到我們去領獎了,依次走上臺后,面對眼前這位頒獎作家,心中激動萬分,從他的手中接到了獎牌,更是說不出的滋味,難以形容,霎時覺得這間會堂蓬蓽生輝,金光熠熠,臺下掌聲如潮,第一次感覺到榮耀,直到下了臺,坐回到位子上,我依舊激動萬分,興致高昂,在座位上,不停地看著這塊獎牌,不禁感嘆道:獲獎的感覺真好,以往到別人家中,總會看到幾塊獎牌,那時候自己也實在慚愧,嘆息自己沒有這樣的本事,沒能給家里添一塊獎牌,如今,獎牌放在眼前,自己還覺得是在做夢一般,竟一下子忘記自己身在何處,環顧四周,這才回過神來,摸了摸獎牌,真不舍得把它放下,生怕一放手,它就不見了。
【問題診斷】
病文片段一開始能夠把清華大學大會堂進行一番描寫,以此來烘托自己領獎時的快樂心情,很好。但是作者在描寫景物的時候,又忙著去介紹會堂的面積和風格,因此有些淡化了目標。在第二自然段,作者進行了多處的心理描寫,這是很好的,一些烘托手法的使用如“臺下掌聲如潮”等也不錯,但是,一些詞語使用不當,“蓬蓽生輝”用在這里怎么可以呢?顯然是錯誤的。
【技法點撥】
烘托藝術原是中國畫的技法名稱,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襯托出另一主要部分。把這種手法運用到文章的構思中來,就是從側面通過描繪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來襯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稱“襯托法”。襯托,也叫映襯,就是用類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鮮明突出,從而收到很好的表達效果。
襯托,可分正襯和反襯。正襯,就是用類似的事物,從正面去陪襯。烘托主要事物。
運用襯托時要注意分清賓主,陪襯事物與被陪襯事物,要讓人一看便清楚,不能喧賓奪主。
陪襯是指為了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先找一個與他相同性質的人物或事物做鋪墊,這樣能使所要表現的事物顯得更清楚,更鮮明,更突出。
側面描寫就是不直接寫正面,而是通過寫與正面相關的其他事物,使正面內容得到強調和渲染。用于寫人就是通過別人的語言、行動來表現主要人物;用于寫景就是“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樹寫之;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例如韋應物的詩《賦得暮雨送李曹》就用了烘托?!俺⒂昀铮I暮鐘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此詩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沒有直接寫雨,而是通過別的事物把雨寫出來:船上的布帆變得重了,鳥兒飛得不那么輕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遠處都看不真切,而江邊的樹卻顯得十分滋潤。頷聯和頸聯雖未直接寫雨,但烘托手法的運用使我們感到,在船帆上,在鳥羽上,在天際,在大樹上,全都是蒙蒙的細雨。
【小試牛刀】
閱讀下面的作文片段,請從烘托藝術的角度進行修改。
外面下著雨,她的心情十分的復雜。得知父親要來給她送傘,心中更為糾結,想到父親那略顯丑陋的體態,那破舊的衣服,那土里土氣的樣子,她的心中充滿著矛盾。
“到底該不該拿?拿還是不拿?”
“要是出去拿傘,會不會讓其他同學看見?”
“要是看見了,會不會有人指指點點?”
“要是指指點點,我又該以怎樣的方式回應?”
她苦思冥想著,“我極力維護的面子、尊嚴會不會頃刻間煙消云散?”
糾結了一會兒后,她深深地嘆了一口氣,理了理頭發。隨即,低著頭,帶著沉重的心情,緩步走了出去。
這本不是什么丟臉的事,但在她看來,卻像是干了什么壞事一般,抬不起頭來。她巴不得變成一個隱形人,讓大家都看不到這理所應當的一幕。有這樣貧窮的家庭,這樣的太過寒酸的父親,尊嚴何在?。?/p>
她見到了父親,急忙拿過傘,趕緊跑回了教室,心驚膽戰,心神不寧地坐在座位上。幾分鐘后,她悄悄瞄了一眼周遭,似乎沒有引起多大的動靜,她這才暗暗地舒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