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到重大疾病,多數人都會認為發生的概率非常低,肯定不會降臨到自己和家人身上。當然,概率低是肯定的,但重大疾病會不會降臨到自己的頭上,誰也不能保證。對于重大疾病一旦自己或家人患上,對自己和家人的打擊都是異常沉重的。患病后一方面病人要承受身體上的痛苦,而另一方面,病人和家人還得承受高昂醫療費的負擔。基于此,對于多數人來說,最好還是考慮購買一些重疾險,做到防患于未然。
巧購重疾險,應該遵循四原則:
原則一:投保進行組合搭配
現在保險公司銷售的重疾險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保險購買者可以作為主險進行購買;另一種是保險購買者可以作為附加險和主險一同來購買。一般來說,大多數的保險公司主推的是后者,以長期壽險為基礎,把重疾險附加在上面。此外,還一起把住院醫療保險和住院生活津補貼保險也附加在上面,通過這種保險組合搭配,讓重疾險購買者能得到更多的保險保障。但很多保險購買者卻認為,前者簡單,花錢相對會少,自己主要買的是重疾險。這句話從字面上理解當然沒錯,然而,如果某個重疾險購買者一旦患有大病,花費就會很多,雖說自己購買有重疾險,但在保險公司的理賠上金額是有限的,而后者就不同,屬于保險組合搭配,保險購買者在領到重疾險保險金的同時,住院治療期間的一些醫療護理支出也會得到保險公司一定的補償。如果患者因救治無效死亡,還會得到一些在醫療護理支出上的經濟補償。基于此,筆者建議,重疾險購買者,最好選擇保險組合搭配。
原則二:投保優選長期險種
如果從重疾險保費的繳納情況和時期來講,重疾險產品一般主要分為兩種:一種為長期險種,保費是均衡型的;一種為短期險種,保費是自然型的。可以這樣說,一種為在保險購買者投保的整個期間每一年所要繳納的保費是一樣的;一種為在保險購買者投保的整個期間,所要繳納的保費是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而增長的。一般來講,前者大多數都是長期進行繳納保費的重疾險產品,而后者則一般多為一年一保的重疾險產品。當前,保險公司主推的往往是前一種重疾險產品,這類重疾險一般在保費的繳納上會有20年之久,終身進行保障。對于任何人來說,如果年齡越大,發病概率就會越大,所以,在選擇重疾險產品時,保險購買者最好選擇購買保障期較長的重疾險產品。
原則三:保額根據實情確定
保險購買者對于該購買多少保額的重疾險才合適往往很困惑,對這一點,保險購買者并不需要犯難,最基本的依據來源是,如果患者患有重大疾病后,所需要花費的各種醫療費用會達到多少。據最近的一份調查顯示,如果患者患有重大疾病后,一般醫療治療費用都會達到十萬元以上,甚至更高。為此,針對患者一旦患上重大疾病后的高昂治療費用。筆者建議重疾險購買者最少保額也應該達到10萬元,而保額高一些則更好。因為即使真的重疾險購買者患有了重大疾病,在保險補償上也會多一些。與此,也可以是,先購買保額達到10萬元的重疾險,隨著年齡的增長,再把保額增大。但如果經濟能力達不到,最好不要勉強,以免讓購買重疾險成為家庭負擔。
原則四:選擇合適理賠方式
說到保險公司對重疾險理賠給付方式上,一家有一家的做法,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例如,有的保險公司在重疾險的理賠給付上采用的是現金給付,如果重疾險購買者一旦被保險公司指定的醫院確診為重大疾病,保險公司便會一次性將保險理賠金賠付給重大疾病保險購買者;也有的保險公司是在重疾險購買者被保險公司指定的醫院確診為重大疾病后,在重疾險購買者住院治療期間,保險公司先給其支付80%的保險理賠金,剩余的20%保險理賠金則在購買者死亡后再行理賠;有的保險公司則是在其指定的醫院確診為重大疾病后,規定在一段時間內被保險人仍然存活的,才予以賠付等。為此,在購買重疾險時挑選保險公司非常重要,只有選對了保險公司才能選對理賠給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