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促使房價合理回歸,作為房地產調控目標,是當前人們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和疑點問題。房價回落多少合理?眾說紛紜,有說降50%的、有說降30%的;也有人說降10%的,還有人說,房價已降到底了。今年“兩會”記者招待會上,溫家寶總理回答記者“住房價格回落到什么程度才算是達到了調控目標”的提問時說,合理的房價應該是使房價與居民的收入相適應,房價與投入和合理的利潤相匹配。
關鍵詞:房價收入 標準
中圖分類號:F29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8(c)-0240-01
首先,房價收入比標準要合理。國際上3~6倍的房價收入比,比較適應發達國家的國情和居民實際情況。在國外,居民的收入統計是全部的沒有疏漏的。我國居民收入統計是不完整有遺漏的,如兼職收入、資產收入、資本收入等沒有統計進來,特別是房改房這一大塊福利性房產收入也未包括進來。顯然,我們的不完整人均收入統計被“低估”了,拿有疏漏、被“低估”的人均收入與被非理性“推高”的房價來比,顯然不合理。應結合國情,適當提高房價收入比的標準,使房價與居民實際收入比相適應。我們認為從實際出發,將房價收入比標準提升到7,比較合理或接近合理。
其次,房價收入比方法要科學。最關鍵的是,國外房價收入比與我國房價收入比的對象(居民收入)要處在同一層次上,方具有可比性。發達國家的人均收入呈橄欖型,兩頭小中間大。兩頭即富人和窮人占的比重小,中間即中產階層(或稱中產階級)占的比重非常大,如美國中產階層約占80%左右。國外關于房價和居民收入的統計采取的都是中位數。中位數是一組數據按大小順序排列,取中間的一個數或中間的兩個數的平均值。他們用中位數統計方法得出的人均收入和商品住宅均價,是中產階層(中產階級)的平均收入和中檔商品住宅均價。我國人均收入是金字塔型,頂層是富人階層,比重很小不到10%;中間是中等收入階層,比重較小約占20%多;底層是中低收入和低收入階層,占的比重最大,約60%多。我國統計方法采用的是平均數,不是中位數,不論采用中位數還是平均數統計,統計結果大體是或接近中低(或中等偏下)收入群體的人均收入。拿發達國家的中產階層(中產階級)收入與發展中國家的中低(中等偏下)收入群體收入進行房價收入比,沒有可比性。因為他們根本不在一個起跑線上,這樣比既不科學也不公平。按照我國情市情,我們的房價收入比應該分為兩個層次(等級),一是中等收入家庭層次(等級),一是中等收入偏下家庭層次(等級)。中等收入家庭層次(等級),應購買中檔價位(目前,長春市房價6字頭、7字頭的樓盤應屬中檔價位商品住宅)中等戶型(建筑面積91~144m2)普通商品住宅的房價收入比;中等偏下收入的家庭層次,應購買中低價位(目前,長春市價格4字頭、5字頭的樓盤應屬中低價位商品住宅)、中小戶型(建筑面積60~90m2)住房的房價收入比。低收入或中低收入(中低收入的下限部分)家庭,由政府提供保障性住房;高收入家庭購買高檔商品住宅,價格完全由市場決定??傮w來說,目前長春市供求價格區間集中在5000~7000元/m2,市場的主流商品住宅價格主要集中此區間。
中等收入階層,國外一般用收入和職業等指標劃分。2006年世界銀行確定全球中等收入階層標準年收入1.68萬~7.2萬美元,中等家庭收入折合人民幣11~50萬元。近年,有些專家、學者提出,我國城市中等家庭的標準年收入應是8~20萬元。由于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城市之間經濟發展極不平衡,每個城市的中等家庭收入差距很大。所以,城市的中等收入家庭標準,應由各城市根據自己的市情劃分為宜。因不同城市、不同時期的標準是不同的,有的差別還挺大,不宜搞一刀切。就像城市低收入家庭的標準一樣,由各城市根據本地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實際情況制定。參考世界銀行提出的和國內一些專家提出的中等收入家庭標準,結合長春實際人均收入水平(2011年長春在崗職工平均年工資41473元,按照3口之家兩個職工計算,家庭年收入近8.2萬元),長春市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為9萬元比較適宜。長春市中等收入家庭買一套建筑面積100m2、單價每平方米6100元的中檔商品住宅,房價收入比不到6.8,接近合理價位。
2011年,長春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87元,戶均人口按2.87人計算,長春市居民家庭年收入58797.69元,應屬中等收入偏下家庭標準,買一套中低價位每平方米5100元、中小套型75m2住宅,房價收入比6.5,接近合理。今年長春人均收入保守點說增長10%,中低收入家庭年收入可達64677.46元,買一套建筑面積75m2,每平方米5100元的中小戶型、中低價位商品住宅,房價收入比約5.9,比較合理。照此方法推算,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房價收入比高達兩位數(10多倍),顯然過高。
如果,中等偏下收入家庭與中等收入家庭在同一起跑線上買房,得出的房價收入比就會差距懸殊。不久前,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中國社科院社科文獻出版社、河南財經政法大學聯合發布的 《房地產買賣行為與房地產政策》調查研究結果推算,我國城鎮房價收入比為12.07,一線城市房價收入比高達25.25。相比其他國際大城市,房價高到離譜,因為倫敦房價收入比僅為6.9,首爾為7.7,紐約為7.9。(4月3日《每日經濟新聞》)如果原封照搬國外的房價收入比,不與我國國情、市情相結合,得出的結果就會被“高估”,有些“離譜”。
2012年國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總體方案,強調調節收入分配要限制高收入者的收入,增加中等收入的比重。十二五期間,隨著經濟的穩步發展、居民收入不斷增加、中等收入家庭比里大幅提高,還有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建立完善,市場回歸理性、促使房價回歸合理??磥矸績r合理回歸,還需兩條腿走路,一是堅持穩定的調控政策,一是大幅度增加百姓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培育,加快房價平穩回歸步伐。因為兩條腿走路,總比只靠調控房價下跌的一條腿蹦快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