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譚平推薦
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設計學院院長譚平教授在1980年代末作為版畫系青年教師赴德國柏林藝術大學考察學習五年之后,1994年回國籌辦了中央美術學院設計系,堪稱是 “以繪畫造型為教學中心的央美戰略方向性的重大變革”。
近二十年后的今天,譚平院長在此推薦四位畢業于央美版畫系或設計系的年輕藝術家及她們的作品。這既是老師對學生藝術創作的大力支持,也是對他多年杰出教學成果的映照。
儲婷
1974生于北京
1999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設計系平面設計專業,獲學士學位
2004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視覺傳達第十工作室,獲碩士學位
至今擔任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基礎部主任
個展
2012儲婷繪畫作品展“幻象.記憶” 恭王府 北京
作品自述
在圖書館偶遇《良友》雜志,這些封面女郎,喚醒了我的記憶,讓我想起未曾蒙面的在照片中明星一樣美麗的奶奶,我很想探究一下那個時代,這些審美范式是如何產生,又如何消逝的。我的碩士論文《中國平面設計的白銀時代》正是源于這次驚艷。
畫布好像一個容器,這些形與色承載著我的生命,讓我暫時脫離了現實世界,物我兩忘,充滿了喜悅和自在。我只是邀請未知進入,想讓一切自然發生,所以每次的結果都讓我驚喜,我也會永遠期待下一次能夠遇見未知的自己。所有發生的事情,所有美好的形象都如朝露般短暫,都是稍縱即逝的幻象。生命本身是個謎題,是什么讓我們相遇?古老的記憶終會被喚醒,穿越時空,分離只是幻象,我們終會再次相遇。
推薦語 以歷史的眼光回望
儲婷與舊雜志的一次偶遇,成為她與一段“歷史”相遇的契機,而歷史又成為她回望這段“記憶”的窗口。“歷史”與“記憶”有重疊,也有分歧,還有一些隱匿在“歷史”的背面。儲婷畫筆下的民國女性,不僅是她重繪的消失圖景,更試圖喚醒“歷史”背面消失的“記憶” 。
聶霄(大藍力)
1985生于黑龍江省
2010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視覺傳達專業第十工作室,獲學士學位
個展
大藍力的數學幾何題 區韻畫廊 北京
部分群展
2008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CA)“Summer Show”
2009中央美術學院與格拉斯哥美術學院舉辦的“Translation”展
2010中央美術學院畢業生作品展二等獎
千里之行”中央美術學院2010屆畢業生優秀作品展
第十七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藝術裝楨設計展
日本東京TDC大展
作品自述
我在“數學幾何題”系列中,追溯記憶中數學的種種解答方式,我發現它們自身的理性感狀態極具趣味,甚至每道題都有自己的品質和精神。我開始用顏色、筆觸來描述那些數學們的樣子;用我記憶中對數學瘋狂而理性的運算狀態的感知和體驗來進行個性化的表達。
“日記本”系列是2012年的作品,記錄從2012年5月到世界末日。我期待這段時間我所記錄的是“平而真而實”。有時那些故事乏味無趣,有時它們精彩誘人,它們都在那發生。因此它們無需更多修飾,只真實存在且與時光并行。
“海南生意”也是2012年的系列作品,后續作品還在創作中,全矢量創作,這個系列畫面沒有空間透視,只有飽滿的外形和爆炸式的色彩,一切都像美麗海南的健美的植物一樣,大而圓潤。
推薦語 大藍力想象力獨特稚拙的繪畫風格
大藍力的想象力常常奇特到讓我驚奇,她對世界的認知與描繪,她的理性與感性,她的邏輯與直覺,總是出乎我們所有人的預料。看她的繪畫,就像開始一場外星奇異探險。但是在另一面,她稚拙的構圖,并不流暢的筆觸配合純粹凝練的色彩,又帶我們飛離外星世界,降落回人類生命的原點。
孫立沙
1984生于河北
2008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第十工作室,獲學士學位
個展
2012臺北“仲夏之夢”個展 維嘉畫廊
部分群展
2011及裝飾時代聯展 嵩圣畫廊
兔毛柔的小屋展 中方角畫廊
緩行聯展 玉蘭堂
皆如此聯展 嵩圣畫廊
青年油畫雕塑展 美麗道畫廊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維嘉畫廊
小東西”譚平師生展 西門子空間
2012Young Art Taipei臺北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
T-ART臺中畫廊藝術博覽會 維嘉畫廊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維嘉畫廊
作品自述
在我們這個時代充滿著一種軟綿綿的輕微的絕望,一種看似美麗而略帶憂傷的表象。我試著挖掘夢幻與現實中某種詩性的意味并把它們描繪出來。我認為藝術是為了表達內心那些無法言喻而又充滿靈性的感動,每一個感動都是一個美麗的夢境,每一種情緒就是一個精彩的故事。我想通過一種浪漫的色彩絢麗和活躍的方式表達,我在繪畫里還注人了一種靜謐、憂傷、孤獨的悸動,還有一絲對未來溫情的憧憬,而這一切都來自我的生活。繪畫也是一種表達生活宣泄感情的方式。
推薦語 生活在自己的寓言與童話中
生活在自己的寓言與童話中的孫立沙,她的敏感與纖細帶給我們一切有關初生的記憶。在我們遠離寓言與童話、乏味的成人生活里,我們的目光某天與孫立沙的繪畫撞擊,仿佛突然找回自己已經無法返回的童年,我們看世界的眼睛又變得新鮮懵懂。
趙晨爍
1984 生于中國沈陽
2007 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獲學士學位
2012 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獲碩士學位
作品自述
《光陰可以被什么形狀包裹》是以對容器概念的思考作為主題。容器作為一個承載體,空間的存在是所有容器所必需的特質,盡管它可以是物質性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列維納斯在談論“詩為何物”時講到:“詩不是描述事物,不是事物的呈現,而是一種對事物無窮接近的方式。”我以為不僅是詩,為藝術明義也極為恰當。正如,光陰可以被什么形狀包裹?沒有真正的答案,而是在提問的瞬時體會虛與實、時間與空間、無形與有形之間的微妙關系。
推薦語 探索版畫平面與空間的關系
趙晨爍的版畫在平面銅板印刷的基礎上與設計的鏤空圖形相結合,打破了版面平面表現的思維定式,呈現出獨特的藝術面貌。