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水資源保護問題面臨著嚴峻的形勢與任務,在水資源保護機制的建設中不僅要實現水資源保護組織的建立與完善、水資源保護政策的頒布與實施以及水資源保護科學技術方面的不斷發展,同時要重視水資源保護文化機制的建立。本文對水資源保護文化機制的內容作出了闡述與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如何實現水資源保護文化機制的全面建設提出一些看法與建議。
關鍵詞:水資源 保護 文化機制 內容 策略
中圖分類號:TV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8(b)-0243-01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水資源的需求在不斷的加大,同時水資源的污染問題卻與緊迫的需求表現出了不適應性。在水資源態勢較為嚴峻的背景下,對水資源的保護不僅是所有水務工作者普遍關注與研究的課題,同時也作為一個社會問題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對水資源的保護應當從加強水資源使用者的水資源保護意識入手,這就需要充分發揮文化功能的作用,通過建立健全的水資源保護文化機制在社會中創造較為良好的水資源保護氛圍,從而實現人們水資源保護意識的樹立,保障水資源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在這個過程中,有必要對水資源保護文化機制所包含的內容進行客觀的認識與分析,并通過不斷的探索與實踐來找尋實現水資源保護文化機制建設的有效性方法與策略。
1 水資源保護文化機制的內容
1.1 加強關于水資源保護的教育力度
加強關于水資源保護的教育力度是水資源保護文化機制建立的根本內容。關于水資源保護教育力度的加大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人們對水資源的認識,包括水資源的重要性以及保護水資源的必要性與緊迫性,也包括一些在日常生活與生產中保護水資源的做法和注意事項。在水資源保護方面,相比較先進科學技術的革新、法律法規的出臺與實施等,加強水資源保護的教育力度的成本更加低廉,并且也更加的具有有效性與長效性。加強水資源保護教育力度不僅具有以上優勢,同時也具有必要性,許多缺乏水資源保護意識的行為都是建立在缺乏對水資源保護的認識以及缺乏對水資源污染危害認識的基礎上的,如磷對水資源的危害得到普及后人們開始重視對無磷產品的使用,所以加強水資源保護教育力度對取得水資源保護成效具有重要意義,在水資源形勢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背景下,加大關于水資源教育力度具有必要性與緊迫性。
1.2 建立健全的社會宣傳機制
水資源保護文化機制的前提是建立健全的社會宣傳機制。社會宣傳機制的建立對形成良好的水資源保護文化氛圍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水資源保護的宣傳方面要充分利用社會的各項資源,如新聞、報業、電視媒體等,通過多種媒介的聯合促進我國水資源保護覆蓋面的不斷發展,從而充分調動起社會各界對水資源的關注,對群眾起到普及與教育的意義。就當前的水資源保護機制來看,可以發現許多與水資源相關的公益廣告出現在電視、報紙等主流媒體,節水型社會的建立已經逐漸的深入人心,許多法律法規的宣傳也起到了良好的普及作用,這些在宣傳機制中的重要成果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也應當發現當前水資源保護宣傳機制應當實現更多資源的共享,應當在宣傳力度方面進一步加大。
1.3 塑造水資源保護的社會道德觀
水資源保護文化機制建立的基本內容與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社會個體的水資源保護自覺性。水資源保護問題直接關系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更關系到人類后代的生存與發展,對每一個社會的個體都起著較大的影響,同時也要求社會中每一個個體都能樹立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更加自覺的將水資源的保護作為一項必須要重視的道德觀念來樹立和遵守。雖然水資源污染問題的緩解能夠通過相關的政策甚至是法律法規來取得較為良好的成效,但是這種具有強制性色彩的手段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社會中個別個體對水資源保護的漠視,所以只有從社會個體自身出發塑造水資源保護的道德觀,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倫理情操,才能夠讓社會個體自發的對水資源保護產生關注與重視,才能夠更好的支持與參與水資源的保護工作,更好的回報水資源為社會發展做出的貢獻。
2 促進水資源保護文化機制建立的策略
2.1 做好資金保障工作
在水資源保護文化機制的建立中無論是加強關于水資源保護教育力度、建立健全的社會宣傳機制還是塑造水資源保護的社會道德觀等內容,都離不開必要的資金作為相關工作開展的保障。在資金的來源上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可以對水資源造成污染的企業繳納的生態補償金中取出部分用于教育、宣傳以及道德建設工作,在這個過程中首先需要落實“誰污染誰治理”的水資源保護原則,加強“誰污染誰補償”的水資源污染治理機制的創新與實踐,對污染企業加大處罰力度,在加大企業造成污染的經濟成本基礎上樹立企業減少污染、杜絕污染的意識。其次要注意生態補償金使用的公開透明,合理協調水資源保護部門、教育部門、宣傳部門以及文化部門之間的關系,做到專款專用。第二在政府出資的基礎上積極吸取社會資金,保證水資源保護文化機制建設資金來源的多元化,同時同樣應當重視資金使用的透明化,保證資金調配部門的公信力,從而為更多的人支持與參與水資源保護起到保障的作用。
2.2 工作重點應在于教育力度
對水資源保護文化機制教育的開展與深化不僅能夠普及人們對水資源以及水資源保護的基礎知識,同時經過長期的發展能夠塑造成為一種社會氛圍,并在人們逐漸習慣下發展為一種良好的習慣,所以關于水資源保護教育具有長效性,也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與努力的工作。在加大教育力度的過程中,需要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加強水資源保護在學校中的教育。應當認識到在高校環境和水文等與水資源相關的專業以外并沒有系統的水資源保護教育這種現狀為水資源保護教育造成一定難度,也要認識到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發展使水資源保護教育面臨的很大機遇。在學校系統的水資源保護教育中,尤其要重視包括小學教育在內的基礎教育工作,使社會個體能夠從小樹立水資源保護的意識。二是在社會教育中要加強對公眾在水資源保護方面的正確引導,通過各類媒體普及水資源保護知識及法律法規,尤其對于一些對水資源有較大影響的企業領導者要重點做出教育工作,不能僅僅依靠罰款等強制性措施來提高其水資源保護的意識;三是加強水務工作人員的水資源保護教育,在水資源管理與保護部門要營造濃厚的水資源保護文化氛圍,讓每一個水務工作者都能夠在公眾中起到模范作用。可以通過座談會等一些以交流學習為主的形式加強水務工作人員的憂患意識,使其認識到水資源保護面臨的形式以及工作的方向,同時更要重視水務工作中的人才培養工作,通過專門的培訓來實現水資源保護技術、管理制度上的創新。
參考文獻
[1]陳雷.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 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J].山西水利,2010(3).
[2]王燁,朱琨.我國水資源現狀與可持續利用方略[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